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
【摘 要】创新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潜在特性,开发这一潜在特质应当成为新式教育所需要担负的功能。因此,在新课标下就需要逐步地消除因为旧式教育留下的弊端,重新进行教育改革,通过新式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所帮助,也是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互契合的。因此,本文将会将教学落实到初中历史本身,从初中历史教学本身来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
【關键词】初中历史;创新能力;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实现,让更多的教师重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进行审视。在这一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对自身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对于自身教学模式的调整,不仅能够对应新课标的发展需求,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今社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素质人才,为了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改变,将创新教育落实到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一、鼓励学习自主学习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然要承担起较大的风险性,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强大的控场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习惯性地忽视学生们的独立能力,往往低估了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和谐安逸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只能表现出“能学”的学习态度。针对这一点,教师要进行改善,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高课程的难度,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学一些历史知识,然后指定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针对备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再集中进行讲解,以此来明确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这样一来,初中生通过自学历史知识能够培养创新能力,这样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都能有所提升。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往往是创新的开始,这也是生长新思路、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为了能够启迪学生的创新潜质,教师应该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以此来促进学生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在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性地鼓励学生遇到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问自身也要问老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质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地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拥有与常人不同的独特见解,能够对“常规”中存在的事物有新的发现,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问题品质。在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其能够拥有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更好地利用问题来培养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打破学生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刻板认知,可以先请学生介绍自己原先对曹操人物性格的认识,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曹操的人物性格特征多与“奸诈”、“狡猾”这一类的负面词语联系在一起,教师对此可以先发出质疑,对学生进行发问:“同学们对于曹操的这一人物性格是从哪个角度出发的,要是从别的角度出发来看曹操的性格是否还是单一的负面形象呢?”通过这一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学生各抒己见,对曹操这一人物也有了新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展开了新的思考,其思维不再受到旧认知的局限,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在一次次的质疑提问中得到发展。
三、创新教学内容
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成长阶段,在这一时期其记忆力和思维都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需要考虑如何教学能够深化其知识,只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和促进。通过调查和研究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后,往往能够为教学带来新的惊喜。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对初中历史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以便初中历史发挥更大的生机与活力。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能够保证教学进度,对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小故事通常是一笔带过或者是直接忽略。但是这些小故事往往与课堂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对故事的兴趣肯定比历史文字记载更为浓厚。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这类的历史小故事首先需要在观念上有所改变,其次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好这些素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情境再现,让学生对这一故事中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经济、文化、政治的理解,这一情境创新能够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对当时的古代中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思考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调整教师的授课方式,改变学生的听课状态,是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两大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具体实现在课堂上,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理解,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和教师的位置进行互换,通过宽松的课堂氛围来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左昕.关于自主学习的理论和能力培养的策略问题[J].华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02):34~36.
[2]吴雪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