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洪涛
摘 要:林木是林业工程建设的主体,其树种结构的合理性不仅关乎林木的健康生长,还会影响病虫害发生与防火能力,因此加强其树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吉林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对其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树种;结构调整
在林业种植期间,为了进一步增加森林种植的经济效益,单纯依靠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种植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林业发展方式进行合理调整,尤其是要注意优化调整树种结构,这样才能够在增加林业种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推进林业生态化建设进程。
1 林业工程建设中树种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吉林省是我国一个林业重点建设省份,其中的长白山区是生产木材的重要基地之一。截至2018年底,吉林省的林业用地面积、林业面积以及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30万hm2、827万hm2与43.9%。近年来,吉林省政府部门与省委也非常重视林业工程建设,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生态建设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当前吉林省林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造林树种结构不合理问题非常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造林树种单一结构问题
在吉林省的许多林业种植区域当中,以杨树、红松、落叶松等树种为主,大面积种植这种单一树种,以至于影响了林木生态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林木种植过程中常常暴发病虫害问题,一旦发生林业病虫害问题,就容易造成危害蔓延,进一步造成更大面积的林业种植問题。
1.2 树种结构分布不太合理
在以往的吉林省造林工程中,许多林业种植者或管理者可能会以功能性作为唯一指标,致使造林过程中存在不合理分配防护林、用材林以及薪炭林等种类林区的种植面积,尤其是重复造林问题致使林区中所种植的林木存在比较大的年龄差距,会直接对造林工程生产效率带来不利影响,无法满足社会上的林业资源需求[1]。
1.3 造林树种结构无法做到全覆盖
在造林工程建设当中,由于没有科学地进行造林树种结构设计,使得许多林业种植区伴有重复造林问题或者林区种植的树种没有做到全覆盖,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林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为了确保吉林省林业种植可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进一步优化吉林省地区的造林树种结构。
2 林业工程建设中树种结构调整的具体对策
2.1 明确造林树种结构调整原则
为了顺利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必须要明确其调整的一些基本原则,避免盲目调整造林树种结构而影响了最终的树种结构调整效果。对造林树种调整而言,其需要遵从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2.1.1 生态型原则
在对造林树种结构进行调整期间,需要立足于环境修复与生态建设目标,借助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来构建生态防护体系,确保可以为林木健康生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样更有利于丰富林业种植资源。
2.1.2 经济性原则
在对造林树种结构进行调整期间,要立足于吉林省以及附近区域中的林业市场运行情况,确保林业资源开发的合理性,确保造林树种结构调整之后,可以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林业种植的经济效益。
2.1.3 多样化原则
在调整造林树种结构期间,为了增强整体林业生态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林木种植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升其抵抗环境或气候变化的能力,就必须要构建多样化的林业树种建设模式,尤其是要在调整树种结构期间适当地提升其功能型、经济型类型的树种占比,确保造林之后的林业结构可以满足多样化发展目标[3]。
2.2 准确把握造林树种结构现况
在对吉林省不同林区的造林树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期间,要注意在明确造林树种结构调整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造林树种现阶段的结构构成情况等现状进行仔细调查,具体要点包括如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仔细地调查吉林省不同林区的地理条件和特征,这是对造林树种结构进行调整的一个基础环节,具体需要立足于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区域文化条件等,对林区的环境条件等外部条件进行仔细地调查和了解,这是对树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的第一步。
第二,要对造林树种的不同树种特性与品质情况进行有效调查,这是在进行造林树种结构调整中需要参考的基本内容,尤其要对该林区当中的林业种植历史信息进行准确、全面把握,力求可以通过科学调整造林树种结构,使整个林业工程具有更高的价值,提升造林树种结构的稳定性与完整性。
2.3 强化造林树种结构调整要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吉林省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的质量,还要注意对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的要点进行强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调整存在病弱问题的林业工程树种,具体就是结合病虫害防治工作与纯林改造等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处理掉那些存在病弱问题的树种,同时还要注意对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的空间进行开辟,灵活地运用生态学方面相关知识与技术,对造林树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第二,在对造林树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期间,要注意合理地引入和应用一些灌木品种,利用榆叶梅、红瑞木、小叶女贞等抗火性比较强的灌木植物,借助这种灌木乔木混栽的树种结构设计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互补作用,确保林业工程快速成型,同时也更有利于改良林业种植土壤条件,确保造林地水土保持的质量,力求借助树种结构合理调整,有效确保林业种植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
第三,在对造林树种结构进行调整期间,要注重重点开发经济林与功能林,期间需要对树种结构进行统一调整,确保功能林与经济林等不同种类林区建设的质量,期间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嫁接技术、扦插技术与换头技术等,对吉林省林业工程中存在的纯林种植模式进行调整,确保可以将吉林省当地的红松与落叶松等传统经济类树种与观赏林木或果园等功能类林木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林业种植需求。
3 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林业发展过程中,造林树种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为了可以进一步推进吉林省林业生态建设的步伐,要立足于造林树种结构调整原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造林树种结构现况,强化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的关键要点管理,这样才能确保更好地提升林业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 1 ] 潘福民.浅谈铁岭市造林树种结构调整[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1):66-67.
[ 2 ] 马立国.造林树种结构调整[J].黑龙江科学,2016(12):48-49.
[ 3 ] 修春华.试论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J].农民致富之友,2019(5):142-143.
(收稿日期: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