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封面多模态语篇的互文性分析

2019-10-20 07:32王娜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互文性

摘要:互文性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因素,对语篇进行互文性分析能够揭示语篇创造者的目的和隐藏在语篇中的意识形态,尤其是互文性作用显著的多模态语篇。本文基于Fairclough对互文性的叙述,选取了2018年《经济学人》杂志自选的十佳封面语篇进行多模态互文性分析,首先找出互文性在这些语篇中的表现形式,并探讨了其在语篇中的作用,試图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图和意识形态。

关键词:互文性;多模态分析;《经济学人》;封面语篇

1.引言

随着话语分析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话语分析理论和关注的对象都在不断的突破和变化,新的理论被应用于分析中,为话语分析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话语分析家开始关注包括语言符号在内的多种符号资源,如图像、颜色、声音等,话语分析的对象也从以语言符号为主的单一的模态语篇扩展到了丰富多彩的多模态语篇。多模态话语分析不仅能够看到语言资源在语篇中的作用,也能从中发现语言资源是如何和图像、声音和动作等相关资源组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分析多模态语篇的互文性,即对不同资源之间的呼应和互动进行分析能够更全面的评价该语篇结构成分的功能以及整个语篇的意义和价值(辛斌2008:7)。然而,互文性的研究在目前国内外多模态语篇分析领域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分析的是广告语篇,针对杂志封面语篇的互文性研究在数量和影响上都远远不够。《经济学人》自创刊以来就非常注重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其封面语篇更是将文字、图像和颜色等多种资源组合在一起,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因此,本文选取了2018年《经济学人》杂志自选的十佳封面语篇,通过使用互文性分析策略,归纳出互文性在这些语篇中的形式特点,探讨其在语篇中的作用,并试图揭示隐藏在封面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

2.理论背景

法国符号学家Christva首次提出了“互文性”这一概念,文本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再只是孤立的信息传递者,也成为了其他文本的镜子,相互对话,彼此呼应。最初,互文性是作为文学理论被广泛运用到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是文学批评领域的重要理论支撑,为文学创作和文学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荷马史诗《奥德赛》之间的对应,乔伊斯借古讽今,更加凸显了《尤利西斯》的反讽意义。而国内早期的互文性研究有60% 都是单一的理论介绍或文学作品评论(罗婷2001;秦海鹰2004),可供研究的视角非常有限。

虽然互文性研究一直都局限于文学批评领域,但因为其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近几年内也开始运用到语篇分析中。我国语篇的互文性研究大多是针对纯文字或纯图画的单模态静态语篇,比如网络新闻,新媒体语篇,商务文本等,这类研究只关注了语言方面的资源,但如果不关注那些非语言的符号资源,话语分析就不能做到全面和充分。而对于多模态语篇的分析多从社会功能和认知隐喻两大路径展开,如基于视觉语法理论分析表情符号政治话语传播(孙秋月2018:32-33);基于功能语法理论分析《环球人物》封面人物话语建构(郭海威2017:88-89);多模态隐转喻对中国形象的建构(赵秀凤2017:31-36),这些案例分析研究都让我们能深刻了解多模态话语分析,也能为更多的案例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全面、合理的分析多模态语篇,就需要提出新的分析视角。互文性的提出对多模态语篇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能够研究不同模态之间是如何协调配合来生成意义,并且表达出写作人的意识形态和交际目的。

3.《经济学人》封面语篇的多模态互文性分析

为了能更好的归纳出互文性在《经济学人》杂志封面语篇中的表现形式和探讨它在语篇中的意义,本文将采纳Fairclough对互文性的分类,他将互文性分为了明显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

3.1 明显互文性的表现形式与功能

明显互文性是研究多模态图文语篇互文性的基础。它可以通过拼贴、戏拟、改编等一系列互文创作手法来建立,在《经济学人》自选的十大封面语篇中,明显互文性存在于多个封面语篇中,形式主要有三种:反讽,预设和引用。

反讽是指语篇产出者者在大众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将文本或图像与诗歌、台词漫画和俗语等进行互文交涉来产生幽默效果,这种形式以其新颖,生动和风趣的特点受到了很多语篇产出者的亲睐。以2018年2月24日《经济学人》的封面为例,语篇大标题为“The meddler”,意思是干涉别人事情的人,同时也抛给读者两个问题:干预者到底是谁?他干预了什么?从语篇的小标题来看,除了Russia和Western两个单词首字母都是大写外,其余单词都是小写,突出了这个语篇讨论的是主角是俄罗斯和西方政权。结合当时语境,这一语篇正是指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事,也证明了在语篇产出者的观念中,普京和他代表的国家俄罗斯都太“多管闲事”。

预设主要建立在语篇产出者与语篇接受者在已有事实上的共识。通过这个共识,语篇产出者表达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又利用语篇将评价性的预设以常识性的预设的方式表达出来,旨在影响读者的判断(Fairclough 1992:120)。以2018年3月24日《经济学人》的封面为例,标题为“Epic Fail”,意思是一次巨大的失败。从文本来看,fail这一词的f其实就是和脸书的f互文,指代的是脸书。而f从这个词组中间掉了下来,我们可以根据杂志的发行时间认为这个指的是脸书的信息泄露丑闻,也是用f的掉落这一创造性的设计和脸书信息的泄露相呼应,产生了一种讽刺效果。

引用作为明显互文性的第三种形式,主要指引用故事、电影、歌词或者典故中的文本或图像来传达出语篇产出者的意图,以达到据事以类义。2018年8月4日《经济学人》的封面语篇的大标题为“In the line of fire”,意为火线狙击。这与1993年一部美国电影的名字相同,该电影讲述的是白宫保镖和刺杀总统的杀手之间的对抗的故事。从小标题可以看出这指的是人类和气候变暖之间的战争,并且人类正处于打败仗的状况。结合杂志的发行时间,当时加州、希腊和西伯利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上火灾,从图像上也能看出人们正在努力灭火。语篇作者通常会在语篇的不同地方用不同的表述来表达相似的语义,这样不同成分之间能够建立起语义联系,从而保持语篇意义的延续。

3.2 体裁互文性的表现形式与功能

体裁互文性指的是具体语篇中不同体裁、语域或风格特征的混合交融(辛斌2018:7),正因为这样,体裁互文性的关系比明显互文性要更为复杂和模糊。本文将从2018年《经济学人》的十佳封面語篇中选取其中的一个体裁互文性明显的语篇做详尽的分析:即2018年6月14日发行的标题为“Just another week in British politics”,意思为英国政治的另一周,时处于英国脱欧时期。因为这个封面语篇完美结合了文本语篇和图像语篇,充分表现了语篇产出者的意图以及隐藏在这一意图后的意识形态。

这个封面语篇有两处文字,一处为封面标题,另一个为漫画中的小船的船头的文字。封面标题的构图位置明显,颜色醒目,符合新闻媒体标题言简意赅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是指英国政治的另一周,结合当时的情况,这是指英国脱欧公投后的一系列事件,主要包括:两年过渡期的脱欧协议,英国国内民众对于脱欧公投的不满以及脱欧后英国政局的不稳定。标题中的“just another week”说明英国与欧盟在脱欧协议上协商的进度的缓慢和道路的坎坷,没有任何进度,又只是动荡和坎坷的一周。漫画中小船船头上写有“Brexity M Brexitface”,“Brexit”是对英国退出欧盟即“British exit from the EU”的戏谑说法。虽然这一句话不是副标题,也没有位于语篇的中心,但这几个不起眼的小字也交代了英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大标题互相呼应,在整个语篇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语篇产出者也在从报道性的文字转换到评价性的文字这一过程中,和在“严肃→诙谐→讥讽”的效果中完成了对新闻事件的叙述与预测。

在如此严肃的文本下,语篇设计者配的漫画却非常诙谐:一位穿着豹纹套装,银白头发的女士坐在插有英国国旗的船上,基于读者的知识背景可以联想到这位女士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船头写有脱欧的小船已经破烂不堪还四处漏水,特雷莎一个人正在忙着补救,但于事无补,水已经涌入了船舱内。这说明启动脱欧方案的英国现在正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与欧盟的脱欧协议还没有结果,国内反对脱欧的呼声也水涨船高。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是两个人的小船现在只有特雷莎一个人奋力补救,这也指代英国脱欧大臣和执政党两位高层人员的辞职,更加映射了英国政府因为脱欧计划已经手忙脚乱。语篇设计者不论是从标题还是漫画都一种看好戏的感觉,通过巧妙运用互文手法把不同的语篇混合交融,打破了新闻语篇以逻辑语言为主体的常规(祝克懿,2005),并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都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了读者,是典型的镶嵌型互文性语篇。

4.结语

互文性研究作为当今语篇分析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尤其是互文性特征凸显的多模态语篇,这样才能找出此类语篇中互文性分析的具体路径,从而构建理论框架为更多的案例分析做支撑。本文讨论了语篇文本和图像部分的明显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并归纳了它们在语篇中的表现形式和功能,然后阐述了该封面语篇的互文性特点。目前多模态语篇的互文性研究关注甚少,希望本文能引发更多的讨论,为多模态语篇分析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N.(1992).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Polity Press.

[2]  郭海威,付宏,李闰润.《环球人物》封面人物话语建构—基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视角[J]. 青年记者.2008,88-89.

[3]  罗婷.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J].国外文学,2001(4):9-14.

[4]  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3):19-30.

[5]  孙秋月.从视觉语法看表情符号政治话语传播[J].青年记者,2018,32-33.

[6]  辛斌.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6-10.

[7]  赵秀凤,冯德正.多模态隐转喻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以《经济学人》涉华政治漫画语篇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31-36.

[8]  祝克懿.新闻语体的交融功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88-196.

作者简介:王娜(1995-),女,汉族,陕西延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互文性
互文理论视域下的约翰 · 福尔斯作品《乌木塔》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思考
《红线》与《浮生六记》的互文性解读
红楼若梦,游园乍惊
肯尼迪就职演说中的互文性策略解读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电影与文学创作间的互文研究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名声的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