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

2019-10-15 04:41张学齐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不良反应阿司匹林

张学齐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不同用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100mg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300mg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用药,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不良反应;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01

目前,在脑梗死治疗中主要以抗血小板活性为主,阿司匹林为常用抗血小板活性药物,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但目前关于用药剂量还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剂量用药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1]诊断标准,发病入院时间<72小时,入院前未服用抗感染、抗凝剂及糖皮质激素药物,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脏病、肝肾疾病、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疾病、脑肿瘤、精神疾病患者;按照不同用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14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最小年龄52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62.5±4.1)岁;病程3~22小时,平均病程(12.5±0.6)小时;观察组(25例)12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60.5±4.3)岁;病程3~20小时,平均病程(11.5±0.8)小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表现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脑细胞保护剂,静脉滴注胞磷胆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对血压进行控制;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生产企业: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39),空腹口服,每天1次,每次100mg;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司匹林,每天1次,每次300mg;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周,用药期间如出现血压升高、腹部不适、反酸症状,可每天服用20mg奥美拉唑。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价: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60%,病残程度<2级;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30%,病残程度<4级;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30%;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观察两组胃肠道刺激症、大便隐血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比较行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25例):11例为显效,10例为有效,4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84.00%(21/25);对照组(25例):7例为显效,9例为有效,9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64.00%(16/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0.3950,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25例):1例出现大便隐血阳性,2例出现胃肠道刺激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3/25);对照组(25例):2例出现大便隐血阳性,2例出现胃肠道刺激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4/2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X?=0.6645,P>0.05)。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高发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主要因血小板活性升高,出现早期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管内皮细胞损伤、脑动脉管壁粗糙、血小板聚集、管腔狭窄均可能致使患者血管腔阻塞加重,脑血液供应出现异常,缺血区域出现半暗带动态生理性和病理性损伤,最终诱发急性脑梗死[2]。发病后6小时患者体内出现大量自由基,引发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神经细胞内钙超载等瀑布式连锁反应,致使患者神经系统损伤。阿司匹林属于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机体血栓素A2形成具有良好抑制作用,达到抗血小板、神经功能保护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急性脑梗死早期、晚期临床症状,且环氧化酶-2抑制剂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影响,风险低,耐受性好,患者接受度更高[3]。小剂量阿司匹林药物浓度较低,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且服用后对患者机体产生刺激,存在大便隐血、胃肠道刺激病症等毒副作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抗动脉硬化、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抗自由基、抗氧化、机体炎性反应抑制效果更好,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對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大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用药,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梁茜茜,张庆,李莉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6):1446-1448,1467.

陆伟恒,罗成宏,廖成钜等.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1):3615-3618.

赵华,龚道恺.阿司匹林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21):1934-1936,1941.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不良反应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