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力 焦文杰
摘要:日本近代女子教育主要以“良妻贤母”思想为代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是日本近代女性发展史的重要一环。本文拟以日本明治时期形成的“良妻贤母”主义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该思想的确立、内涵以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良妻贤母;教育思想;形成;演变
引言 日本自古以来深受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女性的生活方式,导致女性无法与男性享有同等的地位,直到近代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制度理念的流入,日本社会才开始意识到女性的教育问题,并很快将其上升至国家主义层面,因而出现了国家主义“良妻贤母”教育思想。
一 “良妻贤母”主义教育思想的确立
日本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是男女之本分。到了明治时代,在“文明开化”的维新口号中,与女性有关的社会问题,以女性教育为中心,包括“女性论”、“妇人论”等在内的诸多问题都陆续出现。然而女性的教育问题,不只是思考教育过程的形态、内容和方法等的问题,还涉及到教育目标等有关理想女性形象的设定等问题,并受其左右。通过与西方人的接触,在西方思想与文化的影响下,明治政府的官僚和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提高“母亲”素养的角度来鼓吹女子教育。
1871年,担任北海道开拓史次官的黑田清隆在上奏文中特别提到,人才教育关键在于母亲拥有学识,因而提倡开设女校。启蒙思想家中村正直也提出关于“塑造贤良之母说”,认为“只有绝好的母亲,才能有绝好的子女,其后才可能有绝好的日本”。积极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森有礼认为,女性与男性同样可以思考国家问题,因而他在日本地方视察时谈到:“开展女子教育,是培养思考国家精神非常重要之事”,意为培养女性投身国家的觉悟,道理与军队训练士兵们一样。基于这些类似观点,到了明治三十年代也就是20世纪前后,“良妻贤母”主义女子教育思想在日本女子教育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899年,日本颁布《高等女学校令》,明确规定女子教育是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实行女子必须的高等(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中等)普通教育。从第三条关于“修身”课程的定位,可以清楚的看出与男性中等教育的修身课程的不同。相对于男子教育注重学问,而女子教育重在教养,可见当时的女子教育并没有把女性置于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进行教育,而是出于培养能够哺育出优秀的男性的“母亲”而存在的女性之目的,才被视为重要的事情。随着之后的《高等女学校的学科及其程度的相关规则》、《高等女学校令实行规则》等一系列教育法规的颁布,“良妻贤母”主义教育思想就被完全确立下来。
二 “良妻贤母”教育思想的发展及批判
明治初期,中村正直在《明六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使用了“良妻贤母”这一用语,旨在建设文明社会,塑造与“贤父良夫”对应的女性形象而有必要培养“贤母”、“良妻”,是计划推行男共同教育。而到了明治三十年代时,就成了对女性实行特别的教育,即“良妻贤母”主义女子教育。但是对于培养女性什么样的教养,在当时还很模糊,也仅限于前述《高等女学校令》中提到的“贞淑之德”、“中等以上社会女子必要的品格”等字眼。不过,当时寻常小学校、高等小学校等学校的修身教材中,都有明确的“妻子的职责”、“妻子的心得”、“母亲的义务”等非常多的内容,包括要温良贤淑、伺候丈夫、勤于家务、努力教育子女等。到中学阶段的教材,则更以男子教育为中心,教育女子因才学阅历不及男子而要务必恪守顺从、履行辅佐义务等,并且明确阐明“男女不得同权”,女性受教育从启智教育逐渐转向女德教育。这就是“良妻贤母”主义教育思想的本质。
日本近代女子教育家下田歌子,通过日本实践女学校忠实的实践着“良妻贤母”主义教育,既培养有利于国家进步和男人发展的家庭女性,也承担着女性职业教育的使命。她力主女性要以贤淑为先,绝不可效仿西方国家自由放纵,否则有失东洋女子之德。可以说下田歌子倡导的女子教育理念是明治时期“良母贤妻”国家主义女子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1904年,日本第一部关于女子教育的著作《女子教育》出版。该书作者下田次郎是日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曾受文部省派遣赴英、德、法、美等国考察学习,归国后编写了这部女子教育理论书籍。他认为女子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良妻贤母”还要加上“良婆”,重点放在精神独立和人格形成上,要懂得欣赏美、具有社交能力,要学习法治与经济等。在日俄战争期间,下田歌子组织发起了爱国妇人会,在强调“良妻贤母”女子教育的同时鼓吹女性爱国之心。当日俄讲和会议开始,日本认为已经确保了国际化强国的地位,国粹主义泛滥,举国上下的爱国教育再次得到深化。女子教育也随着爱国教育强化的延长线,越发加强了“良妻贤母”主义教育。
然而,实际上在1900年一月号的《女学杂志》社论栏目中,就已经有探讨“当今女学第一要务”的文章,立场鲜明的针对“良妻贤母”教育理念,指出道德不能仅要求女性、男性也同样需要,以及女性也该拥有享受真理、仰慕智慧、受到智育开发的权利。1903年六月号的《女学杂志》社评文章则言辞犀利的指出:当今女子教育毫无进步,“良妻贤母”的教育仅仅是教会女子做饭裁衣而已,甚至不如封建时代更注重女子精神教育,更加束缚了女子的手足。还有谈及“恋爱与教育”等话题的评论文章,围绕女子教育各种论说不断出现。此外,木下尚江曾在1905年四月号的平民新闻中发表短篇文章《清醒吧,妇人》,强調女性也要关心政治。与谢野晶子在杂志《明星》上发表反战长诗,引起巨大反响,虽然遭到大町桂月等人的批判认为这是厌战诗歌、是非国民性的诗歌,但这首诗给一般女性的认识以很大的冲击,是女性对自由的憧憬在战争中得到成长的实证。1911年,以平冢雷鸟为代表的新女性杂志《青鞜》创刊,她们支持女性对教育的渴望,对真理和自由、对艺术和文学等的求知欲,散发着女性解放思想的言论,向“良母贤妻”主义教育理念发出了挑战。
总之,日本明治时期“良妻贤母”主义教育一直处于女子教育思想纷争中。这其中包括坚持论、容忍论及反对论。坚持论者一般都是全盘接受明治政府的理念、并积极推行加以实践,以井上哲次郎、下田歌子等为代表;容忍论认为虽然政府的教育思想陈旧、不符合新时代,但对模仿欧美女性培养“良妻”和“贤母”并无异议,以下田次郎、鸠山春子等为代表;反对论则认为培养“良妻贤母”阻碍文明开化,以社会主义思想者和自然主义文学作家等为代表,立场鲜明的反对“良妻贤母”主义教育。
结语
如前所述,日本“良妻贤母”主义女子教育思想代表国家理念,在明治时期占据了统治地位。到明治末期,女性自觉意识越发高涨,开始出现撼动日本自古以来的家族制度的端倪。明治政府坚决对“良妻贤母”主义教育予以保护,设法维持日本“家”的传统与所谓“美德”。因此,近代以来世界潮流化的女性解放思想,一定时期内不得不与这种保守教育政策展开对峙。“良妻贤母”主义女子教育思想,作为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女子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但仅仅是针对封建礼教的一种改良,还谈不上女性解放,并且不仅限于近代日本,也对近代中国、朝鲜半岛等的国家和地区的近代女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小山静子《良妻賢母という規範》劲草书房,1992.
2.杨晓《中日近代教育关系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慧荣《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周萍萍《日本女性教育家与女子学校》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马小力,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日文化交流史。
焦文杰,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