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浅析

2019-10-21 06:44刘杨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

摘    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创新创业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同时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特征,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双创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知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本科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构建更为科学和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创新创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进步,从而扩大就业,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

一、“双创”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内涵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就已经正式提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欧洲国家,还是日本和新加坡都设立了多样化的职业性本科院校,而这也为国内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直到1998年,研究学者首次提出应用型高校的概念。但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依然较少。进入二十一世纪,研究学者才逐步将重心转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方面,并且明确限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概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内涵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强调人才培养的技能性与应用性。除这些观点以外,教育部门还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义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旨在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基本需求。在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核心内涵后,需深度剖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内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当从如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创新教育。创新的本质意义就是改变与改造事物。目前,学术界对于创新教育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从狭义层面来说,创新教育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教育活动,而且这种教育活动是建立在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与创新能力基础上的。从广义层面来说,创新教育也同属于教育活動,但这种教育活动的目的是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

其二,创业教育。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发展组织研究学者波尔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针对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不同研究学者的理解有所不同。研究学者科托指出,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能力培养的过程,核心目标是培养洞察力与识别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业”教育模式

我国自2006年开设了9所创新业试点院校,2014年近一半高校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变,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形成了4种不同的教育模式。

首先是独立教育模式,其主要是单独开设创新业课程,以创新业教育的整体目标开展系统的课程教学,认真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合理确定课时,做好日常课时安排,其计划性和目的性较强,是一种可按照固定规律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教育活动。

其次是渗透式教育模式。主要是在其他课程中渗透创新业教育,在尊重原有教学秩序和计划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业教育内容,这也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业内容的教育模式。

再次是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本科院校与企业创建科学有效的关系,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创新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扎实学生的专业技能。

最后是复合教育模式,其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融合了创新业教育,课程之间的独立性较强,而且教育思想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在彼此独立的同时,双方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业”教育特征

首先是应用性。应用是课程设置中的重点,这也是国家为推动应用型院校发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创建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均应深度考虑创新业,实现创新业与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其次是复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人才的技能,另一方面还需高度关注人才的综合性和复合型。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后,学生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考虑上述内容,从而建立综合性更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课程体系。

最后是行业性。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将协助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作为发展的特点,这也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并意味着应用型本科院校需高度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确定其价值取向。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由当地政府支持,学校在创新业教育中,要与当地的特色行业相结合,以当地发展实际为基础培养大量的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务必与当地的支柱型业进行积极的对接,从而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某高等院校为全面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且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期培养其实践能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而根据国家政策制定双创教育管理方法,这也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4.1学院“双创”教育改革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多个双创实践活动,同时制定了完善的双创管理办法,将重点放在产学研与双床教育的高度融合上,创建完善的双创一体化服务教育机制。

首先,学校将创新创业实践与学生的学分联系在一起,学生在校期间以学校的名义参加学校规定的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等活动,学生本人申请或活动组织统一报送后,以学校认定为评价标准获取学分。一经认定便将其记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技能选修课的学分之中,并且也可结合学生项目所取得的专业成果,将学分记入专业课。

其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搭建了产学研、双创高度融合的一体化教育平台,平台可实现创新创业的训练、演练,项目孵化和实战等多个环节,而且其也获得了地方政府与校企合作单位的鼎力支持。

最后,学校创建了创业导师制度。创新创业实践与教师的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使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科竞赛指导工作中,建立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学科竞赛体系。学科竞赛工作管理规范性明显提高,倡导师生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取得创新成果,从而在竞赛中推动教学的高效发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参与竞赛的能力,为行业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该模式可显著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现阶段出现很多典型的双创人才,这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

4.2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一体化体系

1)搭建新型课程体系,增强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增强课程的层次性,使其更具系统优势。构建认知、体验和实战于一体的实践模式。如一年级可设置创新与创业基础、创业学等基础类课程。同时开设经济、法律和市场营销等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正确认识创业。在大二和大三的课程设置中,可以技能型的创新创业课程为主,并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高度结合。高年级课程设置中,应将重点放在拓展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上,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高校可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促进分层分类教学的发展,增大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重。工科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需着重培养行业需要的专业技术和工程技术。而文科专业教学中,则需科学设置创业实战和市场实战的课程,鼓励并倡导高校创建学分制,或者也可制定创新创业活动抵学分的方案和政策。

2)营造真实的环境,创建双创平台

创新创业平台应当涵盖训练、演练、项目孵化和创业园实战等环节,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之后组织学生参与到互联网+等多种创新创业活动之中,利用层次丰富的活动完成创新创业演练活动。如学生对创业兴趣浓厚,则高校可鼓励学生在孵化园中孵化项目。针对有创业机会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加入到创业园中,实现项目的深入發展。借助系统化的管理平台以及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大学生的创业目标。

团委和学工部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基础,搭建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并合理引导大学生建立双创意识和理念,进而在大学生校园文化中,高度融入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全面发挥共青团在文化引导和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高校也可借助部分专业实践竞赛,为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光添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其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发展的校园文化和氛围。团委还可组织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做到学赛结合,形成更具综合性的教学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有效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师生共同合作,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且不断培养创业群体,以期彻底优化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管理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与教务、科研、招生就业和孵化中心等多个部门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校各部门必须做到密切配合,构建完善的体系,不断整合创新创业活动各环节,推动各部门的相互合作。再者,动员基础型大众创业计划项目,加大优秀成果的宣传力度,针对申报的教师和学生,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并高度重视申报项目的动态管理,建立项目数据库,从而形成合力,全面展现出动态管理系统性和综合性优势。

3)创建双创基地,落实实训项目

高校需高度重视创新,基于创新教育,与专业知识充分结合,重视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以实习实践增强应用能力,在实践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实验室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开展科学研究,从而营造自由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氛围。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中,学校孵化中心应就学生的项目给予系统性的专业化指导,以提升项目的商业价值。项目孵化能够丰富学生的实操经验,而且也可扎实学生的创业理论基础。积极建立创业园或充分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联系创业园,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如有条件还可在实践的过程中为学生创建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项目,以多种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

4)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四能”导师

应用型本科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社会教育资源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创新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创新创业教育夯实基础。与此同时,院校还可以通过深化项目合作、服务基层社会等方式,加快协同育人进程。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院校还可以采用订单式育人机制。所谓订单式育人机制,即院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满足新时期人才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全面推行“双师制”创业导师制度。所谓“双师制”是指既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又有充足的育人经验的教师。院校可以从基层教师群体中选择导师,也可以从企业职工队伍中筛选导师,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创业导师队伍。再者,创建创业导师数据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针对创业兴趣浓厚的学生,创业导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创业基本要求。

五、结束语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前行道路上大众关注的焦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以此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馨. “新常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型与升级[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2)

[2] 韦佳.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构建研究——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3] 张素红,陈小虎,鲁宇红.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4] 王琳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6)

作者简介:刘杨(1983.9—),女,汉族,籍贯:山东,辽宁传媒学院,影视广播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本论文为辽宁传媒学院教师主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文化产业双创人才培养》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