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网络道德教育

2019-10-21 09:46王春晖
科教新报 2019年13期
关键词:道德规范自律道德教育

王春晖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潜在主体群,具有一定的网络道德素养,自觉遵守网络生活的行为规范,是保持网络文明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网络道德的特点与趋势

1.自主性。网络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自觉自愿地互联而形成的,每一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由于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与需要制定的,因此增强了人们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2.开放性。信息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现代化,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人们之间的地理距离拉近了,人们之间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冲突、碰撞和融合也就变得可能了。

3.多元性。在网络社会中,既存在关系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属于网络社会共同性的主导道德规范,也存在各网络成员自身所特具的多元化道德规范。

二、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必须突出“自律”和“尊重”两个主题。

1.由于网络的跨国性和即时性,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负面的东西。这就要求青少年增强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道德教育主要是指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律、自省、自责和外部的道德氛围、舆论约束。法律所能限制的只是主体违反最低社会准则的外部行为,道德教育的作用却能渗透到人的内心深处,驱使人们在无监督状态下自律慎独。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外在行为的约束,道德作用的强大和神奇却源于内心的恪守。在现实世界如此,在网络空间更是如此。

基于以上理由,我们认为“自律”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第一主题。

2.信息内容具有地域性,而网络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全球性、超地域性的,这使得一些问题变得突出起来。

在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网络社会中,在家办公、网上学校、电子商场、电子银行等的出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大为减少,容易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及其它健康问题。

由于网络收集信息的便利性和強大能力,网络上的个人生活在技术上极可能成为“通盘为文件所记录的生活”。如果这些信息泄露出去或不被正确使用,个人隐私将受到侵害。

网络的全球化,将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各种独特的行为和各种奇风异俗都必须接受人们目光的洗礼。

基于以上因素,人们在网络生活中要做到和睦相处,必须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此,我们认为“尊重”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第二主题。

三、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首先应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

2.严格训练,养成习惯。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一方面选拔出一些学校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让他们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

3.堵、导结合,重视引导。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这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希望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四、结束语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新形势下出现的课题,它的概念、范畴、模式、方法急需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更需要活跃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的重视和勇敢的实践。

猜你喜欢
道德规范自律道德教育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新语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自律的力量
知耻自律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