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的双重特征

2019-10-20 04:24倪娜
知识文库 2019年6期
关键词:译员原文加工

倪娜

关于翻译到底是科学,技巧,还是艺术的争论可谓旷日持久。近些年来,机器翻译代替人工翻译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于机器翻译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减少。2018年博鳌论坛上的AI同传的现场效果并不完美,人工智能是否能取代同声传译,机器翻译是否能代替笔译译员耗费无数心血完成的译文,这个问题又再次被人们热议。如果机器翻译成功了,那么证明翻译的科学性起主导作用。但翻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翻译经验是基石。语言是有生命的,是不断变化的。就目前的实践看来,机器翻译虽然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并未达到我们要求的水平。由此证明翻译并不完全是一门科学,还需要技巧与艺术加工。

翻译到底是科学?技巧?还是艺术?这个话题一直没有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翻译之初就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以达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随着不同语言的种族之间交流的增多,人们对于翻译的要求才随之越来越高。从传统上看,人们似乎将‘翻译仅仅视为一种技艺,并没有将它提到‘学科的高度。帮助我们认识‘翻译是一门经验科学的是哲学家,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科学哲学家。科学哲学家使翻译研究者获得了充分的理据,提出‘翻译理论。

1 翻译的科学性

翻译出现之初,一定是经验学。只是不同语种的人们出于交流的目的进行的两种语言上的转换。但是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规律,制定翻译规则,归纳翻译方法。翻译就逐渐上升到科学的高度,用于指导实践。

但翻译学又不同于其他科学学科,有具体可以量化,精确到数字的标准。翻译学其实可以认为是社会学与人文学科的综合体,在这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翻译现象不是一种简单的两种或者多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而是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心智现象、精神现象与语言现象的结合。翻译进行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宗教、政治、文化、教育背景等多个领域的问题,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文化产品。可以说, 翻译学是一门独立的、开放性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 翻译的艺术性

翻译是文字的加工与再创作,很多情况下,翻译并不是单词的罗列与叠加,而是连贯的语言表达。而其中包含着社会、经济、文化等背景。例如:Autant de tête, autant davis. 如果按照字面翻译,则为:一样多的脑袋,一样多的主意。但考虑到文化背景,中文则将其翻译成“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原文中既没有出现臭皮匠,也没有看到诸葛亮。但通过这样的艺术加工,却使母语是汉语的人们瞬间就了解到上述文字的含义,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又比如“Quand le chat nest pas là, les souris dansent.”按单词本意来翻译,为“猫儿不在,老鼠跳舞”。但如果考虑到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则应翻译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成语、古诗,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翻译界一直有一种说法,翻译就是误读,诗歌是无法翻译的。那是因为考虑到翻译背后的文化、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政治背景等因素。不管翻译是不是可以完全表达原文的意图,翻译本身不可能只是翻译文字本身,单纯的“科学加工”下的译文,很可能导致翻译出的文字根本不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根本无法让人理解译文含义。

然而翻译本身又有自身的局限性和依附性, 只能算作一种特殊的准艺术形式。因为它不能个性鲜明地显露自己的艺术特征,它必须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的再创作,而且受到译者自身语言水平与文学素养等条件的限制,导致译文水平参差不齐。而翻译质量不高, 平庸的译作充斥书市, 也是社会误解文学翻译, 也是翻译艺术不被人认可的原因之一。

3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

根据翻译的内容不同,翻译的方法页不同。针对科技翻译,或者专业词汇密布的专业性翻译,翻译主要依靠的是词汇的转换,重要的是知识上的对等,而无需过多的考虑翻译内容的情感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而针对文学翻译则不同。文学翻译与艺术有其共同点,都需要有创造性。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艺术创作没有范本,完全是艺术家本身的思想表达,情感宣泄。而文学翻译,既需要译者的再加工、再创作,又需要尊重原文作者的本身所想要表达的观点。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 ,首先也是强调“信”字,翻译必须忠实原文。而译者本身并不只是文字的搬运工,而是需要准确的传达原文作者的思想,并结合文章受众的文化习惯、阅读习惯、知识背景等元素。完全按照科学理论一板一眼翻译,针对文学翻译显然并不适合。

张经浩教授在《译论》一书中指出: “翻译不是科学, 是技术或者艺术”,“翻译是科学的说法不能成立, 而且翻译既是一门技术或艺术又是一门科学的说法也不能成立。其实, 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既是技术或艺术又是科学的混合体”。还提到“正因为翻译不是遵从某些法规的机械性语言转换, 而是需要创造力的语言再现艺术, 人们原有的机器翻译设想才始终未能取得成功”。但根据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我们会得到与上述说法大相径庭的结论: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说得更具体一点,在一些场合,翻译主要是科学;在另一些場合,翻译主要是艺术。针对科学性强的翻译,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机器翻译可以胜任,但针对文化色彩浓厚的翻译,则需要译员的翻译技巧与艺术再加工。当然,这种技巧与艺术加工也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如今,译员翻译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科技的介入,科学的指导,译员们有了许多的辅助工具与手段,都在帮助他们降低翻译难度,提高翻译效率,增加翻译的准确度。AI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也缓解了人工翻译的不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就像一个地球村,各国之间的交往异常频繁,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需求呈火箭式增长,很明显,人工翻译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工翻译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人工智能或者软件翻译,虽然并不一定准确,但却可以解燃眉之急。

4 结语

关于翻译到底是科学,技术,还是艺术的争论可谓旷日持久,有人更加坚定与自己的观点,如劳陇;有人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如奈达和谭载喜;更有人从哲学的角度调和了这对矛盾,即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如辜正坤;还有人认为这样的争论实际上并无意义,如朱纯深。

我认为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们不必急于寻求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在翻译的实践与翻译学的逐渐建立的过程中,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或者渐渐失去讨论的意义。纵观学术界深层的思维定势和研究取向,我们往往会发现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对微观事件可以任其含糊,对宏观的名分确立则耿耿于怀,名不正则言不顺。其实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微观的翻译事件,当务之急不是讨论翻译到底是什么,而是如何发展切合自身特点,与国际接轨、被国际认可和接受的翻译理论去指导实践。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猜你喜欢
译员原文加工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口译趣谈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