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辣讽刺,浑然天成

2019-10-21 09:07孙培翔
锦绣·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讽刺围城钱钟书

孙培翔

摘要:《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作者钱钟书以其渊博的知识容量,浑然天成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他的生活感受,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场合下的思想,揭露了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使得《围城》在当今文坛上有着新《儒林外史》的美誉。在钱钟书先生构建的五彩缤纷的艺术王国中,讽刺艺术尤为耀眼夺目,令人耳目一新。鉴于此,笔者就《围城》语言艺术中讽刺艺术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获得“引玉之砖”的功效。

关键词:《围城》;钱钟书;艺术表现形式;讽刺

《围城》时至今日都是畅销不衰的经典巨作,其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小说主要描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着力点虽然细小,但却能从小推大,让读者感受愈加切实,而这种小中见大、细中见深的细节刻画艺术为读者构建了一幅市井百态图。可以说,《围城》的成功不仅表现在艺术成就十分突出,而且表现在令人拍案叫绝的语言艺术特色上。正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我们应该跳脱“热闹”,走向《围城》的更深层次,多角度去探析和解读《围城》,并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涵养。本文就《围城》的讽刺语言艺术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具体如下:

一、通过对人物多角度刻画,突出讽刺的效果

《围城》通篇采用的是一种评述性语言。所谓的评述性语言就是指全知全觉的叙述角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帝视觉”,作者可以去描述文章中每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感受,这为他浑然天成、炉火纯青的讽刺艺术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评述性语言的存在,李梅亭、陆子潇、董斜川、鲍小姐等人才能原形毕露;正是因为评述性语言的存在,我们才能直击方鸿渐、苏文绔、赵辛楣等人的灵魂深处。《围城》中对人物的讽刺建立在评述性语言上,而对人物多角度的刻画也突出了《围城》讽刺艺术的效果。

钱钟书创作《围城》的基调就是讽刺,尤其对小说中方鸿渐、赵辛楣、高松年等男性知识分子的讽刺更是达到了近乎残忍的地步。作者在这些人物出场时都采用了漫画式的手法对其丑陋的外貌进行描写,达到人人见其而恶之的艺术效果,进而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比如李梅亭是钱钟书先生笔下落墨较重的人物之一,钱老先生对其的描写就是将“流氓”上升为“文化”,使其无论是在面对知识分子还是流氓时都让人倍感好笑。李梅亭出场时,钱钟书先生这样描写他:“四十来岁的年纪……并且对天气也鄙夷不理,因为这是夏历六月中旬,他穿的还是黑呢西装外套。”简简单单几句描写就将李梅亭傲慢之态展现在读者眼前,也借助夏历六月中旬仍然穿着黑色呢子西装外套表现其虚荣心。此外,作者笔下李梅亭的事迹不在少数:“先秦小说史”;下雨时舍不得自己的新雨衣,而问别人借雨衣;半路嫖娼,与妓女谈判,直呼自己是大学教授……所有的一切都是钱钟书先生从各个角度对李梅亭这个流氓文人自私自利、庸俗势力等品质的揭露,突出了对人物的讽刺效果。

二、通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达到讽刺的目的

《围城》中作者对细节描写把握的也很到位,并借助细节描写推动故事,达到一定的讽刺目的。钱钟书先生对细节的刻画包括对某个实物的刻画、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刻画、对景物的刻畫,每一个细节的刻画都至关重要,呈现一种小中见大、细中见广的艺术特点。

比如,小说最后一段对那只祖传的老钟的细节描写中包含了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这个老钟其实就象征着方鸿渐,他虽然留过洋,但也总是“跟不上趟”,令读者深思。其次,像“下半天寡妇碰见他们五人……李梅亭叹了半夜的气。”“叹了半夜的气”常常被读者忽略,但细想起来又感叹其精彩绝妙。李梅亭想要讨好寡妇,但是寡妇却“明月照沟渠”,钱钟书先生只用“叹了半夜的气”来活化出李梅亭当时的心态,寥寥数字就能激发读者无限想象,呈现出李梅亭坐在那一直“唉、唉、唉”的情形。此外,大多数读者在阅读钱钟书先生描写年历风尘、古稀高寿的汽车这一经典段落时常常会忽略前一句中“汽车夫把私带的东西安置了”这处细节,短短一句话点出了部分国民喜欢贪占小便宜的特色。由此可见,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断不能忽视细节的,不起眼的小细节中往往蕴含着深远的含义,达到一句刺世的效果。

三、通过运用多元表现手法,增强讽刺艺术性

《围城》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法,比喻地运用一方面让文章描述显得生动传神,另一方面也在赋予文章幽默、滑稽的风格的基础上悄悄地渗透讽刺的效果,进而增强讽刺手法的艺术性。在《围城》这本小说中,钱钟书先生乐于借助比喻去描述作品中的角色。如:韩太太虽然相貌丑,红头发,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的像通了电似的。这句话中前半句的将满脸的雀斑比喻成面饼上苍蝇下的粪就足以可见韩太太丑陋的嘴脸,读起来就让人对韩太太厌烦不已。后半句中举止活泼像通了电似的,是作者进行明褒暗贬的一种表现形式,读者只需通过语意变更了解到这里的“活泼”的真实含义。

除了比喻手法的运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大量采用了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这种引经据典的方式也促使着讽刺效果趋于完美。比如,方鸿渐买假文凭时引用了孔孟之事,可笑地认为买文凭哄骗父母也是为了让父母精神愉悦。由此可见,引经据典数量愈多,领域愈广,讽刺的力量就愈大。

总之,初读《围城》,你会被钱钟书先生幽默、诙谐的语言逗笑;细读《围城》,你会为旧中国的黑暗与丑态感到悲哀;深读《围城》你会进一步体会到当时社会和人生的虚伪、丑陋和腐败。《围城》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艺术佳作,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回味、遐想和深思的文学巨作,更是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和分析的艺术语言大厦。阅读《围城》、了解《围城》、品味《围城》对我们今后不管是写作实践、阅读理解还是人生感悟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US style='font-size:20.0pt;font-family:"Arial","sans-serif";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color:#333333;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 AR-SA'>”表面合理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及其影响、面对利益诱惑时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博弈、关系普遍主义与关系特殊主义的转换。构建新型行政伦理体系,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提升民众的认同感;以公共责任为导向,注重伦理价值建设;以契约伦理为指向,改进监管方式。

猜你喜欢
讽刺围城钱钟书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最短的情书
一次“遗忘”
社交电商的“围城”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欠一杯不醉
赛博批评视角下对英剧《黑镜3:白色圣诞节》的解读
浅析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
围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