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誉芳
【摘 要】探索小学教师的课程能力,找到其问题与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调整,将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有利于践行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将以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小学教师的课程能力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课程能力的制约因素、提升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师;课程能力;制约因素;提升策略
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各学科教学都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而无论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抑或是践行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都需要每一位小学教师从自身课程能力入手,深入研究与探讨,不断尝试与调整,以便更好地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顺应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因此,我们将结合93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围绕小学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等问题展开探究。
一、小学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分析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小学教师共有93人,其中男教师20人,所占比例为21.51%,女教师73人,所占比例为78.49%,这一比例虽然存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状况,但却是现阶段小学教育中女教师人数比重较大的真实反映,因此依照这一性别比例展开调查也更具合理性。从调查对象的工作经验上来看,各教龄段人数分布合理,且以本科学历为主。同时,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均有涉及,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本次调查研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总体效果来看,大部分小学教师对于自身课程能力的认知是较为科学而理性。如有66.67%的教师表示“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与他人合作都是愉快的”,这一调查说明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有84.95%的教师表示“在生活与工作中,乐意听取他人的意见”,而这种积极听取他人意见的意识不仅是促进小学教师成长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是新时期小学教师素养与风采的有效展示。同时,大部分的小学教师对于自我课程能力的认知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也是较为客观而积极的,如有69.89%的教师表示会注意收集相关信息以备教学之需;有56.99%的教师表示面对众多课程资源,懂得如何进行选择与运用;有73.12%的教师反映能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教师预期教学成果之间的差异调整教学,同样人数比例的问卷调查参与者还表示能够针对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有效教学……从上述问卷调查的内容与结果来看,现阶段我校小学教师在课程能力上总体效果较好,其教学能力与业务能力也随着教育教学的开展而稳步提升,可以说小学教师的课程能力与精神风貌都处于一种不断上升的状态,这是可喜可贺的。
与此同时,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来看,小学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还是存在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与意识不足
仅有49.46%的调查对象反映懂得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制约因素或是与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意识薄弱有关,或是与学校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有关,但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课题研究,学校需支持并努力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与方法上认知模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只表扬不批评学生以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这一問题,有41.94%的教师表示非常符合,有21.51%的教师表示符合,有13.98%的教师表示不确定,有22.58%的教师反映不符合。从这一数据结果来看,对于这一问题,小学教师的观点是存在争议的,而我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学生的自尊心自然是应该保护的,但只表扬不批评,对小学生而言也并非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由此可见,部分小学教师在对学生教育的态度与方法上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
(三)教学理念还需进一步升级
问卷调查中的第30题,考察的是小学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认知,其中认为“教师教学生如何学的过程”的人数比例为1613%,认为“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的人数比例为31.18%,认为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的人数比例为8.6%,认为是“忠诚地实行教学计划的过程”的人数比例为2.15%,认为是“师生共同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的人数比例为4194%。从这一数据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课程实施的过程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但依旧有16.13%的教师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自导自演”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新型课堂关系以及新型教学目标是存在认知缺陷的。新时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立足于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展开,如果教学过程依旧围绕教师自身展开,显然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可行策略探索
在深入分析现阶段小学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以后,如何才能减少上述制约,促进小学教师课程能力的有效提升呢?我们认为从以下角度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是值得尝试的:
(一)创设科研机会,提升科研能力
从现实课程实施情况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多教师是不具备课题研究机会与课题研究意识的。因此要想提升小学教师在这方面的课程能力,学校管理者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地为小学教师创造课题研究的机会,如开展小课题、微课题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以课题研究小组的形式,在深度交流与探讨的基础上,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策略”展开研究与实践,使学校教师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在提升课题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同时,从根本上实现课程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明确师生关系,科学合理批评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划清惩戒与体罚的界限,如何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让学生懂得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是现阶段小学教育教学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为了避免“麻烦”,采取只表扬而不批评的方式对待学生,实际上这种培养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将“戒尺还给教师”,同时科学合理地对教师的行为做好规定,在提升教师素养的同时,使教师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适度、适当、科学、合理的惩罚,而不是一味地鼓励和纵容。
(三)尊重学生主体,促进素养提升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学科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实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处理好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而在课程组织与实施中,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才能使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的感知中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圆满完成教学过程。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还应该进一步转变自身课程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展示风采的平台。
三、结语
本文以我校93名教师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为参照,对小学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展开了初步探索,为促进小学教师课程能力的有效提升,我们提出了创设科研机会,提升科研能力;明确师生关系,科学合理批评;尊重学生主体,促进素养提升等策略,希望上述策略的提出能够对广大小学教师有所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陈丽华.教师课程理解:意蕴与转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2(03).
[2]杨文娟.学校课程建设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与教学行为改进——以常州市实验小学的课程改革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6(02).
[3]王治高.发展教师课程能力的实践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