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息肉经无痛胃镜下高频电联合微波切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0-17 07:59孙丽丽张健何桦王素芬赵晓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9期
关键词:息肉胃镜微波

孙丽丽,张健,何桦,王素芬,赵晓梅

胃息肉多发生于机体胃黏膜上皮组织,其中胃十二指肠息肉多为癌前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癌变率为1.6%~20%[1]。在胃肠道息肉中,十二指肠息肉占0.30%~4.60%,此类患者多无典型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腹胀、腹痛及消化不良等,因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未对此引起重视。为有效避免息肉发生恶变,一旦被发现,应立即采取切除措施[2]。经笔者多年临床实践证实,仅单独采用微波切除胃十二指肠息肉,无法有效切除较大有蒂息肉,而仅单独采用高频电切除,又无法确保可安全的切除较小息肉及广基息肉。现临床切除胃十二指肠息肉的方式逐渐增多,但多以高频电切及微波切除为临床常用方式,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可在有效切除息肉的同时进行有效止血,还可一次切除多枚息肉。故本次研究针对唐山市协和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9例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分别予以单纯无痛胃镜下微波切除及联合高频电切除治疗,旨在探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联合微波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119例(共158枚息肉)胃十二指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共86枚息肉)与对照组(59例,共72枚息肉)。治疗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1~73岁,平均(47.3±7.2)岁;息肉类型:单发37枚,多发49枚;息肉位置:胃内息肉32例,十二指肠息肉28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9例,年龄23~75岁,平均(50.2±7.6)岁;息肉类型:单发32枚,多发40枚;息肉位置:胃内息肉26例,十二指肠息肉33例。两组性别、年龄、息肉类型、息肉位置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分组比较价值。

1.2 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患者符合《胃十二指肠息肉》[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①患者经内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息肉;②息肉表面光滑,呈半球形及球形或为条状及分叶状;③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次研究经唐山市协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3 排除标准 ①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息肉者;②有内镜手术禁忌证者;③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⑤无法配合手术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仪器准备 本次研究采用的胃镜为日本FU Jinon EG 450HR5型系列电子胃镜及其配套设备,圈套器为JHY-SD-23-160-25-A1型,所用高频电发生器为德国ERBE ICC80型,KJ-6200A型微波仪为徐州市诺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并配备专用球状与针状电极。

1.3.2 对照组 本组患者仅给予无痛胃镜下微波治疗。为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42) 2 mg/kg及咪唑安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80604)0.1 mg/kg行麻醉,随后取患者左侧卧位,采用胃镜常规进镜后寻找息肉,确定息肉位置后,将微波功率调整为100 mA,对0.50 cm的息肉做微波点灼,针对0.50~1.00 cm的息肉行微波多点灼烧,待基底部黏膜变白为止[4]。

1.3.3 治疗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切除治疗,麻醉方式及体位同对照组,采用胃镜常规进镜后寻找息肉,确定息肉位置后,经活检孔插入微波天线,微波输出功率为45~75 mA,使电极接触息肉,根据息肉形态、大小选择不同方式、功率和时间进行灼除,直至息肉萎缩、变白和脱落。针对0.50 cm以上的息肉于息肉基底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待息肉隆起后采用圈套器套住基底部,收紧圈套器后朝胃腔内提升1 cm后用高频电凝指数35、电切指数40通电切除(图1),切除后创面碳化(图2)[5];针对有蒂息肉且靠近患者机体血管,则先采用尼龙套扎根部,在尼龙绳上方做高频电切,完整切除后行常规止血处理,息肉切除时间为15~30 min[6]。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息肉的一次性完整切除情况;②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穿孔和黏膜下气肿;③采用美国博士段健康研究所研制的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7]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包括活力、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反之越差;④两组患者术后经随访1年,观察患者息肉复发情况。

图1圈套息肉通电切除图2创面碳化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息肉切除情况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活力、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4 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息肉为消化道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胃息肉多发生在胃体部与胃窦部,且在所有息肉类型中,家族多发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易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8]。因此,一旦发现息肉采取有效的切除方式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9-11]。目前,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多采取内镜下结扎术、电凝电切除术及内镜下微波治疗,而与内镜下单纯微波灼除方式相比,高频电联合微波具有并发症少、发出血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因此已成为近年来治疗胃十二指肠息肉的常用手段之一[12-14]。

通常为患者行微波切除时采用点灼与多点灼烧的手段无法确保息肉被一次性切除,还易增加手术时间,以此对患者造成较大伤害,且切除时无法进行有效止血,以此易增加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5]。而为患者仅行高频电切除时,操作者无法准确掌握电凝深度,以此无法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且高频电刀治疗的探头需与组织发生直接接触,而为息肉做灼烧后探头易与组织发生粘连,以此易损伤其组织,更甚者易出现穿孔等并发症[16-17]。而行无痛胃镜下高频电联合微波切除息肉,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息肉予以适当的切除方式,以此利于操作者对患者进行止血,能提高息肉切除率,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18]。此外,切除前对患者做麻醉处理,可减慢患者胃肠蠕动,确保其安静耐受,以此确保术者视野清晰、稳定,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操作不到位及不精准等问题,以此极大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03%),且治疗组生活质量(活力、生理健康、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胃十二指肠息肉经无痛胃镜下高频电联合微波切除息肉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1]。

胥宾芬等[22]研究报道,术者根据患者息肉具体情况予以其相应的切除方式,可有效提高息肉切除率,通过无痛胃镜可扩大术者手术视野,降低不当操作发生率,以此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降低应激反应,延缓胃肠蠕动,为息肉提高良好的切除环境,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息肉切除率,降低术后远期复发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根据者息肉情况采取切除方式均能达到较好的切除效果,而其中15枚息肉因体积较大,为防止切除过程中发生穿孔进行了二次切除术。治疗后经随访1年,因本地区人口流动大等原因,两组失访11例,治疗组1年后复发率(3.57%)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表明经无痛胃镜下高频电联合微波切除与单纯微波切除的一次性完整切除效果均较好,但两者联合可减少息肉的复发。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息肉经无痛胃镜下高频电联合微波切除治疗的息肉切除较好,该术式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息肉复发率较低,可在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息肉胃镜微波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