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霞
摘 要: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进步,对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审视和选择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并进一步仔细了解它们对课程的意义。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校园课程
一、校园课程开发资源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教师还没有受到各个地方历史文化的专业培训,所以导致学校和教师缺乏相关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始终执行使用材料来开发新的校园课程。且在近年来,教师在学习新思想的同时,在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过度重视考试资源,而忽视发展性资源
由于考查评价制度长期以来一直局限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因此,教师无法将学习资源和其他短期材料进行结合,作为适合长期发展的教材。所以导致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无法得到充分展示。
2.不能走出校园寻找课程资源
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下,许多学校都在封闭的环境中学习。虽然教师可以密切监督课程材料的使用,但对于校园外的资源,老师接触不到。所以老师会错过很多校园外的资源。例如,老师会错过自然景观、社会变迁、民歌、节日传说、风俗、纪念碑、服装等文化资源。
二、本地文化独具价值的课程资源分析
“党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由此观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华池县历史文化资源特别丰富,例如有旧石器时代的历史遗迹、是周祖文明的发源地、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秦直道、秦驰道、秦长城等历史遗迹,有汉朝公主和亲留下的传说,有北宋范仲淹戍边时期修的城堡、烽火台等各类军事设施,还有在此地留下的各种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说;同时华池也是中国近代红色南梁革命根据地,存有南梁革命博物馆、大生产基地、抗大七分校、马锡五司法审判先例、毛泽东亲笔题词“面向群众”的好干部李培福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最丰富和活泼的课程资源。它可以在加强学生的教育分类和收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神圣文化本质的重要性和教育服务来完成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开发和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建议
由于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该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设计和使用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1.正确认识课程含义,培养课程资源意识
教师应该加强理论教育,制定适当的计划愿景,提高对计划的认识,并了解教材是支持计划的文本来源,而不仅仅只是实施新计划。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使用大量教材进行开发研究。教师需要联系社会现实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利用内容和技术灵活有效地利用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项目开发和情境学习来实现学习目标。
2.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的课程开发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举行有效探索:
(1)编写乡土历史校本教材
地方历史文化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等家国情怀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为了保护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例如学校早在2010年就组织本校历史教研组开发本地历史文化校本教材,经过这些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开发出《华池历史》《华池古代军事建筑》《华池历史名人》《华池传统文化习俗》《华池碑刻》《华池历史文化传说》《红色南梁革命诗篇》等代表性的校本教材,每周都开设地方史选修课程,向全校学生普及。
(2)进行跨学科联合研究
把学校里所有参与过华池历史文化研究的各科教师组织起来,形成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组合,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课程研发队伍,组织大家经常就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进行研讨和解决,提高大家的研究和开发水平,形成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
(3)开设乡土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给学生介绍初步掌握收集历史资料的各种基本方法,如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问采访、查阅各类文献,在网络交流平台探索交流等多种方式去调查研究当地的历史发展以及风俗文化的形成特点等。我们课题组先后给学生布置了众多研究性课题。
(4)对校本课程评价的动态多元化
第一,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算进教师的工作量和年终考核中,并根据质量的高低进行等级评价,减少其他教学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课程开发的困难,激发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第二,如何提高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参与度,需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学生的情绪态度和参与状态,将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评估是基于师生之间商定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学习成果,并通过展示课堂图片和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到各个地方历史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当然,我们不能将各个地方的文化局限在一个区域内。我们需要一个过程来调查和分析各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并制订相应的计划,充分利用已开发课程资源的教育和价值,选择易于教育活动相关的资源。
参考文獻:
[1]何丽.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3-5.
[2]张全晓.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14-18.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南梁革命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139。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