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志
学生的学习行动是由学习动机而影响的,其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因此,高校的教学质量与学习动机息息相关。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出发,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部分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以此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将某个节点作为设定的内部目标,使人们向目标前进,这便是心理学中的内部动因。自身的行为可以通过对目标的前进而维持,这个过程便是学习的动机。学习是需要以学习动机作为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动力,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其学习活动,并主动设定其学习目标,以其目标为心理倾向,最终得以完成。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学习动机的匮乏感以及心理学习强劲不够的现象。
做一件事情被内心所驱动着,这便是动机的产生。若做某件事没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冲动,则没有动机的体现。若一个人的内心因为受到驱动的产生,而加速做一件事,并持之以恒,便是动机的表现。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不乏会出现逃课、厌学等情况发生,追其原因,发现学习动机的匮乏或者是较弱便是主要因素。如此一来,如何激发且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是以高校辅导员制度作为学生的管理制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由高校辅导员来负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建设党团等重要思想工作都离不开高校辅导员的教育辅导,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学习情况都与高校辅导员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使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的影响有所认知,并且有效激发其动机的产生,这是当前高校辅导员最应研究的课题。
将动机给予持续下去的因素是一种自发性的自觉、价值力的产生以及最后的胜任力,这三要素已经得到心理学家的最终确认。在大学生活中,辅导员的工作与大学生接触较为亲近,与学习以及生活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高校辅导员应主动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以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为研究基础,进而帮助辅导员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
2.1自发形成大学生的时间意识,激发当下学习的动机
掌控感会使你获得动机,对自身个体所要追求的目标产生看法,并且获得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自身是充满活力的。这是罗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的看法。在一个人的行动中,意识占其主导地位,也是一个人信念的根本。因此,为确定学生未来目标以及努力的方向,辅导员可以讲述身边的名人故事,使学生懂得目标的关键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的学习过程与未来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形成时间观念,进而对目标进行设计,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此目标实现。因此,大学生应拥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运用正确的意识,合理有效激发其动机,最终获得有效的学习能力。
2.2打造正能量班风,提供于学生学习的动机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班级的班风。在一个班集体中,一派和谐的场面可以使每个学生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并且找得自己在班中所在的位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受到积极向上的班风影响,在情感以及智力方面,给予特定的支持。很多牢固的情感基础,情感基础都会异常稳固,即便是有部分同学遇到了学习方面的问题,互相之间的成长便会使他们的班级诉求以及心理指向趋于稳定,被帮助的同学得到鼓励,最终以此克服了学习方面的困难,焦虑不安的情绪得以控制,最终激发了其学习动机。当然,这对帮助困难学生的帮助者来说,更易获得满足感以及成就感,看到自身所学的知识可以提升另一学生的成绩,在学习状态中更易将更好的学习状态投入进来。在学习上,每位学生以积极努力的态度来构建良好的班风、学风,进而班风也可以影响到每位学生,进而相互帮助、激励的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带给学生良性循环。
2.3对大学生的未来给予明确方向
没有目标前行的人,像极了没有舵手的轮船,更易随波逐流,总是缺少其方向,最终极易搁浅。因此,在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是否有一明确的目标,进而朝之前进。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目标的同时,要考量自身现状,是否与未来职业相符,否则,便会产生反作用。有研究表明,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契机,高校将一目标赋予其价值,学生进而探究问题的根本,两者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在现阶段处于职业生涯的规划期,作为辅导员,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所指导,并且及时关注其思想动向。首先,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探索未来的发展并明晰自己的立场,参与且积极探索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活动。其次,通过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主题班会、小组合作、社会调查等形式,使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予以加深,以此推动学生的积极发展。最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加深对自身的认知,通过对性格、兴趣的测试,提升他们对未来的目标感,进而认同自己,产生强烈的价值感,以此为学生量身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使之明白,在未来自身努力的阶段。
总而言之,祖国的发展与大学生的未来息息相关,他们的学习动机不但对自身产生影响,也会关系到祖国的发展趋势。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其接触最多的人,应积极引导并且结合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清晰可实施化目标。彻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