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浅谈

2019-10-15 00:04李强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教师应过程数学

一、引言

自从教育部颁发新的教育改革指令后,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开始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和改革,希望能够达到教育部要求的教学改革的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是非常不利的,而小学生更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只有切实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才能够为学生们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师生关系和谐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

古人云“乐思方有思泉涌”,创新教学的首要条件是要做到教学民主,力求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创建更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思维敏捷、心情舒畅的学生方能激发出智力、非智力的创造性。有位苏联学者曾说过,“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营造生动又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毫无思想负担的条件下与他人大胆、自由地商讨问题,在反驳与论证的过程中证明自己的观点”。正如曼德勒的观点所表达的,只有生动活泼与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情绪更具备充满动机与知觉作用的正能量,这是一种可以维持、组织、引导行为的力量。也就是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当做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

罗杰斯的观点为,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构造自由畅达、无拘无束的空间,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怀有平等、尊重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们在感到心情愉快以后,容易开拓思维,激发更大的想象力,尤其考虑到小学生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喜欢上相应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热爱,让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自由展现自己的创新想法,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激发出学生的创新与想象力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前提是为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观点。在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交流是激发创新热情的手段

荷蘭的一位数学家的观点为,数学知识是经研究产生的,并非老师教出来或者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可以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好合作教学,即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查缺补漏、集体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给学生做评价时,应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大大提高合作的学习质量。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即为学习,因此学生主动参与这个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满怀激情、更加专注地学习知识。

(一)独立思考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的一个过程,而非单纯的积累、接受。教师在教学遇到这类问题时,应意识到:因为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结果判断、思维过程皆不同。所以教师在考虑到每个学生个性上的差异后,应尽量令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自行选择研究方向,从而做到独立判断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小数除法的教学中,可以先举一个简单的正式除法的例子“=4”,那么,教师就可以举出一个“ =”的式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0.8相当于是8缩小了10倍,0.2相当于2缩小了10倍。那么“ ”是不是可以改写成一个别的整式的除法问题,是不是可以改写成“  =4”,这个式子就相当于一个整式的除法。在这个阶段,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并引导学生作出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整,从而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抉择。

(二)合作交流

例如,在小学小数乘法的过程中,可以由简单推至复杂,小学生在2年级时就曾经学过乘法口诀“1×1=1、2×2=4”,一直到“9×9=81”,那么,教师可以提出“0.9×0.8=?”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后作出解题思路,由教师给学生分组进行组内讨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用不同角度、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精妙之处。例如,“0.9可以进行分解,分解成9×0.1”,“0.8可以进行分解,分解成8×0.1”,那么,原来的那个式子就可以写成“0.1×9×0.1×8=0.72”分组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思考,这样一来就可以集思广益,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性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仅专注于合作学习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丰富自己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还能让知识在相互讨论中得到升华。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在讨论与合作的过程中与彼此的了解,从而达到反思自我的效果。在面对他人给予的建议时,学生应努力展开综合性分析,丰富自己的理解层面。当学生完成合作任务以后,教师应适当对学生作出鼓励性评价,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能力,让学生更加充满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稳定的小组合作学习关系。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大背景下,教师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应努力将其“数学化”,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将知识与数学相结合,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的道理。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养成经常使用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习与应用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此同时,为了让教学更加生活化,教师要适当结合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现数学的奥妙,从而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广阔,学习效率更高。除此之外,遇到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应努力将其生活化,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

参考文献:

[1]罗南南.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新课程·小学,2019,(6):44.

[2]程为喜,王国平.浅析如何有效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J].速读(下旬),2018,(12):71.

[3]鲁朝艺.浅析如何有效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9):62.

[4]姜立刚.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 的三大线索[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10):31-34.

作者简介:

李强,1987.04,男,汉,四川.双流,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数学课程改革,单位:成都天府新区新兴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过程数学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错在哪里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