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集体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019-10-21 09:36宋亭亭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宋亭亭

摘 要:高校钢琴集体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展现出其集体课特质和音乐技能课程特性的双重性质.笔者通过分析对比教学法、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探索钢琴集体课程的考核方法变革,内容创新等方向,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改善教学面貌,切实展现集体课程的优势。

关键词:钢琴集体课;钢琴基础;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高校钢琴集体课程的开设兼顾了教学资源的集中化和学生艺术表演和未来就业的培养需求,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区别于高校钢琴专业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冯坚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五点改革方向的探索,文章肯定了集体课的重要性,主张用多人课和小组课代替传统的声乐、钢琴课的教学方式,增强教育实践与艺术实践活动。[1]

一、钢琴集体课程与传统钢琴教学方式的对比

传统的钢琴课程常以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通过还课环节,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与传统教学法不同,集体课需要事先设定好教学内容并进行理论阐释,辅之以各种音乐材料进行欣赏和对比。许多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法被引入音乐集体课堂中,例如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这一核心的奥尔夫教学法、强调体态与音乐律动相结合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

传统钢琴教育依托西方漫长的钢琴发展历史,有海量音乐曲目文献可供选择;而钢琴集体课因课程性质要求,需要明确的框架和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其教材的选用是课程内容的具体载体。传统经典教材有: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钢琴基础教程(高等师范试用教材)》(韩林申等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全新钢琴集体课教程》(沈茜主编)等。

以“一对一”式的传统小课方式教学的钢琴老师,通过观察学生还课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即时性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音乐个性和完成情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一对多”的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钢琴老师,则需要预设教学内容,仔细剖析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融合钢琴音乐艺术史、钢琴文献对比研究、即兴伴奏等学科,整合教学资源,辐射理论与实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教学;教学内容需要突出共性,解决共同问题。

二、我院钢琴集体课程的现状与实际需求

我院钢琴集体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大多为音乐学专业学生,学院开设两学年的钢琴普修(钢琴基础课程),一学年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学生们在入学前基本处于钢琴零基础的状态,学生通过两年钢琴基础集体课掌握了基本的钢琴演奏方法后,在大三加入即兴伴奏集体课程,四年之后应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即兴伴奏技能。

通过对我院毕业生进行回访和调研,笔者发现本校学生毕业以后主要是在中、小学或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从事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等工作,在肯定所学内容的有效性的同时,这些学生们有迫切提高、加深对音乐教学法,尤其是钢琴教学法认知的需求。

作为一名基层音乐教师,需要掌握综合性的能力,郝惠芳在《师范类钢琴教学改革的方向》中论述道:“作为音乐教师,他们所要求的更多的是即兴伴奏、快速视奏、乐曲编配、边弹边唱、即兴创作等能力,在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上,这些基本的技能对于普通音乐教师来说是更重要的内容。”[2]

三、课程改革方向探索

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在钢琴基础课上加深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内容。新的教学重点已经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如何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张肖虎先生曾提出,音乐教学的特性之一是其“实践性”。笔者在尝试过程中进行改革实践,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教学:课堂内教学依托课堂,在传统的示范、演奏环节中,加入更多的讨论、思考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自行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课堂外的教学实践,以艺术实践为主,积极为学生创造舞台,加入钢琴教学试教与钢琴教学评课互评环节,使得学生在课后的练习过程中互相督促,同时更有方向性与指导意义。课堂内外交互更灵活,互动性更强,学生还课积极性和质量均得到了一定提高。

教学课堂由教师单一输出改变为学生艺术实践为主导的钢琴基础集体课程,课程内容也分为板块状,引导学生探索音色与触键、分句与段落、力量与跑动等技术点。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教学内容,在集体课程中使用各种音乐教学法,既提升了音乐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同时也兼顾“一对一”课程中对学生需求和技术困难的及时体察和教学引导,将钢琴学习这一技能型的学习科目加入了专题性的研究学习元素中。

在考核方式上,如何判定此种改革的成效是考核的关键。传统的考试方法以单一表演为主,学生上台演奏练习曲与乐曲,通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在以考分为导向的情况下,学生常花大量时间只练习少量曲目,并不能全面地判断实际学习效果,助力学生长期发展。以艺术实践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方式,紧密依托艺术实践,结合学生曲目表演,改考场为舞台,以音乐会表演、教学试教、每周还课情况等作为综合考量标准,改单一、主观的评分为量化评分。

在当下的音乐教学中,系统性研究钢琴集体课程的教学法选用、理论基础研究、课程教学环节设计、课程过程监控与提高、课程效果评价与考核方法改革及创新等均是值得探索的领域。在实际尝试过程中,对高校钢琴集体课程的内容提炼、导向引导、效果量化等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课堂立体化是否成功、课堂效果是否有效、课堂设置是否具有可复制性等,都是笔者需要深入探索的内容。在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下所构建的趣味化的课程、平等化的师生关系下,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中所具有的匠人性质的纵向联系转化为一种综合性的平等交流,这种相对平等互助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在钢琴教学的练习回课过程、排练演出、模拟上课等环节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位置,从而真正促进高校钢琴集体课程的深入与改良。

参考文献:

[1]冯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J]. 音乐探索,2003(03)

[2]郝惠芳《师范类钢琴教学改革的方向》[J]. 人民音乐,1998(01)

猜你喜欢
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课外实践对提高音乐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思考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