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星
摘 要:高中英语知识建立在早期学习的基础上,但是出现了更复杂的演变,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揭示了西方国家的许多习俗和文化,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英语语感,英语认知水平逐级提高。为适应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新的心理需求时期,我们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翻转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建立翻新课程,重构课堂结构来渗透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翻转教学;渗透
翻转教学是新时代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具有其特定的优点和缺点。翻转课堂为学生留出更多时间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区分,以及课后时间的全面应用。通过微观课堂整合英语知识体系,学生接触到有趣的核心英语信息,及时整合英语的已知点和未知点,在课堂上相互分享和阐述,消除认知混乱,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快速掌握难点和简化问题,更直观地消化和吸收知识;通过视频的传播形式,学生可以在不受别人思考的情况下自主探索网络,避免形成定势思维,感受独立寻求知识的乐趣。
1.教学时间要更加的合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关注学生。老师在舞台上讲课,学生不一定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因为分心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影响了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翻转课堂彻底改变了这种被动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将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最初可以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相关知识,并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互动交流,使学生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解析和指导课程,并随时检查课堂反馈,而不是让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反思自己的缺点,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不是以休闲形式使用这一教学模式。在运用反转课堂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学习互动的同时,对学生的能力、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以前更多。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谈,并鼓励他们发展合作团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有时候,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就无法快速理解知识。在翻转课堂的帮助下,这些学生可以随时调整学习进度,吸收和消化新知识,并通过重播学习。对于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性地观看学习内容,而无需等待其他学生的进步。
2.在课前录制课程,并自己观看
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阅读的关键点做出明确的总结,并设置相应的多媒体视频内容。在视频内容设置中,教师应根据整个课堂时间确定视频的播放时间。一般来说,学生能量集中高度的时间保持在15分钟左右,所以教师需要在这15分钟内考虑,主要知识点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讲解。众所周知,与高中其他科目相比,英语阅读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感。因此,在设置多媒体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参考相关的视频内容,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营造强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阅读和阅读中感到高兴,并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他们的语感。此外,在业余时间,学生还应预览教师设置的视频内容,并科学地思考知识的关键点。如果他们发现困难问题,他们需要在第一时间收集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沟通和合作,以找到最佳答案。视频内容预览后,学生还需要通过学校指定的网络平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充分掌握对方的学习情况,增强沟通能力。教师还需要注意在课堂上积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课堂时间是高中生总结和沟通微课所遇到的难题的过程。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应积极讨论,共同解决难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全班也是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平台。教师应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學习能力,组织探究式交流活动,及时掌握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
3.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思维品质包括学生的学习思想,逻辑等各个因素,都是对学生的精神教育。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应正确认识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课堂实践进行推广和应用,优化学生的思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播放视频,让学生表演经典的影视片段,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使学生准确地感受到英语发音,提高英语口语发音的准确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英文诗歌和精美文章,了解作者所包含的丰富情感,提高欣赏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4.总结
目前,教育界不断呼吁学生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素质非常重要。在新时代,高中英语课程也应不断变革,重点是加强学生的核心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正确使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提高高中英语课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万元.新课程理念在高中英语翻转课堂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1):32-33.
[2]马慧玲.新课改背景下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