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有利于学生审美发展的课程形态

2019-10-16 05:58庄惠芬
人民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创造表现认知

【摘要】基于对美育内涵的理解与把握,我们从儿童日常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科学习、多元美育课程入手,唤醒儿童的审美认知力、涵养儿童的审美体验力、培育儿童的审美表现力、开启儿童的审美创造力,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美育体系。

【关键词】儿童审美;认知;体验;表现;创造

【作者简介】庄惠芬,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常州213100)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而美好的存在,学校基于“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的愿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与之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相适应的美育,努力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

唤醒学生的审美认知力

1.审美感知从每一间教室开启

孩子每天在教室的时间占在校时间的70%以上,教室的照明、温度、声音、布局和颜色等物理要素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幼小衔接出发,低年段教室采用活泼、鲜明、欢快的粉红色;中年段孩子开始拥有个性但不够理性,教室采用和谐、舒适的浅绿色;高年段孩子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教室选择宁静明快的深蓝色。

学校在每问普通教室设置学习、游戏、办公、探究、交往、展览、操作、图书、信息资源等九大功能区,让学生在教室获得安全感,释放情绪,彼此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社会学角度讲,每间教室都是一个社区,是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地方,教室要带给孩子温暖和谐,在他们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让每问教室成为一个发现美的世界、探索美的场域、创造美的天地。

2.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

学生的审美认知需要一定的知觉对象,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何让孩子感受数学的美?在一年级数学的开学第一课,教师问孩子数学是什么?孩子的回答是:

生1:数学就是有数字1、2、3、4、5、6……说不完。

生2:数学还有x。

生3:数学有加法和减法。

生4:数学还有乘号和数。

生5:数学就是有很多数。

生6:数学还有连加。

在学生对数学简单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打开一幅幅美妙的数学画卷:自然界的数学、四叶玫瑰线、对数螺旋线、比赛中的数学、动物世界的数学等,在开学第一天一一呈现出来。

数学开学第一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美的创想,让孩子带着对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的情趣,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实验、检验等活动,由表及里逐渐认识数学规律。

再如,四年级学习“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后,教师给孩子开启数学百家讲坛:完美数与数学美学。完美数的和谐美激发孩子进行自主研究,进而拓展到十全数、回文数、亲和数、联姻数、缺八数等。

这样,我们在各学科寻找学科美感:语文的文道之美,英语的融合之美,科学的探究之美,体育的健雄之美,音乐的韵律之美,美术的形意之美,等等。每个学科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丰富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情趣,推动审美生成,激发审美创造。

涵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力

我们着力构建以人文创想、艺术创想、科学创想等为重点的多元分层的审美课程,通过创想课程群的选择性、全员参与性,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审美体验与个性发展。

在人文创想课程群中,创想戏剧是每个孩子乐于参与的课程。创想戏剧是综合性艺术,通过视觉、听觉及文学审美给孩子带来审美体验。在戏剧中,孩子通过价值判断、角色体验、舞台审美等一系列对于美的主观反应、感受、欣赏和评价,逐渐建立人與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丰富自我。比如,五(2)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时光机》以三次穿越作为这幕剧的主要场景。

第一次,童童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原始部落。此时,茂密的原始森林里疯狂原始人正在合作围猎。扮演者克服羞怯心理,勇敢地用肢体表达情绪。为了围捕一只鸵鸟,他们时而张牙舞爪,时而吼叫长啸……原始人奔放热情、野性大胆的美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第二次,童童穿越到童话世界,七个小矮人正在给白雪公主办生日派对。小矮人的扮演者有男有女,有高有矮。孩子们敏锐地捕捉人物特征,在接近角色的过程中极其细腻地雕琢剧中人物的情感、性格,赋予每一个小矮人鲜明的个性和极高的辨识度。

第三次,童童来到未来世界。高科技给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AI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这是一场与声光电的对话。在戏剧的路径下面,学科之间的边缘不再清晰,经常会有交叉的东西出现,给学生多种美感体验。

学生在互动表演与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造中收获自信和成就感。戏剧的主角是学生,在剧本编写和表演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文学审美和表演审美,促进学生审美思维的发展。

在学生审美体验力的培养中,我们注重把握三个维度:

一是审美体验的简单性与复杂性。审美体验力是学生的美感体验或快乐愉悦程度,审美体验不是简单的感官刺激,而是促进内心价值判断的整体体验。戏剧是一项多人活动,无论是舞台的布置还是角色的扮演,都需要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在不同文化、不同情感表达、不同年代背景、不同读者理解、不同体裁风格中,作品的形象美与思想美、表达的语言美、人物形象的人性美、价值判断的道德美、精神底色的人文美以及与生活融合的意境美都呈现出来。

二是审美体验的变化性与整体性。审美体验离不开审美理解,离不开每一个学生置身情境中的参与和创构,离不开整个团队的互动,在戏剧编排、角色扮演、音效制作中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是审美体验的专注力与理解力。让学生将注意力倾注在美的事物上。就人文创想课程群而言,除了创造性戏剧外,还有如图画书的旅行、我是主持人、校园小导游、经典文学作品赏析、经典剧场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学生审美体验力的自主发展。

培育学生的审美表现力

学生的审美表现是指学生在生活、科学、艺术等方面感受并欣赏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在专题课程中体悟美,在日常课堂中创生美,在积极的艺术活动中欣赏美。学校开发艺术创想课程群,注重审美体系多元化、审美内容专题化,从偏于技能的培养转向审美素养的培育,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艺术创想课程群中,《牵着线条去散步》的艺术主题课程,通过创意素描线、创想线描画、个性漫画、简笔画等方式,以线条的多变、节奏、色彩、造型等丰富的表现力,完成对形的基本塑造和对意象的追求。

1.主题化的审美表达

一是审美主题学生化。一切主题来自孩子的主张与思考,比如孩子提出变脸、鱼的约会、小猫与毛线球、疯狂动物城、未来城市景象、佩奇家的菜园等。

二是审美内容序列化。低年段的审美表现侧重整体内容的审美感知,中年段的审美表现侧重各种线条审美技法的习得与组合,高年段的审美表现则引领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情感,逐渐形成审美意象。

2.多元化的表现技法

融合法。通过美术与音乐的融合,感受线条的变化。通过音乐让孩子想象优雅、柔美、跳跃、活泼、轻盈、活跃的节奏,想象线条的变化,体会线条的美感。

变形法。随意勾画出多种形式的线条,通过直线、曲线、皱褶、交叉线等变化,根据线的交叉块面进行想象添加,让学生学会借用线条不断生成变化,进行创意想象。

嫁接法。教师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线条、感受线条,画布上的线条、生活中的线条、动物身上的线条、学生笔下的线条、画家笔下的线条等,用线条表达对事物的感受。

拟人法。线条的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直弯可变,如果赋予人的想象,就能逐渐表达出动画人物的五官特征,提炼出动画人物的各种表情。

3.情境化的审美欣赏

《牵着线条去散步》的目标指向并不是让学生用工整、准确的线条去表现物体的形象,而是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敏感度、亲和度和个性的形象性感受,指向学生用线条表达自然、本真、淳朴、独特的美感。

线条的组合、色彩的选择、画面的组成,反映了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观照。如用不同的线条、不同的色彩在“生旦净末丑”的创造中认识不同的性格、身份和角色,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脸谱,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热爱,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此外,在1-6年级音乐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与国家课程、日常活动的融合。在不同年级融入打击乐、葫芦丝、竖笛、口风琴、铝板琴、陶笛等乐器,采用律动表演、游戏、欣赏、音乐创作等方法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在美术课程实施中,低年段融进陶艺、沙画,中年段融进书法、色彩,高年段融进素描、版画等,让学生在独特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开启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学生的审美创造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观照的审美情感、审美思维、审美观念的发展。

学校有丰富多样的课程场馆,其中科学创想中心是基于个体化、多元化发展设计的学生体验馆、探究馆、创造馆。在学科的统领下,学生的场馆学习用多个主题来支撑,每个主题又发散出多个驱动性研究问题并指向主题,从而在一个个有主题的具体问题解决中展开项目化学习。以数学馆中“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为例:

种子课:审美情感表达。主要通过数学馆全方位体验,激发审美主体的情感与思想。学生从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角度提出数百个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全班分类汇总,组成相应的学习共同体。

主干课:审美观念发展。教师带领学生选择大家最关心的“莫比乌斯圈”展开研究,通过“莫比乌斯圈”科学游戏的魔术表演、探索、解谜,围绕“莫比乌斯圈”的由来、制作、用途、规律,形成一定的研究框架与策略。在场馆项目学习中,随着学习的展开,学生的组织力、洞察力、创造力等不断生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探索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

果实课:审美思维建构。各个学习共同体围绕核心问题创生自己学习探究的框架和策略,小组积极观察、参与、体验、感受、探究和创造,组织各个项目组分享研究成果,体会科学家根据“莫比乌斯圈”的规律与原理发明的录音磁带、过山车、立交桥等,在分享中体会果实芬芳。

生长课:审美创造的发展。借鉴以上的课程探究范式由此进入下一轮研究的主题,产生新问题,确定新目标,制订新的任务计划,生成新的探究。大家用“莫比乌斯圈”原理设计学校的滑梯、未来城市建筑、艺术展品等。孩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创作作品,表达个人见解,既在美的意境中受到熏陶,又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与发现,技术的本质在于发明与创造,学校以能力素养与审美体验为价值取向,以工程思维为线索建構科学创想课程群。科学创想课程群—方面从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奇妙的科学小知识、好玩的手工小制作等方面进行尝试,挖掘基于经验的主题,如水、空气、帽子、餐具等,在观察、操作、实验及问题解决中感受探索与发现之美;另一方面是基于兴趣的选修类课程,如智能机器人、航模、车模、叶子表达、钥匙工坊、太空探秘等,在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中,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展现思维之美。

基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经历和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视角、美学的眼光,对日常的生活加以审视、改造、优化,我们建构有利于学生审美发展的课程形态和教学实践体系,彰显学生的美学精神,使美育真正成为能够作用于生活本身的力量,让美育芬芳生命,让生命因美而充满情趣。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钱丽欣

猜你喜欢
创造表现认知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