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俊,徐继伟,周玖璇,华 蓉*
(1.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云南省地处我国长江上游(金沙江)、珠江源头(南盘江)和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等4条国际河流的发源地和上游地区,是世界10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核心区域。据云南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林地面积2.607×107hm2,占国土面积的68.0%;其中森林面积2.273×107hm2,森林覆盖率高达59.30%[1]。森林资源是野生食用菌生长的基本条件。据统计,云南省共有野生食用菌882种,占全国978种的90%以上,占全世界2 000种的43%以上[2],因此云南享有“野生食用菌王国”的美誉。野生食用菌作为云南省“三张牌”之一的“绿色食品”,未来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建水县是云南南部一座钟灵毓秀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3]。自唐建成以来以历经1 200余年,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云南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建水县还具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光绪年间,甘仲贤先生就曾写过“撑肠容虎掌,果腹爱鸡地从。栗蕈香堪采,荷囊豆亦充。山蔬多且旨,底事说秋菘”的诗句。描述过品种繁多、滋味甘美的野生食用菌,从诗中可以看出建水分布有虎掌菌、
本研究中,拟通过调查建水县野生食用菌资源较丰富、产值较大的曲江镇、甸尾乡、盘江乡、西庄镇4个乡镇的野生食用菌产业现状、销售种类及模式,对当地农户收入成分进行分析,讨论野生食用菌产业对农户经济收入情况的影响,为促进建水县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和乡村振兴及科技扶贫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建水县国土面积3 789 km2,辖8镇6乡、137个村委会,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54.98万人[5]。主要有汉、彝、回、哈尼、傣、苗6个世居民族[6]。
建水县地处珠江上游和红河中游两大河流水系的分水岭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41.94%[4];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C,年平均降雨量800 mm;四季不明显,干湿季节分明,无霜期长,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宜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
通过调查确定此次调查的重点区域为曲江镇、甸尾乡、盘江乡、西庄镇4个乡镇,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调查点基本信息
1.1.1 曲江镇区域简介
曲江镇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北部,面积358.91 km2,有汉、回、彝、傣、哈尼等民族,辖欣荣社区、新街等19个行政村,143个自然村,212个村民小组,人口72 956人,22 090户。全年无霜期300 d左右,气候温和,光热适度,春暖干燥,夏湿冬干,热雨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天然温室”之称,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 589元[5]。
1.1.2 甸尾乡区域简介
甸尾乡地处建水县西北部,素有“生态之乡、马铃薯之乡、小米辣之乡、烟盒舞之乡”的美誉,其总面积152.25 km2,境内多为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山区气候,森林覆盖率高达64.69%,下辖6个村委会,44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5 112户15 140人,分属于汉、回、彝、哈尼、傣等14个民族,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6 645元[5]。
1.1.3 盘江乡区域简介
盘江乡位于建水县东北部,南盘江上游西岸,属建水县最边远的山区乡,总面积226.52 km2。据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全乡辖8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总人口11 415人,3 573户,分属于彝、回、傣、苗、哈尼五种少数民族,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 564元[5]。
1.1.4 西庄镇区域简介
西庄镇地处建水县以西,位于泸江河上游,总面积144.81 km2,属亚热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360 d,四季如春,全镇林业用地50 km2,辖10个村委会,58个自然村,13 544户,总人口36 108人,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 142元[5]。
调查以社区和村民为主体,采用问卷调查(399份有效问卷)、走访座谈、半结构化访谈、关键人物访谈等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野生食用菌的采集种类、采集方式、销售均价、销售方式[7]、销售数量、经济效益、资源保护意识等。此外,还针对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市场销售渠道和价格波动等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
文中调查结果中,部分数据来源于建水县野生食用菌协会、建水县建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走访座谈和关键人物访谈等调查方法获得的数据综合分析。可知建水县市场大宗交易的野生食用菌种类有干巴菌 (Thelephoraspp).、鸡菌 (Termitomycesspp).、 虎 掌 菌 (Sarcodon imbricatus)、 大 红 菇(Russula alutacea)、青头菌 (Russula virescens)、奶浆菌 (Lactarius volemus)、松茸 (Tricholoma matsutake)、松露(Tuberspp.)、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铜绿红菇 (Russula aeruginea)、黑牛肝菌(Boletus nigricans)、黄牛肝菌(Boletus auripes)、白牛肝菌(Boletus edulis)、红脚牛肝菌(Boletus queletii)、枝瑚菌(Ramariaspp.)、松乳菇(Agaricus deliciosus) 等[7-11]。建水县野生食用菌可利用总储量约为1 400 t。每年随着夏季的到来,各类野生菌进入生长旺季[12]。在野生食用菌产菇高峰期,70%的农户上午采收野生食用菌,除去自行消耗外,当天即可将其余新鲜野生食用菌全部销售完。收购商在收购新鲜野生食用菌时十分看重野生食用菌的品质,因此农户会将品质较好的野生食用菌用作销售,而自行消耗的野生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半结构化访谈、关键人物访谈等调查方法获得的数据综合分析,食用菌品质普遍较差。由于从农户手中收购的野生食用菌的价格和乡镇、县城、市区市场的价格是逐级递增的,因此当收购量较少时,收购商会采取就近原则将野生食用菌运输到临近乡镇或县城进行快销;如果收购量较大、整体品质较好,则直接运往大城市进行销售。
根据建水县野生食用菌协会提供的数据,2018年建水县14个乡镇野生食用菌产值见图1。
图1 2018年建水县14个乡镇野生食用菌产值统计图
从图1可以看出,建水县野生食用菌资源较丰富、产值较大的有曲江镇、甸尾乡、盘江乡、西庄镇4个乡镇。
曲江镇的人口较多,森林覆盖率较高,野生食用菌资源量也十分丰富,产销的主要野生食用菌种类见图2。
图2 曲江镇主要野生食用菌产量占比图
由图2可以看出,曲江镇主要野生食用菌包括干巴菌、鸡地从菌、牛肝菌、青头菌、奶浆菌、鸡油菌等。其中,牛肝菌包括黑牛肝菌、黄牛肝菌、白牛肝菌、见手青等优质品种。曲江镇每年野生食用菌产量约为194 t,其中牛肝菌产量最高,约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47%,青头菌的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36%,鸡地从菌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5%,干巴菌的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4%,鸡油菌的都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2%,奶浆菌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1%,其他食用菌(枝瑚菌、大红菇、松乳菇等)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5%。2018年,曲江镇野生食用菌平均成交价见图3。
图3 曲江镇主要野生食用菌种类的销售均价图
由图3可以看出,销售均价最高的为干巴菌约300元/kg,其余的依次为鸡地从菌约150元/kg、牛肝菌约50元/kg、鸡油菌40元/kg、奶浆菌30元/kg和青头菌40元/kg。
甸尾乡主要产销的野生食用菌种类见图4。
图4 甸尾乡主要野生食用菌产量占比图
甸尾乡主要产销的野生食用菌种类有干巴菌、鸡地从菌、青头菌、奶浆菌、鸡油菌、大红菇、松茸、铜绿菌、黑牛肝、黄牛肝、白牛肝、见手青,年产量约为191.5 t。其中,牛肝菌产量最高,约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47%,青头菌产量约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37%,鸡地从菌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5%,鸡油菌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2%,干巴菌的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2%,奶浆菌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1%,铜绿菌的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1%,其他(枝瑚菌、大红菇、谷熟菌等)菌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5%。2018年甸尾乡主要产销的野生食用菌销售均价见图5。
图5 甸尾乡主要野生食用菌种类的销售均价图
从图5可以看出,甸尾乡主要野生食用菌种类的销售均价最高的野生食用菌是干巴菌200元/kg,其次是鸡地从菌140元/kg、松茸100元/kg、牛肝菌80元/kg、鸡油菌60元/kg、铜绿菌40元/kg、奶浆菌35元/kg、青头菌30元/kg和大红菇10元/kg。
盘江乡主要销售的野生食用菌种类见图6。
图6 盘江乡主要野生食用菌产量占比图
从图6可以看出,盘江乡主要销售的野生食用菌种类有干巴菌、鸡地从菌、青头菌、奶浆菌、鸡油菌、铜绿菌,黑牛肝、黄牛肝、白牛肝、见手青,总产量为183 t。盘江乡牛肝菌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49%,青头菌产量占总产量的38%,鸡菌占4%,干巴菌占2%,鸡油菌占1%,奶浆菌占1%,铜绿菌占1%,其他(枝瑚菌、谷熟菌等)菌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4%。2018年盘江乡主要销售的野生食用菌销售均价见图7。
图7 盘江乡主要野生食用菌种类的销售均价图
从图7可知,价格最高的是干巴菌300元/kg,其次是鸡地从菌200元/kg,牛肝菌平均价格50元/kg,鸡油菌50元/kg,青头菌50元/kg,铜绿菌15元/kg,奶浆菌15元/kg。
西庄镇产销的野生食用菌种类见图8。
图8 西庄镇主要野生食用菌产量占比图
从图8可以看出,西庄镇产销的野生食用菌种类主要有干巴菌、鸡菌、青头菌、奶浆菌、鸡油菌、铜绿菌,黑牛肝、黄牛肝、白牛肝、见手青,年产量约为183 t。在西庄镇,牛肝菌产量最高,约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47%,青头菌的产量占总产量的44%,奶浆菌占2%,鸡油菌占1%,鸡地从菌占1%,干巴菌占1%,其他(枝瑚菌、大红菇、谷熟菌等) 菌产量占全镇野生食用菌总产量的4%。2018年西庄镇产销的野生食用菌销售均价见图9。
图9 西庄镇主要野生食用菌种类的销售均价图
从图9可以看出,西庄镇主要野生食用菌销售均价最高的是干巴菌300元/kg,其次是鸡地从菌150元/kg,牛肝菌平均价格在50元/kg,青头菌在40元/kg,鸡油菌40元/kg,奶浆菌30元/kg。
以上4个乡镇,人们以采收和销售野生食用菌鲜品为主,仅有极少数人销售干品和油质品。上山采收野生食用菌的农户年龄调查见图10。
图10 采摘野生食用菌的年龄阶段占比图
从图10可以看出,采摘野生食用菌的年龄阶段在5岁至70岁之间,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18岁以下的采收农户占总采收农户的17%,19岁至39岁之间的占32%,40岁至59岁之间的占40%,60岁以上的占11%。4个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销售野生食用菌人均纯收入状况见图11。
图11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销售野生食用菌人均纯收入对比图
从图11可以看出,2016年采收销售野生食用菌的农户,每户纯收入为7 830元/户,2017年达到8 160元/户,2018年达到8 445元/户。按照平均每户4口人计算,2016年采收和销售野生食用菌获得的人均纯收入为1 957.5元,2017年人均收入为2 040元,2018年人均收入为2 111.25元。
长期以来,建水县曲江镇、甸尾乡、盘江乡、西庄镇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依赖于传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畜牧养殖。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小米辣、椪柑、脐橙等为主。调查结果显示,随着近年来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采收野生食用菌带来的收入占农户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可见野生食用菌在助农增收方面的作用愈发显著。根据甸尾乡建辉野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普莉提供的数据,建辉野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中的原有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通过销售野生食用菌3户脱贫,2017年6户脱贫。可见,开发野生食用菌资源在提高农户生活水平和助力脱贫上作用显著、贡献突出。同时,随着近年来供销渠道的完善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开发野生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了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作用[14]。
野生食用菌出菇主要集中在夏季,食用菌采集的年龄阶段在5岁~70岁,其中19岁~59岁之间的人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一年龄阶段人群多是没有出门打工而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通过采销野生食用菌补贴家用,大幅提高了这一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此外,野生食用菌的生长时期正处于学生暑假,因此5岁~18岁的学生是参与采菌的第二大群体。调查中还发现,60岁以上的老人也会采摘并销售野生食用菌,此年龄阶段的采菌户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与孩子分家后,土地极少甚至没有土地获得固定收入,因此只能通过采摘并销售野生食用菌来补贴家用,这同时也是他们一年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合理地推广和发展野生食用菌产业还可以有效提高当地高龄老人及更年龄段人群的收入来源。
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及其文化传承对当地社区人群的生活有积极重要的社会效用。经过调查发现,虽然高龄的采菌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较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的采菌人对野生食用菌的种类、毒性、生长环境及经济价值的识别度更高,低龄的采菌人则不然,同时,每年因为误食毒菌而造成的事故较多,说明野生食用菌知识及文化的传承和衔接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因此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当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和介绍,把采集野生食用菌作为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产业推广下去,这对于野生食用菌产业安全的发展以及整个产业的推广和扩大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而言,如何长期地、可持续地发展也应当受到更多关注。以松茸为例,松茸整个成熟期长达6年,而对于童茸的开采虽然短期内提高了经济收入,却对整个林区之后的松茸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并严重减少了当地松茸资源储量。此外,调查还发现,与5年前相比,所调查乡镇的牛肝菌单位面积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参与调查的农户有72%在采收时具有野生食用菌保护意识,但是缺乏具体的保护行为与措施;整个采菌群体虽然具有保护意识,但是基本知识的匮乏却导致农户不知道应该怎样保护,运用何种方式和措施去保护。因此,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配套的教育和培训也要同步开展,通过学习,不仅仅提高农户对于毒菌的辨识能力,更要提高采菌者的保护意识和传授具体的保护性开采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个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影响野生食用菌质量的原因不仅是随处可见的破坏性开采,气候变化也是造成野生食用菌数量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每一个区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的影响正在显现[15]。2016年建水野生食用菌产区的整体气温比历史同期高,而降雨量减少明显,这些变化均不利于野生食用菌的生长发育。
在建水县调查的4个乡镇中,甸尾乡发展较快。甸尾乡黑箐村委会现已成立云南省普莉姐农特产品有限公司,公司专业从事野生食用菌收购、加工、销售,对当地及邻近地区的野生食用菌销售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公司的存在减少了甸尾乡农户的销售成本,但是同时也降低了甸尾乡农户的销售单价。据调查,甸尾乡干巴菌、鸡枞菌、青头菌收购价格普遍低于其他乡镇。因此,在开发野生食用菌产业时应该发展并完善相应的产业链,良好的销售环境才更有利于提高野生食用菌价值和当地老乡收入,进而促进野生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野生食用菌加工产业的规范化。同时,需要当地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多方筹资,发展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等,促进当地野生食用菌的产业发展[13]。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野生食用菌12万吨、产值120亿[16]。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多年来受高额经济利益的驱使,野生食用菌采集者以掠夺方式采挖。无序、过度而野蛮的采挖现状明显,造成了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严重破坏,甚至频临灭绝。政府虽有针对性的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由于产业活动的特殊性,难以有效的执行。因此,后续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方式也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农民的行为意向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培训、参与式讨论会和社区示范等活动,让有效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技术逐步被当地农民所接受,并切实的实施下去。
野生食用菌具有健康、绿色、纯天然生长的特点,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云南特有的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为扶贫攻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野生食用菌还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为云南省林区的生态恢复作出着贡献。为了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必须重视野生食用菌资源的保护。由政府出台的《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办法》则对野生食用菌的的采收时间、方法以及监管等进行了规范。以此为基础,可以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蘑菇园,规划各种菌的参观路线对外开放,仅供参观、拍照,但禁止采收。同时,在蘑菇园附近建设商业街,提供安全的菌物品尝、菌物纪念品、模型、野生食用菌系列食品等。另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野生食用菌种类的丰产期按时封山禁采2周,让成熟的孢子得以留在山林中,保障未来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储量,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