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与直肠前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中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9-10-16 23:28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仝文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肠系膜肛门直肠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仝文峰

1 临床数据和方法

1.1 基础数据 参与本次研究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纳入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将所有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为研究和参照两组,n=31。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19/12,年龄范围55岁~31岁,中位年龄(42.9±6.3)岁。参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0/11,年龄范围为56岁~30岁,中位年龄为(42.4±5.41)岁。两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显著,组间对比判定为P>0.05,予以比较。

1.2 具体流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事先接受常规手术。术前实施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主操作孔选择脐缘右下方10cm处trocar,同时将二氧化碳气腹予以建立。观察孔选择脐缘右上方10cm处trocar,辅助孔为左下腹及脐缘右侧5cm处。对患者的腹腔情况进行探查,并对肠系膜下动脉和静脉进行解剖和分离,结扎根部的同时进行离断,对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清扫,最后将直肠和直肠系膜组织进行分离。

研究组患者则开展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首先将直肠和直肠系膜组织进行分离,之后在腹腔镜可视下将直肠离断。待上述操作完成后将右下腹主操作孔进行扩大,托出直肠至腹外,距离肿瘤10cm将结肠截断,之后在腹腔处纳回拖出部位,并将腹腔镜下创口吻合完成。将引流管置入盆腔,并对创口进行缝合穿刺。参照组患者则开展直肠前切除术,游离直肠和系膜,之后将直肠进行离断,扩大右下腹穿刺孔至4cm。拖出直肠至腹外,距离肿瘤10cm处将结肠切断。待上述操作完成后将一次性管状吻合器置入其中,并在腹腔镜下将吻合操作完成。最后将引流管置入盆腔,对切口进行缝合。

1.3 指标的判定 通过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最后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等。

1.4 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形式表达,予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病理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次数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0.05,如附表。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比对两组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6.4%低于参照组的25.8%,两组数据比对判定P<0.05。

3 讨论

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的创伤较小,无需将腹部大切口进行追加,同时可以对切口种植进行有效规避。但是要想使整体手术效果提升,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如:①手术前需将肿瘤分期评估工作完成,若T3肿瘤体积未达到直肠管壁周径二分之一,则可主张此类手术[1]。②若患者肿瘤具有较高的位置,在腹腔镜可视下将远端结肠离断,不需要经肛外拖可将手术操作完成。③若患者肿瘤直径超过6cm,肛门拖出困难,不主张采用此手术[2]。④BMI指数超过30,系膜肥厚。此次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病理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次数与参照组数据比对判定P值小于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此外,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4%低于参照组的25.8%,上述结果充分证实了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更具优势。

附表 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与直肠前切除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经上研究总结,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可获取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肠系膜肛门直肠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内脱垂性便秘1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