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研究

2019-10-18 07:24朱艳可张希希翁晓蔡王楸孙媛媛
浙江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保胎胎龄先天性

朱艳可 张希希 翁晓蔡 王楸 孙媛媛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如今早产儿存活率明显升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合并症,该病例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BDP的发病机制复杂,早产所致的肺发育不成熟是根本原因,加上感染、高氧肺损伤、气压伤、容量伤等,最终发生BPD[1]。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既有利于维持体内钙的代谢平衡及骨骼形成,还能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进而调控与炎症、免疫等相关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慢性肺部疾病的易感性[2]。另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参与胎儿肺发育、肺功能成熟,若缺乏可导致肺功能及结构的改变[3]。但是,目前关于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与BPD的关系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对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BPD的关系作一探讨,为寻找BPD的新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3例早产儿(胎龄<32周)为研究对象,胎龄 25 周+3~31 周+6,平均(30.0±1.5)周;出生体重 630~2 160(1 420.7±308.5)g;BPD 患儿 114 例,发病率45.1%。纳入标准:(1)出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之前)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测;(2)住院时间≥28d。排除标准:(1)外院分娩转入;(2)患有严重先天畸形,如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等;(3)染色体畸形;(4)患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5)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季节(春季:3至5月,夏季:6至8月,秋季:9至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无创辅助通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停氧日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先天性肺炎、BPD罹患情况,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以及母亲年龄、受孕方式、胎数、保胎病史、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等情况。

1.2.2 诊断标准 (1)RDS、先天性肺炎、BPD的诊断标准依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其中BPD是指新生儿任何氧依赖(>21%)超过28d[4]。(2)维生素D缺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早产儿静脉血维生素D水平≤50nmol/L[5]。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经过Kolmogorov-Smirnov法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BPD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 253例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 D 水平为 8.87~98.98(44.4±15.0)nmol/L;维生素D缺乏161例(63.6%),维生素D正常92例。

2.2 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临床资料比较 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母亲年龄、受孕方式、胎数、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RDS、PS 使用、先天性肺炎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在母亲保胎、早产儿出生季节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缺乏组母亲保胎比例、早产儿冬季出生比例均高于正常组,见表1~2。

表1 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母亲临床资料比较

表2 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早产儿临床资料比较

2.3 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呼吸支持、吸氧时间及BPD发生率比较 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呼吸支持、吸氧时间及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表3 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呼吸支持、吸氧时间及BPD发生率比较

2.4 BPD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BPD是否发生为因变量,以母亲年龄、受孕方式(人工授精=1,自然受孕=0)、妊娠期高血压(有=1,无=0)、妊娠期糖尿病(有=1,无=0)、保胎(有=1,无=0)、胎膜早破(有=1,无=0)、产期激素(有=1,无=0)、分娩方式(剖宫产=1,自然分娩=0)、出生季节(冬季出生=1,非冬季出生=0)、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男=1,女=0)、RDS(有=1,无=0)、先天性肺炎(有=1,无=0)、维生素D水平等15个因素为自变量,采用逐步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以及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RDS、先天性肺炎是BP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母亲年龄、受孕方式、妊娠期高血压、保胎、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性别、出生季节、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对BPD均无影响(均P>0.05),见表4。

表4 BPD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由阳光照射皮肤合成,天然食物维生素D的含量极少。胎儿及新生儿缺乏自身合成25(OH)D的能力,其水平主要取决于母亲25(OH)D水平并靠胎盘转运供给[6]。由于25(OH)D的胎盘转运主要发生在孕晚期,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明显增加[7]。由于研究对象的胎龄、地区、种族、检测时机以及维生素D缺乏的定义不同,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显示,本地区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之前检测)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63.6%。美国一项120例≤32周的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64%[8],我国南京地区260例<34周的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76.5%[9],印度相关文献报道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达83%[10]。这说明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环境因素、户外活动时间、个体因素等均会影响机体皮肤合成维生素D,限制阳光照射会增加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11]。本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组早产儿冬季出生比例、母亲保胎比例均高于正常组,考虑与本地区冬季日照时间短、雾霾相对严重、气温低、孕妇户外活动少、皮肤暴露面积少等导致母亲维生素D合成减少有关,这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期研究结果一致[12]。这提示对冬季分娩或有保胎病史的孕产妇要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对于冬季出生或母亲有保胎史的早产儿更需要检测并补充维生素D。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出生季节、母亲保胎史与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有关,但不是BPD的影响因素,这保证了两组资料BPD发生率的可比性。

维生素D在人类或动物肺脏的发育与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报道显示,有3 000多个基因含有维生素D反应元件,其中多数参与肺发育[13]。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与维生素D反应原件结合来调节维生素D靶基因的表达。在肺发育过程中,腺体期和囊泡期分别是近端气道和远端气道发育的关键期。研究显示,维生素D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在此期间上调[14]。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含有维生素D的特异性结合位点,1,25-二羟维生素D3可通过与此结合,从而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3];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从而抑制肺泡成纤维细胞的凋亡[15]。此外,维生素D能抑制内毒素诱导的肺动脉内皮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的炎症反应[16];还能通过下调Toll样受体4的活化来缓解高氧引起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17]。母亲孕期以及新生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儿童时期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以及肺功能的下降[18-20]。

但是目前国内外对维生素D与BPD的关系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Mao等[21]对39例28~31周合并RDS的早产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BPD组出生后24h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非BPD组,认为早产儿出生后24h内的维生素D水平是BPD的危险因素。Cetinkaya等[22]将100例<32周的早产儿分成BPD组和非BPD组,结果发现无论是母亲维生素D水平还是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BPD组均明显低于非BPD组,认为母亲和早产儿低维生素D水平与BPD的发生有关。余仁强等[9]将260例<34周的早产儿分成BPD组和对照组,结果发现BPD组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BPD发生率有关。Onwuneme等[23]根据出生后24h内维生素D水平,将94例<32周的早产儿分为<30nmol/L组与≥30nmol/L组,结果发现<30nmol/L组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30nmol/L组,但两组BPD(定义:出生后36周仍需吸氧)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rt等[24]将100例23~27周早产儿随机分成3组,除每日肠内外营养予200U维生素D外,分别补充安慰剂及200、800U维生素D,结果发现3组患儿出生后28d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ozkurt等[25]将121例24~32周早产儿随机分成3组,每日分别补充400、800、1 000U维生素D,结果显示纠正胎龄36周时3组患儿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定义BPD为出生后28d仍有氧依赖,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缺乏组与正常组的无创辅助通气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停氧日龄及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logistic回归分析亦提示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不是BPD的影响因素。不同临床研究的结论不一,笔者考虑与研究对象、样本量、研究方案不同有关。此外,BPD的影响因素很多,且存在一定的易感性和遗传倾向,维生素D在BPD发生中的作用也可能被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所掩盖。

综上所述,早产儿出生后2周维生素D水平与BPD的发生无关。

猜你喜欢
保胎胎龄先天性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流产多是胚胎异常 别硬保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保胎维权:该出手时就出手
保胎维权: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