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军
【摘 要】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愈来愈重视,教育改革也是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学校和教师也是在逐步对自身的教育方式和思路进行反思和改进。数学是基础性学科,高中数学难度系数也很大,高考中数学也是决定性很高的一门学科。为了跟上教育的节奏,更好地与新时代的学生学习进度相契合,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希望本文能对高中数学课堂实践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中数学 应对策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教育体制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在不断被修改和改进,新课程改革也正在推行。高中数学是数学学习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数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并且也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对数学新课改非常重视。我们高中数学老师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数学课堂,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不断基于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思路。
一、突破传统教学观念
教育观念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一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质量,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老师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出来,不能一直保持沉默的课堂。让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和赞扬学生会增大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在学习关键部分知识的时候,抓住知识的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体验学知识“豁然开朗”的感受,学生自己的满足感就会促进自身进一步探究。这样的课堂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抢答,会有意想不到的课堂實践效果。
例如,在学习《坐标系》时,可以设置一些契合生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实际想象。比如,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轨道上一个椭圆,长轴长为15565km,短轴长为15443km。取椭圆中心为坐标原点,求卫星轨道的参数方程。又如,海滨城市O受台风侵袭大概持续多长时间?如果台风侵袭的半径也发生变化(比如:当前半径为250km,并以10km/h的速度不断增大),那么问题又应该解决?这些问题联系了实际生活,并且问题与实际学习内容进行了紧密联系,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内容之后,又促进学生思考另一种情况,非常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开发。
二、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课堂也融进了现代化教学设备,非常有利于老师的教育思路展开和拓展。所以在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课堂实践反馈,在老师和学生中取最大公约数,让学生体验最受益的课堂。更重要的是,科技的便利会让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琐碎麻烦减少很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时的愉悦感,保持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几何证明》时,可以使用投影仪,让学生看得更清楚。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相对复杂,在传统黑板上画图并不清晰或准确,这时老师就可以使用PPT来进行讲课,β>α,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椭圆;β=α,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抛物线;β<α,平面π与圆锥的交线为双曲线。以上三个定理学生也可以非常容易就掌握住。学生在做题时,脑海中会有生动的知识浮现,从而更好地找到题目的突破口。
三、创设特色的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成为新课改的一大有效率的教学方式之一。让数学紧密联系生活,用数学的角度看待生活,用数学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一改枯燥乏味的认知,对数学充满兴趣。让学生明白,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这样的意识会对学生以后发展造成潜意识的影响,把数学带到生活中,更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更是一举两得的策略。老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与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并积极与老师交流,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时,在学习之前,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点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年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51°,∠ACB=75°。求A,B两点间的距离(精确到0.1m)。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知识也就学习起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容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数学课堂体验、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精英人才,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本文在几个方面提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建议。我们老师要明白,数学的教育对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认知教育。高中的数学学习为以后的深造奠定着基础,所以更应该跟着时代步伐,逐步调整方式,更好地搭建地基,稳扎稳打,为大学储备良好的知识技能。与此同时,我们要抓住新课改的机遇,创新课堂实践,使用正确的教育策略,从各个方面分析学生,因材施教。这种随时代而进行的教育改革,也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一直变化的才是不变的,而不变的就是最优质的。
参考文献
[1] 廖晓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6(06):95-96.
[2] 胡厚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分析及改进策略一——基于新课程背景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