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柳
【摘要】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1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行MECT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59例患者中有2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5.72%(25/159),不良反应占比从低到高依次为记忆障碍、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恶心呕吐、呼吸恢复延长、发热、头痛、烦躁不安。结论: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较易发生不良反应,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防治此类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856.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163-02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在通电治疗前,预先注射适量肌肉松弛剂和麻醉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和全身放松,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1]。目前ME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中发现仍有头痛、发热、心慌、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1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MECT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发生的原因及有效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采用MECT治疗1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118例,女41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7±5.29)岁;病程2.00~15.50年,平均(7.46±1.50)年;首次发病年龄16~31岁,平均(25.18±5.34)岁;MECT治疗次数10~16次,平均(12.65±1.50)次。
1.2 MECT治疗方法 治疗前1d嘱患者禁食禁饮6~8h。治疗前排空膀胱,取下发卡、义齿,解腰带、衣扣,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面罩给氧。治疗前30min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给予阿托品0.5mg、丙泊酚2mg/kg缓慢静脉推注,观察患者眼球固定、睫毛反射消失、无应答后,在10~15s内静脉推注50~80mg 0.2%氯化琥珀酰胆碱,待其呼吸变浅、变慢时,在患者四肢肌束震颤结束后,接通戴于患者两侧颞部的电极进行电刺激,通电频率、电量及时间根据患者年龄、是否服用抗癫痫类药物、应用的麻醉诱导药物决定,通电结束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意识、呛咳反应恢复后后停氧允许离开治疗室。
2 结果
159例患者中有2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15.72%(25/159),其中记忆障碍各2例8.00%(2/25);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恶心呕吐、呼吸恢复延长、发热各3例12.00%(3/25);头痛4例16.00%(4/25);烦躁不安7例28.00%(7/25)。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159例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有烦躁不安、头痛、发热、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恶心呕吐、呼吸恢复延长、记忆障碍等。其中7例出现烦躁不安,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首,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大脑受到电刺激后导致耗氧量增加,局部脑细胞短暂性缺氧,脑代谢障碍使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烦躁情绪,表现为不断翻身、坐立不安、无意识摸索等动作[2]。头痛发热是MECT治疗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电刺激两侧颞肌引起脑血管收缩、麻醉药的作用和静态电阻值升高等导致患者出现头痛,且头痛随着电阻值的进一步升高逐渐加剧;发热可能与患者自身体温调节中枢相对敏感,电刺激时下丘脑体温调节点发生变化,释放多巴胺等物质而出现发热症状[3]。呼吸恢复延长可能为患者对麻醉药物过敏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过度使用所致。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可能与患者电刺激后腺体分泌紊乱中枢抑制所致。恶心呕吐是由于电刺激时激活迷走神经、交感肾上腺系统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而引发。记忆障碍是暂时性的,时间较短一般于治疗1周后自动恢复,原因可能是电刺激致患者脑组织结构改变、中枢受到刺激有关[4]。
3.2 护理
3.2.1 治疗前护理 ①健康教育:治疗前应加强患者MECT治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通过一对一讲解、发放健康宣教小手册、团体PPT授课、观看视频等方式提高患者对MECT治疗目的、原理、安全性、先进性,治疗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不良反应和护理等知识的认知,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恐惧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②患者准备:协助患者完成胸部X片、心电图检查、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无治疗禁忌症。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药物使用史、过敏史,当前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情况。治疗前晚,遵医嘱指导患者停服碳酸锂类、抗癫痫类、安定类药患者在生物,避免术后呼吸恢复延长的发生。
3.2.2 治疗中护理 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神志、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并做好记录,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严密监测呼吸道分泌物状况,治疗过程中给予头后仰、提高下颌关节、颈后垫沙袋等以开放气道,防止呼吸道过多分泌物阻塞引起窒息。治疗中保持输液通道通畅,备齐抢救器械和药品,做好抢救准备。严格遵医嘱用药,防止给药剂量错误、顺序颠倒、推注时间过快或过长,观察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和患者反应,及时调整脉冲电刺激能量,掌握通电时间,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3.2.3 治疗后护理 ①体位护理:治疗结束患者生命体征平衡后,可将患者移出治疗室,转往观察室监测病情变化,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呼吸及呼吸道分泌物情况,若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必要时予以吸痰。出现躁动不安者,护理人员应床旁监护,加床栏,必要时进行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受伤或坠床,待患者意识清醒、躁动症状消失后再解除约束。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由观察室可自行走回病房,但需陪人扶持陪伴。②病情观察及护理: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采用呼喊、痛觉刺激、对话、指导患者定位动作或睁眼等评估判断患者意识清醒情况。③饮食护理:为避免治疗残余麻醉剂影响,患者神志清醒2h后给予豆浆、牛奶等流质,以避免窒息发生。2h观察无异常后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④并发症护理:治疗后出现发热的患者,一般24h内体温会自然恢复正常,若体温持续>38.5℃应报告医生给予冰敷等物理降温处理。出现记忆障碍患者医护人员及时予以心理护理和适当提醒,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極情绪。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在治疗结束后会很快消失,无需特殊处理,若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呼吸延长患者检查本次使用的肌松药、麻醉药剂量并做好标记,下次治疗时应慎用。
参考文献:
[1] 莫亚莉,夏泳,金曼,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传体记忆及疗效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28(3):250-254.
[2] 庞娜,石丽杰,张威,等.静注艾司洛尔预防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良反应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114-115.
[3] 王志民,王帅,齐向东.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1):113-115.
[4] 赵敏强,林泽敏,郝睿,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2):1359-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