浅谈传统翻译标准

2019-10-21 09:07徐一丹汤素慧
锦绣·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局限性

徐一丹 汤素慧

摘要:对于翻译标准问题的探究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而对于翻译标准的研究,先后都有各位大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

忠实。本文将会对比忠实与多元互补理论。浅析忠实这一标准的空洞性和局限性,以及多元互补理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翻译标准;忠实性原则;空洞性;局限性;多元互补理论

翻译的标准问题一直是翻译界长期探讨且始终存在分歧的一个问题。然而标准又是指导翻译行动的重要原则,因此对翻译标准的设定对于译者来说十分关键。从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到对直译还是意译的争论。一直到近代翻译大家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说,林语堂的“忠,顺,美”,钱钟书的化境说,其实都围绕着一个原则。即一定要对原文忠实。

其实“忠实于原文”这种说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绝对忠实确是不可能做到的。就连提出“信”严复也没有达到自己所设立的标准,这一点连他自己也是承认的。举例来说,嚴复所翻译的著作之一《天演论》其实是一部生物学的著作,然而经过严复的翻译润色却被赋予了大量的哲学色彩。在《天演论·译例言》中严复曾谈到“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则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再如“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这其实也反映了一味追求忠实于原文其实并不现实。况且严复的译本加入了太多自己的见解,不可谓“信”,但其译作却十分成功。其中所提观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那个时代有着振聋发聩的深远影响,解放了国人的思想,可以说是翻译界十分成功的典范。因此片面强调忠实于原文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

其次,翻译界所提出的忠实于原文的说法其实本身也经不起细细推敲。所谓忠实理论最大的问题就是起空洞性。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都遵循真忠实标准,然而却没有一个人真正的把这个阿标准解释透彻。严复所提出的“信”是指译文意义不悖原文。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和作者的意图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与准确随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和明显用一个空洞的标准来指导翻译只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因为它在指导翻译行为时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一直以来忠实原文仿佛就是翻译界的一个口号,大家都在这么说,似乎忠实于原文是理所应当的似的,但是具体的怎样才算忠实却无人能够解答。

这就暴露了忠实标准的空洞性。首先,“忠实于原文”这个概念对许多人来说是个模糊概念,甚至很多提倡忠实的人自己也不曾搞明白:译作的忠实究竟是忠实于于原作的哪些方面昵?是用词、语义、结构都忠实,还是仅只需忠实于其中的一项两项呢?若非全部都忠实,那么一项两项的忠实有是否可以称之为“忠实于原文”呢?恐怕是不行的吧。其实凡事进行过翻译工作的人都知道,想要达到完全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因为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差异,想要译文达到完全忠实就如水中捞月完全是痴人说梦了。辜正坤先生曾对译文提出绝对标准即绝对忠实就是原作本身,唯有一字不才可称为是对原作的绝对忠实。可见所有的译作都不是绝对忠实的。大概提出这个标准的人心里也明白,这里的忠实并不是要求绝对忠实,而是相对的;而遵循这一标准的人也不至于愚蠢到拘泥于字面上的含义,要求绝对的“忠实”,但其实这一标准已经大打折扣了。因此只用“忠实”一词来指导翻译工作显然是不可可取的。

相较于“忠实原文”这一空洞的理论,辜正坤就认识到现阶段翻译理论的空洞性和局限性,提出了多元互补论这一比较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翻译准则。实际上,翻译界一直都没有确定的标准或原则的原因就是译者们译者都在寻找一个固定的绝对标准,只这一个标准就可指导所有的翻译活动,就如“忠实于原文”这样的标准,实际是不切实际的。由于时代的发展及各种各样的文化,习俗,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想要做到以一个标准指导所有工作试图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而辜正坤先生所提出的多元互补论恰恰就是综合多方要求,提出多项标准,一一对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指导翻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多元互补即多个方式,多种标准相互补充。多元互补论其实是一个翻译标准系统,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功能。其中包括三个主要标准,即绝对标准,最高标准,具体标准。绝对标准即作品本身,不对作品进行翻译,保持对原作的绝对忠实,一字不译,照搬原作。辜正坤先生曾经提出,译作的最高标准为最佳近似度,即译作的内容和格式都达到最理想的逼真程度。而绝对标准的作用只对最高标准即最佳近似度起作用。翻译标准并非是某个翻译家随心所欲地规定出来的,而是译者、读者间长期以来的某种默契的结果。而这一理论的提出弥补了翻译界的空白,译者可以参考更加具体实用的理论进行翻译创作,从而更好的发挥翻译作为沟通桥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局限性
滴水藏海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局限性及对策
浅论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论财务会计的局限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浅谈女性主义翻译观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