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萍,陈维宁,马骏,陆晶
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皮肤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慢性荨麻疹属于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瘙痒、风团,病程持续超过6周,严重时可对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降低生活质量[1-2]。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异常、凝血异常、自身免疫、感染、Th1/Th2细胞失衡等有关[3-4]。临床救治慢性荨麻疹多以应用抗组胺药物为主,其中枸地氯雷他定片为常用药,具有起效时间短、溶解度高、疗效确切、作用强等优点。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独特的优势,可从整体辩证论治,为临床治疗荨麻疹提供新思路。该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就诊于该院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旨在分析玉屏风颗粒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接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00例。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 20~54 岁,平均年龄(39.12±5.37)岁;病程 3~23 个月,平均病程(10.18±3.51)个月。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 21~56 岁,平均年龄(39.21±5.30)岁;病程 4~23 个月,平均病程(10.20±3.54)个月。对照组一般资料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性病学》[5]中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周岁;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认知功能正常。②排除标准:胆碱能性荨麻疹;物理刺激、皮肤划痕症等所致的荨麻疹;感染或药物所致的荨麻疹;遗传血管性水肿;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严重的代谢性疾病、胃肠道组织、代谢性疾病;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不全。
给予对照组患者枸地氯雷他定片 (国药准字H20090138)治疗,1 次/d,1 片/次,8.8 mg/片。 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玉屏风颗粒(国药准字Z10930036)治疗,3次/d,1袋/次,5 g/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①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自汗、神疲乏力、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治疗3个月后无复发为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发时间间隔明显延长,风团减少≥70%为显效;风团减少≥30%,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发间隔稍微延长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临床总有效率。②风团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风团数量、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③免疫功能。分别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5 mL外周静脉血,室温下放置20 min,离心取血清,测定补体(Complement,C)C3、C4 和免疫球蛋白 E(Immunoglobulin E,lgE)水平含量,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对照组治疗前风团数量、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与研究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风团数量、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风团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风团情况比较(±s)
组别风团数量(个)治疗前 治疗后持续时间(h)治疗前 治疗后发作频率(次/周)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 0)研究组(n=5 0)t值P值1 6.4 4±4.5 5 1 6.5 5±4.6 1 0.1 2 0 0.9 0 5 1 0.1 2±1.5 8 5.0 1±1.2 6 1 7.8 8 0 0.0 0 0 1 4.0 9±3.6 0 1 4.0 5±3.5 4 0.0 5 6 0.9 5 5 7.7 2±2.1 3 4.2 4±1.3 2 9.8 2 0 0.0 0 0 3 3.7 2±3.7 0 3 3.6 5±3.5 7 0.0 9 6 0.9 2 4 1 5.2 0±3.0 4 6.1 5±2.5 4 1 6.1 5 4 0.0 0 0
对照组治疗前补体C3、C4和lgE水平与研究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补体 C3、C4和l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g/L]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g/L]
组别补体C 3治疗前 治疗后补体 C 4(h)治疗前 治疗后l g E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 0)研究组(n=5 0)t值P值0.9 3±0.1 2 0.9 1±0.1 0 0.9 0 5 0.3 7 8 1.4 2±0.1 5 1.2 1±0.1 2 7.7 3 0 0.0 0 0 0.3 2±0.0 6 0.3 1±0.0 5 0.9 0 5 0.3 6 8 0.5 1±0.0 7 0.4 6±0.0 6 3.8 3 5 0.0 0 0 1 2 6.7 0±1 7.8 5 1 2 6.6 4±1 7.7 9 0.0 1 7 0.9 8 7 3 3.1 8±3.6 8 2 7.6 4±3.5 9 7.6 2 0 0.0 0 0
慢性荨麻疹病情多发且病因复杂,迁延难愈,属于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I型变态反应既速发型反应是荨麻疹基本发病机制,即吸入、食入各种变应原经皮肤、黏膜进入机体后,刺激体内浆细胞生成特异性lgE抗体,其与皮肤黏膜内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lgE Fc受体结合,形成机体致敏过程。同一种过敏原在一定时间内再次进入机体后,可造成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表面相邻近的两个特异性lgE抗体发生交联,造成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白三烯等,此类物质可作用于皮肤黏膜的真皮浅层血管,造成暂时性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促使血管扩张,而引起荨麻疹症状的出现[7-8]。枸地氯雷他定片属于新型长效抗组胺药物,抗过敏作用强、起效快且作用时间较长,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致炎因子、选择性阻断外周Th1受体及选择性抗组胺作用,可有效抑制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但停药后易复发,效果欠佳[9-11]。
IgE能介导I型变态反应,可与肥大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致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等,引发荨麻疹。补体C3和C4在IgE介导I型变态反应过程中会被不断消耗并可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Th1与Th2细胞在IgE介导I型变态反应过程中调节自身抗体的分泌与体液免疫应答过程,Th1细胞分泌的IL-2、IFN-γ可介导细胞免疫,抑制Th2细胞功能;Th2细胞分泌的IL-10、IL-4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促进IgE分泌和B细胞的分化成熟[12-13]。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Th2细胞的功能明显增强,而Th1细胞的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致使Th1/Th2免疫应答失衡。田静等[14]分别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行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和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单一枸地氯雷他定胶囊的 76.7%,血清 lgE 为(88.62±25.12)IU/mL,低于单一枸地氯雷他定胶囊的 (120.21±24.67)IU/mL。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 76.00%;治疗后研究组 lgE 为(27.64±3.59)g/L,低于对照组的(33.18±3.68)g/L;研究组风团数量、持续时间、发作频率、补体C3、C4水平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提示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缓解临床症状。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属于“风疹”“瘾疹”范畴,患者发病日久且多反复,其发病的关键在于正气不足。正气不足则卫外不固,外邪侵袭,正不胜邪而发病。临床治疗应以祛风散寒、益气固表为主。玉屏风颗粒主要由防风、白术、黄芪等中药组成,可实卫止汗、扶正固本。方中以黄芪为君药,具有固表、益气、止汗之效;辅以防风,固表而不留邪,补气而不助邪,散中寓补,补中寓疏,能散能敛。白术具有补气健脾之效,与黄芪配伍,可进一步增强益气祛邪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15],黄芪可有效减轻皮肤的过敏反应,对肥大细胞脱颗粒进行抑制,进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可有效增强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利于淋巴细胞再循环,使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进一步增加,扩大免疫反应,进而使机体的免疫高能力增强。防风可对肥大细胞组胺、mRNA的表达、PAR-2蛋白、IL-4含量等进行抑制,可选择性减少相关细胞因子释放与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进而对肥大细胞“瀑布效应”进行抑制,发挥抗过敏作用。白术可增加TH细胞,提高TH/TS比值,致使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得以纠正,提高IL-2水平;可经增强免疫功能与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发挥抗菌消炎作用。玉屏风颗粒可经白术、黄芪双向调节免疫功能、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肥大细胞组胺使机体致敏状态减轻,进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适用于临床推广。该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纳入样本量较小、未分析两组用药安全性等,后期仍需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枸地氯雷他定片、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显著协调作用,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机制与对细胞因子表达进行调控而促进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