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很好的弥补了传统课堂授课关于局限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局限,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社会工作导论》课程中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对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促进学生能力的显著提升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以《社会工作导论》课程为对象,探究在“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社会工作概论》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社会工作导论》;教学实践
引言
社会工作教育专业是近些年我国重点培养的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具备良好的价值理念和高水平的专业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对院校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影响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效果。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肩负着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艰巨任务,需要有相配套的高质量的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服务。以《社会工作导论》课程为例,翻转课堂在《社会工作导论》课程中的应用,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给《社会工作导论》课程带来了新变化。
一、“翻转课堂”为《社会工作导论》课程带来的新变化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重点课程,课程中包括丰富的理论内容。由于理论性过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较为明显。传统课堂授课下,教师教学的任务较为繁重,学生对课堂中充满的晦涩的理论知识理解效果不佳。如果仍然沿用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大打折扣,学生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相关理论知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更谈不上学生对经验知识的内化和创新。翻转课堂给《社会工作导论》课程的革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成为该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和帮助学生更容易、更深入理解课程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探讨翻转课堂给《社会工作导论》课程带来的新变化,更深入的观察翻转课堂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一)翻转课堂促进教学惯习的转变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由于教师已经将视频制作完毕,学生随时可以观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随时控制自己的进度,时间机动,内容机动,并且学习環境可选,思想更轻松自由。
翻转课堂在《社会工作导论》课程中应用所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在于教学场域的更新。随之改变的教学场域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习惯也产生了新的变化。相较于传统教学场域下,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学生课上学习、课后回顾吸收。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做好知识内容的预习,上课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对自主学习的疑惑部分、疑难点进行探讨,最后获得理解和知识内化。以《社会工作导论》课程中的“小组工作发展阶段”知识小节为例,翻转课堂模式给学生布置了自主学习的任务,同时协助学生制定课程活动的具体方案。学生自主学习后将会对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大致的把握,带着对重难点知识的疑惑,课堂中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对一部分问题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予以指导,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认知方向前进。对于学生讨论后仍然疑惑的知识点,教师要进行统一的讲解,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二)翻转课堂推动教学关系结构的变化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结构,随着教学场域的变化而得到了更新变化。传统教学场域下,教师处在课堂的中心地位,教师决定了课堂活动的走向,起到明显的支配作用。学生成为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受到教师的支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客观关系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主宰者”转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也不再一味的接受知识灌输,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师生之间角色关系变化,显著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和趣味性,学生对于知识理论的学习更有积极性,疑难问题的解答效率也更高。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内容的汇报,其他组进行记录和意见补充。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各组成员进行评比。这种转变,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大大提升,学生有更充分地时间展开知识探究和经验积累,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应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主要功能是协调和帮助学生对讨论探究的知识进行框架的建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也恰恰适应了现代化教育事业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翻转课堂”理念下《社会工作导论》课程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翻转课堂在《社会工作导论》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该课程在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上仍存在缺陷,需要有关教师尽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教师技能的障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需要相关教师掌握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的能力。翻转课堂平台是协助教师和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重要支撑,教师要在平台中发布预习任务和教学视频,以及完成作业的上传与批改等。由于一些教师对于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的适应能力较弱,对平台中个部分功能的使用存在障碍。这也就给翻转课堂各环节的顺利展开造成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需要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翻转课堂平台操作的培训,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和使用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的各类功能,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推进。
(二)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缺乏正确的认知
尽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该模式等的认知不正确,不能深入了解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积极作用,在进行教育教学时的应付心理、消极情绪较为严重。这也就导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应用的障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为此,学校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展开宣传教育,尽快转变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帮助教师正确的认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深远意义。
结束语: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展开对《社会工作导论》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究,分析了翻转课堂理念给该课程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指出当前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存在的局限问题和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推动翻转课堂更好的应用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推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欧阳珊,车卉.基于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导论》课程设计——以XX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实践为例[J].科技风.
[2] 周晶晶.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实践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1(09):190-191.
[3] 余晶.以培养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探索——以“社会工作导论”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9(04):176-177.
作者简介:李垚林(1986.5-),女,汉族,陕西安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安康学院2017校级教改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的《社会工作导论》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B201711)。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