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际
【摘 要】 数学学习是一门思想性的学科,要想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学生,我们教师首先要是有思想的教师,同时我们也要清楚与明白,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插上思维的翅膀。笔者将从关注思想的有机渗透、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及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四个方面阐述点滴体会。
【关键词】 小学 数学学习 思维
一、关注思想的有机渗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孩子们在一年级刚开始学习的数字的认识,我们是把东西的个数抽象出数字,通常在教学中教师会先用实物,随后抽象出图形,最后再抽象出数字。那模型思想就是用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如一一对应、化曲为直、等量代换等数学思想。
二、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是通过教学过程展开的。新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由以前的“双基”变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过程,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整体性的,包含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过程,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体验使用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数学的表达和交流,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了4个板块,分别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还有综合与实践,主要的知识难点在于前两个板块。教师要关注教学知识的分层,在数与代数领域上只要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的减法,一下再扩充到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上的时钟仅限于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图形与几何也只是认识几种几何体,以及比较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以及认识方位上下、前后、左右。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教育都已经知道了这些知识,也有许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衔接班,进行了强化计算,现在许多学生都在学前已经能够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甚至能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那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小学花一年的时间来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呢?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笔者在执教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一节“一共有多少”这节课中出现这样的片段。
老师左手拿2支铅笔,右手拿3支铅笔,师举起左手问:老师这只手有几支铅笔?生:2支。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数的。师举起右手问:那这只手有几支铅笔?生:3支。师:那老师两只手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马上回答:5支!老师追问:你是怎么得到的呢?学生:2+3=5!
老师将铅笔都放在一个手里,问学生:老师的手里有几支铅笔?生:5支。师:你是怎么得到的?生:2+3=5!
师哑然……
我们有不少学生其实在学前接受到了一些单纯知识性的知识,很难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教师可以追问2+3=5,是如何得到的呢?我们要将孩子的思维拉回思考的原点,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解决,如实际物体去数、画圈去数,或者从3往后数两个数等等,最后再抽象成数字的加法,经历实物抽象到图形再抽象为符号语言的这样一个抽象过程。
建议老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问学生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多说一说算式的含义以及结果得来的方法,同时要学会用算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孩子做教师的老师,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三、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在平凡的事件中运用数学。生活实践中数学无处不在。根据问题与学生生活距离的远近,问题可以来自学生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领域。
1. 多操作演示
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自己去画图,充分感知数的组成;在数的运算里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实际物体或者画图领悟加法及减法的具体内涵。
2. 多创编问题
目前使用的是北师大第四版的教材,教材的编写体系是情境图问题串的形式,每节课中都有个与主题有关的情境图,同时有3—4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要求和梯度都是不一样的,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境去编制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深刻领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3. 多寻找数学
生活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自己做实验,如盐的咸淡和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装水多少与杯子大小的关系、谁轻谁重、谁长谁短等,多带孩子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如时钟的认识,多让学生观察理解,还有人民币的认识,再如几个几的认识等。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们经常说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成功,作为数学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积极练习等认真的习惯。
课上学生是思维的主人,教师如珍珠的串线,将颗颗珠子串起来,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回答问题,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课堂的“争执”,激发智慧的火花。
往往学生出错的时候,或者以后检测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和学生都喜欢说粗心。我认为个别粗心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每次都粗心,在同一个问题上出错,那归根结底还是基本功不扎实或者不认真。试想学生1+1=2会不会算错?学生的名字即使再复杂会不会写错?孩子们的家你会不会走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因为你熟悉它们,熟能生巧。
给孩子一双翅膀,他们会飞得更高,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孩子前进的路上需要我们教师做正确的引路人、掌舵人……,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翱翔于数学思维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廖彩荣.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中華少年,2019(06):207.
[2] 董慧.小学数学发现式教学探究[J].中华少年,2019(0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