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0)黄新新 王淑红 冯晔子 丁琦 张欢欢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8例床旁血液净化左心衰合并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62.64±4.53)岁;试验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63.17±5.04)岁。本次试验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学会的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选取的患者都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脏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肾衰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床旁血液净化指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且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
附表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s)
附表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s)
组别(n=29) LVEF(%) 晨起氧合指数(mmHg)ccu住院时间(d)血液净化时间(h)机械通气时间(h)试验组 47.42±4.62 196.44±32.46 157.65±65.43 145.24±52.28 7.84±3.75对照组 46.54±5.76 188.64±35.14 193.74±59.43 178.57±91.27 8.01±2.83 t 0.112 0.122 2.443 2.337 1.831 P>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29例患者通过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床旁血液净化的经验性脱水,具体为:对对照组的29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按照既往临床经验事实床旁血液净化的经验性脱水,在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脱水的过程中要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1.2.2 试验组 试验组的29例患者采用肺部超声对左心衰合并肾衰竭患者的血管外肺水含量进行评估后实施指导性脱水,具体操作如下:采用mindyaym7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超声检查,对患者左侧的2~4肋间、右侧的2~5肋间以及胸骨旁线、锁骨中线、腋前、中、后线和肩胛下角线、脊柱旁的各区域(B线)进行测量。B线的评分标准为:0分,看不到B线;10分,与B线完全融合,总分在5分及以下:表明患者的血管外肺水含量没有增多,6~15分:表明患者的血管外肺水含量轻度增加;16~30分:患者的血管外肺水含量中度增多;30分以上:患者的血管外肺水含量严重增多。然后根据试验组患者的肺部超声对血管外肺水含量的具体评估结果进行指导性脱水,同时在床旁血液净化脱水的过程中要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净化后的LVEF、晨起氧合指数、床旁血液净化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ccu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对文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同时采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示,采用卡方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的床旁血液净化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LVEF、晨起氧合指数和ccu住院时间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从上述结果当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与对照组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实施经验性脱水相比,采用肺部超声进行血管外肺水含量的评估后再行指导性脱水,能够显著有效的缩短患者床旁血液净化的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同时,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指导性脱水并不会对患者的LVEF和晨起氧合指数以及ccu住院时间造成不良影响;本次试验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同类研究结果非常接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价值[2]。
总而言之,采用肺部超声对床旁血液净化左心衰合并肾衰竭患者的血管外肺水进行评估并实施指导性脱水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床旁血液净化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