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市南康区实验小学 林 泉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因追求“教学”质量而忽视了“教育”质量,形成一种培训式的缺“德”教育,使道德教育缺乏力度及实效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让每个教育者都在努力寻找进行有效德育的方法,促使道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校也针对德育容易缺乏实效性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反思和探索,在寻找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结合点的同时,开创了一条让道德教育从“心”开始的新思路。
道德教育归结于一点,那就是育“心”。心——人人都有,但有善良、邪恶之分。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会关心、“澄”良心、献爱心。
关心、良心、爱心——这就是我校德育教学的切入点。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最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做人准则。
“学会关心”教育的核心是“关心与做人”。让学生在关心身边的事与物的同时,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例如,我校在中、高年级开展的“关心家乡”活动,让学生在对家乡情况进行调查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关爱他人”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感受友情与亲情的同时,学会做人;长期开展的优秀文明班队的评比,更使学生学会关心集体,遵守公德。
为此,我们曾经进行这样一次调查:
(1)你知道巴西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共获得多少枚奖牌吗?
(2)当看到有同学因感冒而呕吐,你会怎样做?
(3)当你看到公共场所的一个水龙头没关,你会怎么做?
……
针对问题(1)占80%的学生回答知道。针对问题(2)表示愿意清扫呕吐物并送生病学生去医务室的占学生70%,还有占20%的学生说去报告老师,只有占10%的学生说“只当没看见”。针对问题(3)的回答更令人满意,占99%的学生回答会立刻关上。
本次调查结果证明,我校开展的“学会关心”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良知,但良心有蔽晦、澄明之分。德育教育就是要让所有受教育者良心发现,良知澄明。
曾有一件令所有教育者痛心疾首的事情。一位小学生见到一位盲人,热心地上前为他引路,但却在一群小流氓的嘲笑声及威胁声中,把盲人引进垃圾堆中,那群小流氓恶作剧的笑,那小学生迷茫的眼神,使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德育不能失!
良知的蔽晦,甚至良心的泯灭,这正是学校教育在相当一段时期忽视公德教育的后果。虽有一些学校顾及了一点德育教育,但多半也局限于“听话”“守规矩”等方面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有甚者,正不压邪,歪风猖獗。
“行凭良心”,这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大目标,我校长期开展的“每日一省,每周一评”活动,就是使学生良知澄明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每周一评的活动上,树正气,驱邪风,让每个学生学会做一个有良心正派之人。
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它始终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古往今来,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有爱国之心、爱人之心。
为培养学生的爱国心与爱人心,我校开展了各种“爱心活动”。如以“喜迎十九大——看今朝”的书画展览和“弘扬爱国大精神,树少先队新形象”的演讲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以“三八”妇女节的“我让妈妈露笑脸”“五一”劳动节的“今天我当家”、重阳节的“回家看看”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爱人之心,让学生在爱心中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我国爱心活动更是高潮迭起,“爱心工程”比比皆是。乘着这大好东风,我校的献爱心活动也是有声有色,“为灾区献爱心”“为孤寡老人献孝心”“为病者献爱心”等活动,使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献出真情,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在这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下,我校的爱心活动开香花,结硕果。
以道德情感为中介,沟通思想道德与行为道德,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为学生搭建心心交融的时空隧道。
道德教育决不能只关心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公德也不能只要求遵守而忽视感受。要使良好的品行永驻,只有注重真情实感的体验。如“关心他人”的活动,我们要求学生先感受生病之苦、失败之痛等等,从而使“关心他人”的教育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关心他人的神圣,这比大堆空而乏的道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品质。
德育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德育发展的不同需要,不断创设适宜学生发展的情境及氛围,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陶冶,并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充分展现,得到发展。如在一次班队拔河比赛中,学校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组织这次活动,大队干部都十分兴奋,出谋划策。班队委也尽心尽力,选拔运动员。在比赛时,班队之间、学生之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友爱精神,活动举办得十分成功。经调查,有75%的学生愿意参加自己组织的活动。
现实中,单方面的说教、灌输已越来越“不适时宜”,创设情境,才更有利于学生德育的形成,使学生更和谐健康地发展。
“我们要努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会关心、有良心、献爱心的新一代公民。我们将创设情境,感化你、打动你、熏陶你、发展你,提升你的道德水准和人格境界。”这是我校校长郑启开在“做个合格的小公民”的演讲会上的一段讲话,更是我校开展“公民道德建设”以来全体教师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