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冬梅
[摘 要]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问题,这需要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出发,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力度,确保其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文章立足于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概念,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内控体系构建原则,提出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力度等对策,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5
1 前 言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单位运行的稳定性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也会影响其未来发展。近些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而内部控制便是其中的薄弱环节,容易引发风险问题。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我国颁布了诸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度文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及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要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立足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并加以严格执行,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概念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性管理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基层管理人员等都要参与其中,对各项活动的开展进行有序组织,并科学制定战略规划,主要目的是对可能影响单位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并根据单位的风险特点采取管理对策,以此来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内部控制则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实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1]。对于内部控制来讲,全面风险管理是对其细化和延伸,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宽泛,所以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开展情况来看,效果还不够理想,内控体系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内控意识薄弱。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如何提升业绩方面,忽视了内部控制,没有采取必要的组织引导措施。单位干部职工也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力度,没有积极学习内部控制知识和技巧,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存在偏差,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不足。其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单位内部不相容职务未能完全分离,岗位之间未能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容易发生违法乱纪现象;部分单位重大事项缺乏集体决策制度,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2]。最后,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逐渐等同于纪律监督,无法突出内部审计管理特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证。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提升,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影响了最终审计监督效果。
4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原则
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出发,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应遵循适用性、成本性及层次性原则。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工作内容及特点,结合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采取合理性、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能够切实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管理需求,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应尽可能简化体系流程,防止形式化现象的出现,杜绝因体系流程过于复杂而增大其实施成本,在有效防范风险问题的同时,利用最小的成本支出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最大的社会效益[3]。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应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工作,保证内控体系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具体来讲,应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情况进行全面把控,设定整体内控目标,并对管理流程做出统一规定,然后针对不同部门及不同活动,再对内控目标进行细化,科学划分决策性、执行性及操作性,使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5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策
当前,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在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可从如下方面努力。
5.1 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执行,需要良好的环境作为基础保障,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以此来强化风险管理力度。第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明确内部控制建设的紧迫性,强化风险管理内控意识,既要认真负责,做好组织规划工作,又要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学习的榜样,以此来激发其参与热情,营造人人参与单位内控及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内部加大宣传力度,使全体干部职工意识到内部控制及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与自己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单位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内控管理及风险防范工作中去,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软环境建设工作,例如可利用单位的宣传栏、公示栏,定期发布一些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小知识、小技巧等,也可以组织专家讲座等教育活动,帮助单位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富有单位特色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文化,为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4]。
5.2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来讲,必须结合风险管理进行综合考虑,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从自身现状及需求出发,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由单位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对各项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做出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与危害,強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
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单位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获取更加全面、时效性更强的财务信息,了解各项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设置财务风险预警线,结合采集的财务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5.3 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以此来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力度。从宏观管理层面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可邀请权威专家与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共同对内控制度展开研究,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非盈利组织内部控制指引》《单位腐败风险防控准则》等内控制度,科学划分内控职责,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身上,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5]。同时,可制定集体决策制度,对于重大经济活动或者重要项目,由管理层商讨后决定,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力度,从而避免因“一言堂”引发风险问题。从具体业务层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需强调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结合自身运行现状及业务特点,建立具有较强操作性与可行性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以此为核心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注重对业务活动细节工作的审核,对各项经济支出进行科学预算,落实每一笔资金及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确保所批复预算的有序执行。同时,还需对政府采购支出业务实施的关键环节进行规范与监督,提高单位资金资产的透明度,防止滋生腐败问题,落实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
5.4 加强审计监督力度
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力度、防范风险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做好审计监督工作。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明确其具体职责与工作内容,加强与财务管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由业务能力过硬、职业素养较高的专业人员负责审计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监督作用,鼓励其举报违法乱纪行为,积极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去。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外部审计监督,主动配合审计部门对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注重廉政建设。在审计过程中,应对“三公经费”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审查,严格审查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财务资料,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票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或挪用现象,严肃处理各项违法乱纪行为,以此来加强内部控制力度,实现对单位风险的全面管理。
6 结 语
在公共管理、公益服务等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就必须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力度,将其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进而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不断改进并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执行力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客观看待当下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加大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周安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9):95-96.
[2]王俊燕.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与防范研究[J].会计师,2018(19):45-46.
[3]马世琦.浅析建立健全卫生事业单位内控体系防范财务风险[J].中国集体经济,2018(12):29-30.
[4]焦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J].时代金融,2018(5):19.
[5]张英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学习,2018(16):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