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19-10-20 04:24郑利惠
知识文库 2019年13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育人

郑利惠

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内很多高校在专业知识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引导上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之上明确指出,要切实有效的把思政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本文就高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整体有效的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阶段来说,我国国内很多高校在专业知识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引导上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之上明确指出,要切实有效的把思政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但是,一直以来高校内部在其课程设计、培养方案等等的方面,其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和其他类别的课程之间还是存在着设计不科学、设置不合理、严重失调甚至彼此竞争的不良现象,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这种矛盾性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1 影响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相协调得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内部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其影响思政理论课与其他课程之间协调进行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但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主观认识方面误区的存在。在高校里面其主观认识的误区主要具体的体现在很多老师和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的作用、价值理解不深入,甚至不能正确了解思政理论课在大学课程之中的存在意义。在我国高校之中思政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中国的曾经、现在以及将来为基础,是和中国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互相适应,与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相符合的,被多次实际中证明十分有效的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在其高校之中的课程设置来说,是可以更好的让当代大学生通过对于其中的学习了解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大的形势,从而可以掌握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律和对于自我成长的个人素质的修养认识。

第二,思政课程本身教学效果不佳。值得大家进行重视的是,在国内很多高校中的思政理论课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短板,虽然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也在逐渐加深,但是对于很多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活动过程本身来说,还是存在着诸如缺乏亲和力、不具针对性以及学生兴趣度抬头率不高等等问题。尤其是对与高校的专业课程比较紧张的时候,在高校中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不会把时间以及精力放在思政理论学习上,他们更想学习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说,从这个层面而言,对与思政理论课的老师也是一种很大程度上的挫败,在一定程度上还磨灭了思政理论课老师的积极性,所以会让一部分老师很容易就产生职业倦怠感,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于思政理论课的研究与提升。

第三,协同育人机制还没有完全构建。其实,就目前来说,坦诚的说,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中可以有效地进行开展,其实其本身就是有一定的难度存在,本身这项工作就有着诸多的复杂性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还要和除课程本身以外的其他环节予以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在目前情况来看,思政理论课与我国各高校中的党委会、团委会、宣传相关部门之间联系还是相对比较紧密的,所以这样紧密的联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工作效果。但是,因为受到目前各种主观性、客观性等等因素的影响,进而致使思政理论课程和其他课程思政没办法协同起来教育学生。

2 思政理论课和其他课程的契合基础

要想在高校教育中,推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思政理论课和其他课程之间契合的基础是什么,也就是说“开药之前,先要把脉,找好病根”。从我国目前高校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思政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契合基础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集中体现: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的“一个方向,四个服务”的必然性要求。所谓“一个方向”所指的就是高等教育的唯一方向是:坚定不移的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行传播、坚定不移的进行弘扬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弘扬、坚定不移在校内建立良好的校风及学风;而四个服务指的就是高校的高等教育其出发点就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我党治国理政、服务于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明确了了每一位高等教育老师在其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不同的课程的教学之间在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方面相同的目标。通俗地讲,在高校中开设的课程,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思政理论课,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一样的,都是在学生培养方面立德树人。再进一步具体的说,其目标一是培养出可以为国家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人才,二是培养出具健康身心、健全人格,三观规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改革以及其创新是思政理论以及其他学科的必然选择。对于上文笔者提到的思政理论课亲和性不强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对于解决方法而言,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以坚持思政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下,从教学内容的丰富度的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不仅仅要对于时下热门事件与之联系,还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去进行联系。学生在上学期间,对于目前高校中的学生而言,他们每个人最真切的思想实际便是能够通过努力的学习大学专业课老师传授的知识,能够通过对老师讲授知识的消化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技能,针对这一普遍的学生思想实际,思政理论课在其教学实践中就要一方面和学生们自身的家庭、经历进行合理的结合,另一个方面还要在高校开设的其他课程之中逐渐融入思政这一理念。

3 思政理论课同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既然我们已经针对于目前高校在推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根本通过“把脉”找到了,我们就要找准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建立健全有效化的引导机制。正像我们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协同育人的基础是目标的一致性。但是在高校之中很多歌城的其他老师对于育人的责任和重要深远的影響往往认识不足,导致每个人各教各的,各司其职。所以,这就需要高校中的党委以及教务处以及学生工作组的共同支持,对于思政理论这门课程要加强重视,强化引导方式。

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工作合作机制。思政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之中要选择和学生专业课程相关联的案例或者是素材来用于课堂之中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之中还要重视合作,其主要的表现与思政理论课程教师以及其他课程的老师进行相互听课、互相上课,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讲台话的教学合作机制的有效建立健全,可以大大增进专业课和思政老师之间彼此的联系,可以进一步的把思政这个概念融入到高校中各个课程之中。

第三、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鼓励约束制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建立大思政的教育模式,最关键的还是要对教师进行依靠。对于那些多投入的,工作有明显成果的老师要在教学的工作总量以及教学成绩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可以适当的在评审职称等等方面进行奖励,而对于那些教学质量不佳,态度散漫的老师,适当给与警告甚至处罚。

4 总结

现阶段来说,我国国内很多高校在专业知识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引导上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这样的现象不仅仅会不利于高校学生健康思想的培养,不利于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甚至无法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之中令自身得到全面发展,为了切实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就应该在高校中推行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而让学生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之中不仅仅可以获得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能使自身得到更加为全面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作者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