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解放前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给地主放牛。
他给解放军到家乡剿匪带了路,然后他也高兴地当上了解放军。
他去地方接新兵,接到了后来并至今都闻名全国的好战士雷锋。
他向牺牲的雷锋默默地立了誓:“你没有完成的,我替你完成!”
他转业时谢绝大城市好岗位的挽留,回到贫穷落后的家乡工作。
他率队开发石林,为后来兴文的世界地质公园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翻山越岭收集到72位先烈的珍贵资料,成了“兴文活党史”。
他捐资为数百贫困学子圆了读书梦,帮助不良青少年改邪归正。
他一诺千金,用一生行动阐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谛。
他叫陈国辅,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现今90高龄的他,是“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离军不离党、转业不转志”的新时代典范。
从放牛娃到解放军战士
陈国辅出生在川、滇、黔交界处的四川兴文县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1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租种土地养活三个儿子。旧社会的生活太苦太穷了,母亲不得不让大儿子陈国辅去给地主放牛,小国辅受尽了地方恶霸的欺凌。
新中国成立了,兴文也得到了解放。1950年,解放军某部在兴文剿匪,追击川南匪首时经过陈国辅家,借了火把,并让陈国辅带了路。在剿匪过程中,陈国辅亲眼目睹了解放军的纪律严明和作战勇敢,于是滋生了参军愿望、
知道小陈给解放军带过路的情况后,部队郭营长对乔连长说:“小陈不能再回家了,回去很危险。”部队完成剿匪任务撤离时,人小机灵的陈国辅说:“我巴不得跟着部队走呢!我真的很想参军呢!”
就这样,19岁的陈国辅脱下了破旧的麻织衣服,穿上了他渴盼的解放军军装。
这一穿,就穿到了抗美暖朝战场,穿到了沈阳军区,一直穿了整整40年。
从学文化到接雷锋入伍
陈国辅說他这一生都一直感谢部队,是部队让他学到了文化,是部队让他结识了雷锋这位优秀军人。
穿上军装的陈国辅从通讯员、警卫员当起,逐步成长为通讯班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
1955年至1958年,受部队指派,陈国辅到江苏无锡市速成中学校学习, 他是一名刻苦勤奋的好学员。
1960年1月,已是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营教导员的陈国辅随部队到地方接兵。一个小个子青年引起了陈国辅的注意:这位青年为了增重,他在水管旁狂吃饼干狂喝水;为了增高,他努力挺起身子往上伸。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雷锋。
在部队与雷锋朝夕相处两年的陈国辅,对雷锋助人为乐、乐此不疲的许多事迹非常钦佩,所以他在一次学习讨论会上当面向雷锋表示:“雷锋同志,我一定要向你学习!”
1960年夏,抚顺抗洪救灾现场,陈国辅知道部队出发前雷锋正发着高烧,但他没料到雷锋一到救灾现场就像变了一个人似地,扛着沙袋就奔往堤坝,连续一来一回数十次。累得晕倒了的雷锋被陈国辅和战友们送到了医疗所,没想到苏醒后的他翻身下床,拔腿直奔堤坝。
1961年,陈国辅和雷锋一同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两人一起到沈阳开表彰会,在军区总部同住一个营房。陈国辅后来回忆说:“其实早上我起来得早,但雷锋更早,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来,跑到炊事班帮忙去了;参观烈士纪念馆,我们都买冰棍解渴,但雷锋却对着水龙头喝自来水……”
1962年,雷锋因公牺牲的噩耗传来,陈国辅悲痛万分,他默默地在心里对雷锋说:“你没有完成的,我替你完成!”
就是这句承诺,陈国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长达半个多世纪,直到现在仍在继续着……
放弃大城市选择回家乡
1975年,从军25年的陈国辅就要转业了,因为他在部队表现优异,领导很看重他,所以他有沈阳鲁迅美术学校副校长、沈阳市房管处副处长,沈阳新光机械厂人保科主任三个岗位任选其一,可没想到他执意要回到四川宜宾兴文老家,他婉言谢绝老首长说:“我当然知道留在大城市肯定好,但我每次回家探亲时,家乡的贫穷落后总让我感到不安,我要回去为建设家乡出力。”
还有,他和爱人都是兴文人,两人的母亲也在兴文,所以他肯定得回去。
陈国辅一直记得,入伍后他随部队在行军途中第一次看到电灯。他觉得好神奇哦,一拉就亮,再拉就灭;拿纸靠近灯泡,点也点不燃。他想到老家兴文的乡亲们,照明用的还是火把,他们要是看到也会一样惊讶。
他转业回兴文时带着一只收音机,村里没人见过,大家好奇地问:“咋个装得下这么多人嘛?咋个有这么多声音嘛?”
家乡贫穷,家乡人辛苦,陈国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明白自己转业不是要去好地方的。
陈国辅刚从部队转业回来时,是有在宜宾地区教育局任副局长的选择,但他仍然没有答应,他说是自己文化不高,所以不敢答应,“管教育,一定要很有文化才行哒!我干不好管学校管教育的事就不去。我出身在农村,跟农民打交道好,就在农村好。”
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文化知识,是陈国辅自己最深重的失落和遗憾。
所以我们能完全明了,他在兴文,是那么全力以赴地为贫困孩子读书而奔走。
干一行爱一行不变初心
陈国辅踏实肯干,做事极认真,他对工作全力以赴,万苦不辞。
转业回到家乡兴文后,陈国辅积极投入到曹营河水电站的筹备工作中,他请省水利专家到现场勘察、搞设计、定方案。县里推广杂交水稻良种,他二话不说就去了别人不愿去的海南,耕耘一季庄稼来制种,在海南当了几个月农民。
陈国辅在1978年担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时,省委书记杨超、地委书记冯振武来兴文考察,他拿着火把带着他们去了袁家洞(天泉洞)。这个空旷辽阔、石乳林立、暗河流动的多层溶洞,里面千姿百态的石笋石钟乳让人叹为观止。杨书记说:“你们兴文,简直是捧着金饭碗在讨饭!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咋不利用起来呢?”
得知陈国辅是军队工程兵部转业干部,省、地、县三级领导当即任命陈国辅担任石林开发组组长、石林管理所所长、党支部书记。随后的三年中,陈国辅带领一班人,为了石林的开发风餐露宿,寻景布点,合理规划,历尽艰辛,为石林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6年,兴文石林入列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后,兴文石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地质公园。
1982年,兴文县委党史研究室成立,陈国辅担任主任,那时不仅缺人手,而且没有研究经验,他边学边做挑起了大梁。
兴文是革命老区,寻找、求证烈士的史实情况非常关键,陈国辅曾经先后十余次地从兴文到江安、从五星踏水桥到东阳杉树湾,走访了近百户人家,寻问到几十位老人,终于弄清楚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刘干臣烈士的事迹——当年,纵队四面受敌,伤亡很大,还被匪首李品山追赶的刘干臣和几十名队员边打边退。战斗中,刘干臣右大腿严重受伤,他打光子弹壮烈牺牲。匪首把他的头砍下来,挂在东阳的一棵大黄桷树上示众。后来,是附近一名姓高的百姓人家冒着危险,悄悄把烈士遗体掩埋在东阳乡杉树湾。
陈国辅终于找到了刘干臣的墓地,那是荒草丛中一个矮矮的土堆。此情此景,让他泪流满面,长跪不起,直怪自己来得太迟了。此后,他多方奔波争取,为烈士修墓刻碑,清明节常带学生们来这里摆革命故事。
那时,他了解到吉林军区副政委陈彪曾经是刘干臣的部下后,带着干粮坐汽车、火车、三轮车,加上步行,找上门去时,陈副政委有事外出了,他等到第四天才见到刚回来的陈副政委,也从其口里得知了刘干臣英勇奋战的事迹,谈完后陈副政委对他说:“有你这样的党史研究同志,刘司令可以安息了!”
回来后,陈国辅认真地把搜集到的这些材料整理好,报经省上批准,正式确定了刘干臣的烈士身份。
那时,党史研究经费每年只有2000元,远远不够,陈国辅就自己掏钱贴,为了寻求烈士史实,他挨过饿、摔伤过、被狗咬、睡路边、睡草棚、睡食堂……10多年来,他走过全国七省十二市、25个区县、120多个乡镇,收集到72位先烈的珍贵史料;在他的倡导下,兴文境内红军曾经战斗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9处爱国教育基地,包括红军长征纪念碑、烈士陵园、碑亭、红军岩等。尤其是矗立在兴文县城區白塔山上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纪念馆暨兴文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红军在川滇黔边区斗争活动为主题的纪念馆。能建成这个纪念馆,陈国辅功不可没。
陈国辅曾经的党史研究室同事戴林冲告诉记者,陈老在整理党史资料时特别辛苦。戴林冲说:“整理资料时,他(陈国辅)把不认识的字一个个记下来拿去问人,写稿时把写不起的字空起也拿去问人。后来,他学会了查字典,多年来翻烂了好几本。即便如此麻烦,他仍撰写出500多篇书稿,编辑了80多期《兴文党史》。”
不只是写,陈国辅还特能讲。他宣讲党史、雷锋精神不下千场,听众远超十万人次,许多久居兴文的两代甚至三代人都曾聆听过他讲的故事。
那怕他后来已是高龄,但他宣讲的习惯一直没变——他讲故事坚决不坐,“坐着讲是对先烈们和雷锋同志的大不敬”;宣讲时他从不打伞戴帽,“打伞戴帽也是不敬的表现,淋点雨或晒点太阳算得了什么”。
他常常讲得大汗淋漓,也常常讲得热泪盈眶,让孩子们深受教育,让老师和家长们深受感动。大家都说:“陈老不简单,不愧是学雷锋的标兵!”
雷锋精神永远代代相传
干了40年革命工作的陈国辅尽管已经退休了,但他依然把自己对雷锋说的那句话作为他退休生活的行动指南。他退而不休,他从退休金中挤、从生活费中挪、从各个方面凑,他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捐出多少钱用于助学、助困、助残、助孤、助业等方面,他到现在仍是兴文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
九十高龄的陈国辅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很健谈,精神矍铄。他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表面上看,他眼睛似乎总是眯着,但其实他看得很清楚,眼疾手快地在乒乓台前挥拍对垒非常灵活。
现年23岁的学雷锋志愿者陈芯蕾,对大半辈子都在学雷锋、传承雷锋精神的爷爷陈国辅非常钦佩,她说:“最多的时候,爷爷同时资助8名贫困学生上学。爷爷经常回家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我看到一位家庭很困难的孩子,就给了他几百块钱,爷爷总共捐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有一年夏天,陈国辅去一个中心校宣讲雷锋精神,遇到学校门前的小河涨水,一涨水就必须要老师或者家长来接学生,而且此河已有溺亡4人的记录,于是陈国辅决定要在这河上修一座桥。他到县上要资金,到企业去化缘,尽管多次碰壁,但他在一个月内还是筹集到了不少的钱,他又号召大家投工投劳。到第二年春期开学时,一座崭新的石拱桥就建成并通行了,这座矗立在学校门口附近的桥,就叫“爱心桥”。
他找煤矿业主为兴文香山中学提供奖学金,一家矿主给了他3万块钱,连收条也不要,对他只说了这句:“交给你老我放心”。
有4名农村小孩交不起学费,他马上把身上的470元钱掏出来,不够的他厚着老脸再去张罗。
兴文麒麟乡的小叶考上了清华大学,却没钱去读,他向社会发出倡议后,收到捐款6万多元,第二年又收到5万多元。
曾经受他资助后读了大学的小明,目前是兴文县莲花中学的签约教师,今年暑假没有与同学出游,而是办了个家教班,为贫困学生免费补课,并为家远吃不上早饭的孩子每天准备一个鸡蛋。
小江身有残疾,初中毕业后无法继续念书,一直资助他的陈国辅买了很多励志的书让他看,并发动大家帮小江搭货架谋生路,小江主动把自己的店取名叫“爱心副食店”。
从小被父母遗弃的春梅,被拾垃圾的好心人收养,陈国辅每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200元来补贴她们,这一补就是十多年。如今,春梅在面馆打工,用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
失去丈夫的刘姐的儿子小郑,因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是陈国辅把小郑接到自己家里,同吃同住3个月后让其成功戒掉了毒瘾。
在今年7月26日举行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上,宜宾市兴文县党史办退休干部陈国辅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并受到表彰。
陈国辅是雷锋生前战友,他以雷锋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用毕生弘扬“雷锋精神”。几十年来,他先后帮助无数贫困孩子重返课堂,挽救46名违法失足青少年,扶助546名贫困生跨进大学校门,救助孤残老人22人,救助特困儿童800多名。他先后获得了“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省最美家庭、四川省优秀志愿者、四川省最具爱心慈善个人”等等荣誉称号。
是的,你为我点亮的灯,我用来照亮更远的路,让那些困难和逆境中的人,走出泥淖长出翅膀,在蓝天里翱翔。
作者简介:
吴涛,四川宜宾人,20年市级媒体记者采写经历,作品多次获赵超构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四川新闻奖和宜宾新闻奖,现为市级机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