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杰
【摘 要】本文阐明微视频教学和学习的意义,从三个角度例析微视频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论述通过微视频教学活动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态生成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教学 微视频 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128-03
在新课改背景下,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教与学永恒的追求。学科教学迫切需要一些短小的、形象化、情境化、交互化、案例化、便于应用的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视频是所有资源类型中情境最真实、信息量最丰富的一种资源,它直观、生动、形象,其视听语言是抽象概括的文字和静态图片所无法比拟的,也是一般网络课程所不具有的真实性、情境化、案例化的特征。主题鲜明、资源丰富、情境真实、大众化、随时随地性,且“短、快、精”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本文例析微视频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期待通过开发微视频教学活动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态生成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以推动高中化学教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微视频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精准设计微视频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微视频的设计理念应该关注人、指向人并走向人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微视频深度融合课堂教学要从人的本身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水平出发,从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发展出发,高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思维盲点。同时,不失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精准选取视频内容
现代社会信息量爆棚,智能机早已普及,平板电脑普遍进入课堂指日可待,这为微视频教学的素材选取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合理选取视频内容是提升微视频在化学教学中的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微视频,忽略应有的备课、授课、讲解和指导,脱离教材与教学大纲,教学方式单一,那么势必形成惯性的倦怠情绪,对教学丝毫无益。我们不能为了用微视频而用微视频,应该坚持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实际,考虑视频内容与教材的契合度,看它能否给学生的认知、理解、思维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带来帮助,从而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精准控制视频容量
一节好课的共性可以概括为“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但是知识不是讲得越多就越好,要讲得精准、精炼、精彩。少则得,多则惑。微视频容量过大会挤占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听觉和视觉不可能完全代替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微视频容量过大也容易造成听觉和视觉疲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规范化。怎样把握好视频容量,取决于教师对学情的了解,知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困惑在哪。而且,视频容量过大、时间过长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失去了对盲点和难点的有效解读,学习效率也会降低。
(四)精准把握视频切入时机
虽然微视频引入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备课的压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需要备课、上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找准时机点、切入点进行微视频播放,让微视频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和全部过程。例如,一些无法在课堂中完成的重要实验和理论讲解要适时借助微视频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激励每一位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
(五)精准提升视频教学价值
讲课不是对课本知识搬家、简单陈述,更不是讲标准答案。这样的课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无法体现教师的存在价值。课堂有知识、有方法固然是好课。如果有生活、有境界那就更不一般了。微视频既然是提升师生教学质量、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的土壤,那么教师重要的任务就不仅是指导学生“会”看微视频、懂知识、悟方法,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在生活中的理论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人育人,以境界提升境界,共同发展。因此,在微视频教学中,教师可以主动放弃尊者地位,在播放微视频前提出问题。在观看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对微视频的内容、观点、见解、结论进行分组讨论和点评,必要时可以和撰写小论文、辩论、演讲等活动结合起来,以检验观看效果。
二、微视频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一)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紧扣把握教学目标已然成为教师的统领性观念的集中表现。达成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要准确、合理、科学。例如,在探讨化学必修 1“氮的氧化物”时,可先编制有关“汽车尾气、硝酸型酸雨和光化学酸雾”等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危害的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尾气、酸雨的由来及如何消除汽车尾气、酸雨等污染,进而自然进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电子转移、两剂两产物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等教学环节。而且,通过“雷雨发庄稼”等“氮的氧化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有毒物质转化或再利用,解决粮食产量和健康问题,保障人们的吃饭、健康安全。最后,小组辩论:氮的氧化物对人类是有“功”还是有“过”呢?引导学生走出“化学≠毒品”误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指出用人:风清气正;生态:山清水秀。每个人都要争当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排头兵,让学生达成了有意义性的学习,使其在学科基本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和科学研究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培养。
(二)激活问题意识、纠错意识,提升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古永锵曾说:“由于我们的传统媒体很难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更难做到让草根用户以视频的手段展示自己和自己的创作。”新课程提倡“合作、对话与交流”,认为问题是实现课堂互动沟通、思考的最佳桥梁。教师通过系列价值问题的设计,给学生一堂共鸣、对话、开放、感悟的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引领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开放的内容;启发学生感受别人的语言和情感,并从中受到教育,从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鞏固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醇”的有关知识时,发布下面问题供学生深度思考:
(1)含有羟基的化合物是否均属于醇类?
(2)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前者沸点远远高于后者,同时甲醇、乙醇等均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其原因是什么?
(3)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能否用甲醇或乙醇代替 CCl4 萃取碘水中的溴?为什么?
(4)配制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什么?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
(5)加热时,发现未加热到 170℃ 时,图 1 装置 II 中的液面分层,试分析上层液体的成分是什么?写出生成该液体反应的化學方程式。
(6)检验乙醇消去产物前先加入 NaOH 溶液,其目的是什么?若去除图 1 装置 II,是否可以确认乙烯的生成?请说明理由。检验乙醇消去产物时,除了用溴水外,还可以用什么试剂?此时,还有装置 II 能否省略?请说明理由。
(7)醇的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都属于消去反应?
(8)浓硫酸在乙醇的消去反应中有哪些作用?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吗?
(9)溴乙烷和乙醇的消去反应有什么异同?
(10)所有的醇都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吗?
(三)“吃透”概念性和原理性等知识,实现“机械学习”向“意义学习”的转变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类型有两种:一是在知识获得的形式上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二是根据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部特征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教师如果要想让学生从容理解、接受并内化知识,那么就一定要清楚学生的认知水平、兴奋点、成长点和障碍点。只有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地充足地去准备教学活动,课堂上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并引导学生投入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的概念性和原理性理论知识的逻辑性较强,一般的讲授法不容易让学生“吃透”教材。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的学习主要是以机械记忆的方法来进行,难以从本质上理解此块知识,无法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这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将原理性知识形象化,很多时候可以适当降低知识难度,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原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
1.理解化学基本概念
〖案例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通过以下化学图像对比加以理解,最终得出电解质必须满足:①化合物;②本身电离阴阳离子。同时,引出溶液导电的原因和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如图 2 所示:
〖案例 2〗离子键和共价键概念及形成过程
离子键和共价键概念及形成过程如图 3 所示:
这种以“微视频”为中心与实验相结合的双主探究课堂教学是在动态、可视、形象、热烈中生成的,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增长智慧、增强才干、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知识内化为核心素养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体性。
2.理解化学基本原理
〖例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 4 所示:
学生学科素养,不是简单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或让学生“读、听、记、看”就能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用微视频,设计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像科学家一样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让原本空洞、乏味的述说变得更有灵动性,以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吸收、延伸、拓展。教师最终还要引导学生实现从知识拼盘走向能力综合、学科素养提升。
总之,微视频是科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信息源之一。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到来,中学的教与学的方式必须植根于实践、源于问题,亲近学生,走进课堂。借用微视频激发课堂活跃因子,展现教师口才和处理教材技巧,折射教师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激活问题意识,迸发思想火花,拓展教育境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课程品质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 觅,贺 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2]徐益宏.微视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2)
[3]许 东.试论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长才之路,2016(33)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