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常态课中的渗透

2019-10-15 16:12廖志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渗透

廖志华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开展逐渐确立人生价值观,对身边的事情产生相应的情感感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分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探究家国情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渗透

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授学生法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品质、精神素养的公民。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多的人文哲理与文化底蕴,并引入很多历史人物,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合理剖析教材内容设置目的,合理引入并渗透家国情怀,通过典型人物的引入,为学生树立相应的榜样,以英雄人物的事迹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一、道德与法治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学生褪去幼稚,逐渐开始萌生个人感悟,对于一些事情都会萌生相应的情感与体会,并在透过社会逐渐建立人生价值观,树立相应的人生态度。当然,学生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因此通过道德与法治渗透家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于學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家国情怀的渗透,学生会受到正向的引导,产生情感共鸣,可以增加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荣辱观以及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初中生是以后国家的希望,培养学生相应的家国情怀,对于未来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家国情怀是现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它以某种关系增强个人与国家的附属感,引导学生饮水思源,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树立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促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有助于和谐美满家庭的建设。

二、家国情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适度解读教材,明确内容意义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家国情怀的培养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有着重要的关联。家国情怀主要包括孝道、仁爱、爱国,这些情怀看似分离,实则相互交融,相互关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全面渗透相关情怀,既要引导学生倡导孝与忠,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为更好地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经典诵读与古文释义等方法解读这些经典语句。通过经典诵读,学生逐渐对这些对仗工整、激昂的语句产生兴趣,并且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开始逐渐理解相应的意思,会从内心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自豪感与自信心。其次,还要注重释义,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经典,本意是如果每天能够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学生很难通过诵读理解相应的意思,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相应的释义,解释句子的意思。为渗透相应的文化,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经典语句的出处;并通过语句为学生阐述为人、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怀。

(二)引入典型人物,剖析人生价值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每一章节都有传统文化经典的涉及,如同星星之火,如果教师能够应用得当,必当燎原。这些经典的历史人物,之所以流传的这么久远,在很多年以后仍然能被世人传唱,自然与其具备的正确的价值观、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家国情怀资料,剖析经典的历史人物,利用经典故事,培养学生相应的家国情怀。教材中引入的大量经典名句,其背后又涉及着较多的人文故事。在长久的历史流传中,一些故事的本质逐渐发生改变。作为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分辨能力,不能人云亦云。这关系着众多学生对经典语句以及故事的理解,要在教学中认真探究典故的出处。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教学情境可以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与教学情境共鸣的强烈情感,从而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贴切。学习情境通常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为能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活事件或者情境,并且在生活情境中包含着各种强烈或含蓄的情感因素。因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在纯粹的认知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相应的缺陷,促使知识的学习成为一种囊括体验情感的属于综合性质的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激发学生个人情感与感悟的视频与音乐,创设良好的情境,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中,萌生感悟与体会。比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时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在网络上搜集缉毒、打击犯罪、抗震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相关的视频,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内心会萌生相应的体会与感悟,意识到作为中国公民应当全力维护国家利益。

(四)开展实践活动,获得体验感悟

理论课堂的开展知识在理论的层面上提升学生认识,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为加强学生的实际感悟,应当打破理论知识的束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先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的意识。首先引导学生从家校生活做起,引导学生尊重孝道,孝顺父母,让学生等级家庭成员的生日信息,以便家庭老人或者长辈在过生日时送出祝福。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为家庭做家务,参加家庭大扫除等。然后,在学校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大扫除,倡导学生在学校乐于助人等。通过小事让学生认识到做好事的乐趣,以此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品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渗透传统文化,适度为学生解读教学内容,明确学习内容的本质意义;引入典故故事,通过故事加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与感悟;引入典型人物,合理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怀,并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此不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传统美德;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李彬,涂小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科学咨询,2018(11):81-81.

[2]王家洲[1],李布天[2].国学资源在《道德与法治》常态课中的有效应用[J].生活教育,2018.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渗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