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荣 王文野
摘 要: 选准用好干部首先要坚持政治标准,突出政治素质考核。高校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按照新时代党对干部的要求,进一步细化高校干部政治考察标准,探析考核及评价路径,科学合理地运用政治考评结果,积极破解政治考察相对抽象、难以量化、不易考核评价的问题,力求把干部的政治表现考准考实,為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理论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 高校干部 政治素质 考核评价
高校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干部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高校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这一要求对新时代的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选拔任用干部,必须严把政治素质考察关,把政治素质考察贯穿干部工作始终,使其具体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考实考准干部。这就需要深入探究政治素质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创新和探索考察路径,改进考察工作思路和方法,把牢标准,抓住重点,精准选人用人,为培养造就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务。
一、加强政治引领,明确考察内容
2019年3月中共中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干部选拔任用明确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这一导向更加鲜明的制度化、具体化,把政治要求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各方面。”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政治不过关,其他都过不了关,政治不及格,本事再大的干部也不能用。
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必须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考察内容。
1.在政治忠诚方面。主要考察是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2.在政治定力方面。主要考察是否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在思想言行上与党中央、与学校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站稳党的立场。
3.在政治担当方面。主要考察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在关键时刻敢于发声、敢于“亮剑”。
4.在政治能力方面。主要考察是否具有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具有把握方向、驾驭局面、维护教育教学稳定,善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的能力。
5.在政治自律方面。主要考察是否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廉洁从教。
二、强化制度建设,细化考核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工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1]高校要结合高校干部队伍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健全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增强干部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细化政治考核标准,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干部政治标准,全方位、近距离、常态化地加强干部的政治考察。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考察标准:一是从政治信仰和理想态度方面,围绕初心使命,建立针对党员干部的党员角色认识、政治忠诚、政治担当等方面的考核标准,考察党员干部以身立教的内生动力;二是从政治行为和思想品德层面,围绕守住红线的政治定力,完善对干部党性原则和政治纪律等的考核标准,考察干部政治纪律;三是从政治动机与人格层面[2],围绕个性特征,建立对干部的政治态度和能力考核机制,考察干部政治表现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必须注重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建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经常性的分析研判,把住选人用人整个源头和风向标,在抓常抓细抓实干部的政治考察上下功夫。一方面,注重考察政治理论学习情况。学习和掌握理论的深度直接关系着一个干部的政治敏锐度、视野广度和境界高度。考察干部的政治素质,首先要从学懂弄通做实方面下功夫,注重考察干部在态度上,能否将政治理论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在学习内容上,能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等作为重要内容;在学习践行上,能否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另一方面,注重考察躬身践行作表率情况。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干部作为立德树人的责任与担当,重视高校干部政治素质、政治表现的考察,关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根本任务[3]。要注重考核高校干部能否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学校党委的决策决议坚决维护和自觉服从,在实践中做到“两个维护”;能否为人师表,带头在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岗位上当先锋做表率;能否带头以实际行动引领带动广大师生学好党的理论,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灵魂”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中;能否对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不折不扣、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能否在急难险重任务、风险考验面前,站稳立场,履职担当;能否深入一线教学实践,走基层、进寝室、下课堂,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三、拓展考核办法,建立干部考察台账
考察识别干部方法很重要,要积极创新方法,拓展考察广度,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变“定期”为“活期”,舞好“指挥棒”。要克服不考察、不调整不了解干部的问题,与干部贴心交流、沟通要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及时掌握干部动态和遇到的问题,做到干部的能力特长、缺点不足了然于怀。
1.健全常规性考察。要在常规性调研谈话、征求意见、向知情人征询等基础上,用好年度考核、届期考核、选任考察等的“累加效应”,辨“德”、识“能”、看“勤”、考“绩”、察“廉”,综合个别谈话、民主评议、实地考察、年度述职评议等途径[4],互为补充、相互印证,避免考察干部的片面化、局限性,让考察评价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2.坚持开放式走访。要通过走进干部朋友圈、社交圈,了解干部“八小时外”实际情况。通过走访考察、广泛听取不同层次与干部有交集人群的意见和建议;要深入教学一线,主动听取师生反映,了解群众口碑,广听博取,鉴定才德政绩;要多角度了解干部的生活作风,掌握在常规考察中难以深入的情况。
3.完善“政治档案台账”。建立干部管理信息数字化平台,及时收录干部教育培训、奖励惩处、日常了解、考核考察等情况,并将干部政治表现情况存入个人政治档案。考察时,除了按照常规流程完善考核数据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調查深挖一些典型案例,着重看考察对象心思是否花在培育人才上,看精力是否用在推进教学改革和促进学校发展上,为科学、客观、准确地研判干部提供重要参考。要把通过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情况、审计、信访举报等途径获得的干部违规违纪政治负面信息及时存档纳入动态管理。
四、探索积分评价路径,强化考评结果运用
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定性评判,探究积分制评价路径。设置政治素质考评双向指标,拨开迷雾始见真。一方面,要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及政治理论学习、立德树人实践等方面设立考察指标,制定政治素质正负双向测评机制,从正反两个方面考察评价干部的政治素质。正向测评包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知识储备、纪律作风、担当作为等内容,可以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反向测评梳理出败坏师德师风、瞒报漏报个人有关事项、跟组织讨价还价、违反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等负面清单具体情形,根据情节轻重,具体区分为“量化评分”和“一票否决”,做到考核标准可操作、好衡量。另一方面,要坚持把一时与一贯、正向与反向、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注重用事例和事实说话,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通过开展专项测评,掌握多渠道信息评定干部政治表现。在年度考核或提拔考察测评中,增加政治表现测评环节,按百分制量化评价结果,以正向测评表为基础分,根据负面清单显示的问题进行扣减。结合平时考核、专项考核、走访调研、来信来访等,及时收集掌握干部负面清单所列的情形。利用党政联席会议、基层组织会议,进行分析研判“会诊”干部的政治表现和政治素养。要注重分类筛选,若属“一票否决”情形的,该干部政治表现直接评为不合格,终止任用;若属“量化评分”情形的,根据每一项的情节轻重,在干部政治表现基础分上相应扣减分数。扣减后的得分为干部的政治表现得分。
坚持“激励先进”与“惩戒落后”相结合,健全绩效管理和综合考评奖惩机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一是把政治表现的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标准,坚决将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挡在门外。注重运用在日常动态监督管理上,对思想上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干部要及时进行提醒谈话、红脸出汗;注重运用在建章立制上,对政治上发现的典型问题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力争扎紧制度的笼子。对经组织认定为政治上不合格不清醒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的果断调整,情节严重的按照党章党纪严肃处理。二是将政治表现评价结果作为提拔、评职、绩效考核、评优表彰等工作的重要参考,注重运用到干部表彰和选拔重用上,对政治素质好、勇于担当作为的干部,着重表彰和优先选拔使用。三是将政治考察结果作为教育培养的重要依据,注重运用到教育培养上,分别采取干部培训、轮训、“三会一课”、政治历练等方式,加强党性锤炼。
总之,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政治素质作为衡量新时代高校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首要标准和根本要求,放在选人用人第一位,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真正做到考实考准干部政治素质,并把干部素质考察评价作为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常抓细抓实抓好。
参考文献:
[1]陈希.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N].人民日报,2017-11-16(006).
[2]胡月星,李朝波.干部精准政治考察的路径完善[J].领导科学,2018(15):42-44.
[3]孙晓晖.论高校辅导员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保障作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01):85-89.
[4]曾祥成.加强政德考察提升干部素质[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07-09(006).
[5]陈兴国.选人用人“以德为先”的历史考评[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8(0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