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凤
摘 要:国学是我国五千年来文化经典的汇总,是对前人的认识与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主要从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以及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应用进行简述,旨在通过自己的教学收获,为各位教师提供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借鉴。
关键词:国学经典;初中语文;教学整合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地位的提升,国学也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在初中阶段,学习国学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要重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一)拓宽视野,积累知识
国学经典是对我国深厚文化知识的总结与继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整合国学经典,不仅能增加词汇积累量,丰富国学文化知识,激发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进而有效地提升语文成绩,还能让学生对历史文化和精神有所了解,充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1]。
(二)升华思想,培养素质
国学经典是对先人文化的总结,其蕴含魅力是无穷的。以国学经典为载体,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蕴含的深刻思想。而且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道德修养却没有同步提升。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教育,能帮助初中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有利于构建起良好的社会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实践
(一)与教材相结合
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就涉及很多唐诗、宋词、诗歌、散文等与国学经典有关的内容。在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既需要遵守教材规律,又要多角度、多内容地加入新的国学经典作品。例如《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是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为学生介绍这篇小说的写作环境与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变化,而且还可以额外讲解《儒林外史》中的其他作品,既对课堂内容有所补充,扩展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对古代封建制度下科举选拔对读书人压迫与残害的形象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与教学环境相结合
语文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灵活性。在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形象生动的讲解语言,或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再现,帮助学生产生画面感,进而更深入地领会诗歌文章的情感内涵与意境。例如,在《泊秦淮》一诗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唐代的秦淮河环境进行展示,并与现在的环境状况相比较,同時介绍一下诗歌的背景。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诗文的时候体会感悟并深入分析其表达意义。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背诵,更有助于学生提升感悟能力。另外,在进行一些古诗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借助有感情地朗读去理解诗文的情感内涵,比如读李清照的诗应播放低思沉静的节奏,读李白的诗词应选用激扬高亢的曲调。
(三)引导学习思想
思想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最高目的。初中语文的教学不能仅注重记忆性,还应该为养成学习方法、培养道德素质打下基础。例如在对《五柳先生传》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不求甚解”的方法,将读书当成日常生活的内容,而不是为了考试的阶段性内容,这样学生就不是有压力地学习。
(四)采用其他方法
除以上常用的几种,教师还可以借助更多的方法进行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己准备有关孟子的资料,对孟子的思想理念以及文章背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本文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有利于学生在教师讲述的同时充分地理解这篇文章,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其他同题材的诗文共同比较学习。再例如在讲到《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水浒传》,对更多英雄好汉的形象有所了解。另外,也可以让学生仿照《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举行竞赛答题,给学生“学以致用”的体验,增加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提升学习兴趣[2]。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重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既传承了国学经典文化,又提升了语文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和分析教材内容,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与认识,拓宽视野,升华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欧小燕.国学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9(1):38-39.
[2]金丽红.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文学教育(下),2017(5):132-13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