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万红
摘 要 在落实语言类学科的教学目标时,笔者认为,我们要从“阅读”这一点进行切入。对于中学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语言类知识的过程中,既可以搜集丰富的信息,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拓展自己的见识,从“小我”思维习惯转变为“大我”思维习惯。笔者认为,中学学生需要获得这种学习空间。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更需要以“阅读”为切入点,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展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素养。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培养;阅读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8.1,H09,C961,A,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9)28-0156-01
随着课程改革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质变,而学生身处的学习空间也发生了质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教育者会为学生的学习留出更大的空间。笔者认为,社会发展需要教育者与学习者做出这种转变。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为学生构建新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在为学生奠定学习基础之后,让学生参与未来教育平台的构建。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关键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将“阅读”作为中学学段语文教学的关键点,通过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拓宽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帮助学生生成核心素养。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让学生用“心”去触摸文章的内涵
在学生完成写作活动时,有的可以写出触动读者心弦的作品,而有的人只能写出语句通顺的作文。为什么会如此?在笔者看来,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写出真情实感,没有把“内心”展露给读者。反之,在完成阅读活动时,我们如果不能用“心”去阅读,再美的文章,我们阅读起来也“味同嚼蜡”。因此,笔者建议,在引领中学学生参与阅读活动时,我们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思想。如文章作品丰富的意蕴,存在于字里行间,隐藏在文字背后,存在于空白处留下的巨大审美空间之中。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应首先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而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读”这一环节。不论何种文体,课堂上要每篇必读,可以吟诵、默读、朗读,在读中思考理解,并学会圈点批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情味,要从停顿和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课文中,随着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的“复活”,必然会触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握全文内容,受到艺术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二、让学生用“思维”完成阅读活动
在引领学生完成阅读活动时,人们总觉得学生能做的就是“接受”,它是另一种“灌输”方法。但事实上,笔者认为,阅读活动其实是一种“共融”活动,学生在其中投入思维、情感,才能读好,才能生成。基于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我们需要注意融入问题教学法。如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三、让学生用“整体观”来把握阅读内容的主线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往往是“形散神不散”,通过各种细节描写,叙述各种小事来反应一个“中心思想”。基于此,笔者认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整体观”来把握文章的主线。如一篇课文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从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上形成一种整体美。古人云:“倾城宜通体,何来独赏眉。”所以教师要在充分领略这种整体美后,再引导学生来感受这整体美。让学生喜爱这篇课文,学生才会心甘情愿主动积极地学习它。
四、让学生“参与”阅读内容的讲解
在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时,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适度“放权”,让学生“参与”到阅读内容的讲解中来。当然,学生的融入不能是完全自主化的,他们要想成为阅读“讲解员”还需要得到教师的引导。如教师可以借助“阅读四步法”在文段中进行讲析指导,把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对学生训练可点面结合,讲析时面对全体学生,提问时重点指导学习组长,以便让组长讲析示范。课堂上由教师讲转变为学生讲,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教师还能准确把握学情,当即点评指导纠正。组长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可放手组长指导组员进行理解讲析,这样以点带面循序推进,全体学生就会在较短时间内对阅读分析由抽象记忆到理解,进而形成初步的能力。
五、让学生“讨论”阅读心得
在开展阅读活动时,“读”既不是活动的开始,当然也不是活动的结束。在学生读完之后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不断地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如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
综上所述,在中学学段开展语文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阅读”入手,让学生在人文氛围浓厚的学习空间中,迅速的搜集信息,分享信息。笔者认为,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促使学生能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同时增长见识;在吸收的过程中,同时不断地生成个性化的想法。由此可见,让中学学生拥有阅读能力,才能逐渐养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波,刘楚群.母语教育功利化的突围:高考语文单独划线[J].读写月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