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军
【摘 要】语文是母语课程,学习的空间更是广阔的,我们必须用“心”研究,培养强烈的“开发意识”“利用意识”“创造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发现资源、利用资源,开拓语文教学的新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改之花”开得更加“旺盛”。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创造
笔者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内涵丰富,只要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显性还是隐性,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心中要有“开发”意识
语文是学习祖国母语的课程,是一门大课程。语文学习的空间是广阔的,包括课堂教学、课间活动、校园环境、家庭生活、社会事件等。如果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还守着传统的观念,局限于书本,走不出课堂,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将会是枯燥无味的,将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将无法完成现代语文课程的目标,将无法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人才。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充分发掘各种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是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情感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就可以围绕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资源开发,如让学生搜集旧社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二泉映月》相关资料;将《二泉映月》带入课堂让学生欣赏;推荐阅读名人故事或欣赏二胡名曲……通过这样的资源发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精神的感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获取一定的音乐和历史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心中要有“利用”意识
一直以来,农村办学条件差,现代化的设备资源缺乏,课程资源匮乏,成了我们广大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束缚。大家认为,没有现代化设备,缺少丰富的教具学具,使我们的语文课只能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怎能上好语文课呢?
其实,真的“无米”吗?当然不是。绚丽神奇的大自然、复杂纷呈的大千社会、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东西非常多,但并不是要把所有的都带进课堂,都呈现给学生。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慧眼”从其中发现、分析,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把这些资源提炼出来,呈现给学生,使之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放飞创业梦”征文竞赛是全市创业文化节的一个重要部分,要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有的教师认为创业是成人的事,对小学生没有多大意义,殊不知这正是一个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题材。而有的教师则充分利用的这一活动,先组织学生分组采取调查、参观、采访等形式,走近身边的创业人,发现身边的创业事,最后再撰写参赛征文。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感受,真正认识到创业人的曲折复杂的成功历程,创作了《煎饼大王》《妈妈下岗之后》《小作坊与大创业》等一篇篇优秀作文。最终,有多位学生获得了一二等奖,獲奖名单还在报纸上进行了公布。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搜集资料、调查研究、交流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心中要有“创造”意识
在我们广大农村,即使是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最薄弱的学校,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事物也是丰富多彩的:农村美妙的自然风光,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风习俗,各地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但若让学生写作时,他们却囊中羞涩。因为他们对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缺乏认识,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其实,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要做个有心人把这些生活经历积累下来,就是最好作文素材。教师就该发挥“创造”作用,对选择提炼出来的资源加以开发、改造,将资源开发成语文学习的课程,让其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是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最终目标。
在开学初,孩子们填写家庭联系地址时,敏锐的孩子发现了各自的“村名”很有趣。由此,教师因势利导地展开了村名调查的实践活动,然后上了一堂学生印象深刻的《有趣的村名》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理解了村名的来历,或发现了家乡悠久的历史,或感受到了蕴含其间的文化,或感受到家乡名人的感人事迹。
“晓店镇”:相传清道光年间,有邵姓两家在路旁开饭店,拂晓营业,往来客商到此用餐,称为“晓店”,后由徐克功等在此兴集,逐成晓店街;
“宋营村”: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宣和四年(1123年),韩世忠率军与金徐、宿、邳军马都统王伯龙战于邳宿之间。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韩世忠北征,金元帅宗翰以大军迎战,韩世忠退至宿迁,金人踵其后。宋营因山为垒,周围五里,四面避立,有三峰高耸,远望如三座巨大的营寨。在以上战役中,常为宋兵所据守,故名宋营。
“光前村”“克先村”等都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而得名,充分体现了人们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孩子们寻着先烈的足迹,聆听着革命先烈的故事,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如果我们广大教师都是“无意插柳”的话,那新课改只能是一句空话了。我们只有有心“栽花”,用心去研究,去探索,才能使“课改之花”开得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