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侯婷 通讯员 徐宁 郭轶敏
1000 千伏锡盟—山东特高压工程。 (徐可 摄)
1898 年,齐鲁大地的第一盏电灯照亮了胶州湾畔。至今,山东电力工业已经书写出100 多年的历史长卷。
百年沧桑,百年巨变。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山东电力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山东电力干部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改革突破、追求卓越、永创最好的发展之路。
千疮百孔、残旧不堪,用“破烂摊子”来形容旧中国遗留给山东的电力工业并不为过。新中国建立后,山东电力工业迎来了第一轮发展曙光,当家做主的电力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迸发出极高的劳动热情,山东电力工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铁军精神”初步形成,“工业学大庆,电力学山东”开始在全国叫响。
解放前,山东电力各地电厂均是孤立运行,通过直配线路向用户供电,没有调度机构,电压等级也不统一,农村用电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一五”时期,山东加强了电网建设,1957年,山东第一条110 千伏神济线(淄博神头—济南)投运,建成了山东第一个跨地区电网——鲁中电网。
1960 年5 月,五莲县电业所工人设计制造的10 千瓦发电机及配电盘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全省技术革新成就展。毛泽东主席视察时对他们的创造经验给予热情鼓励,他握着工人宋学林的手说:“你们真了不起!”
上世纪70 年代,在极其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山东电力排除“文革”干扰,做到“班子不散、队伍不乱、施工不停”,以永不服输的劲头和永争第一的气魄,加快电力建设,有效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为基本特征的“铁军精神”逐渐形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山东电力的“传家宝”。
电网建设方面,1973 年,淄博110 千伏魏家庄变电站扩建成220 千伏变电站,成为山东省第一座220 千伏变电站。1975 年,建成投产由淄博魏家庄经辛店、潍坊至青岛的220千伏输电线路,青岛、潍坊电网与鲁中电网联在一起。
电源建设方面,1972 年,山东省第一台超高压12.5 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莱芜电厂建成投运。1973 年,山东一年建成3 台5 万千瓦机组,创造了当时全国电建最快速度。1974年,山东电建在辛店电厂一年建成2 台10 万千瓦机组,创造了一年建成“双十万”的记录。1975 年,全国火电基建单位工业学大庆座谈会在辛店电厂工地召开,山东电力“全局一盘棋,共同抓建设”的基建经验初步形成,在全国推广。
“苍鹰眼、兔子腿、橡皮肚子、骆驼胃”是对那个年代线路工人的风趣描述。上世纪70 年代末期,《工人日报》刊登长篇通讯《电建铁人——刘光富》。山东电力劳模刘光富常说,“是工人就要干活,为国家多做贡献”,以“活着一分钟就拼上六十秒”的精神,一年干了500 个工作日,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改革开放大潮,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供不应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山东电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秉承“铁军精神”,深入贯彻“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工作方针,在整顿和改革中不断加快电力发展速度,山东电力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
上世纪80 年代初期,为了解决电力基本建设资金不足、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山东电力首先提出集资办电的思路,即中央与地方合资办电,1984 年,全国第一个中央和地方集资电厂——龙口电厂投产两台10 万千瓦机组。1985 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视察龙口电厂时为其题词:集资办电,全国首创,满发稳发,保证安全。集资办电打破了“国家独资办电、千家万户要电”的格局,加快了电力发展速度,长期缺电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集资办电经验在全国推广。
山东电网从1973 年建成第一条220 千伏线路伊始,220千伏电网逐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改革开放以后,山东电网按照“三口一中心”(坑口、路口、港口及负荷中心)的战略布局,积极适应省内“南电北送”“西电东送”的现实要求,发挥整体优势,加大投资力度,1980 年全省实现了统一联网,1986 年建成第一座500 千伏变电站,在山东电网建设史上实现了大跨越。
“不问吃、不问住、不问钱,放下行李先干活。”只要一个命令,点谁谁到,自带工具和行李按时报到,这是那个时期山东电力基建队伍的鲜明作风。1982 年,全国电力基建会议在十里泉电厂工地召开。李鹏同志在会上把山东电力基建经验总结为“三句话一个精神”,即一把手带头抓基建,整个班子都抓基建,把基建和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山东电力同志就有这么一种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上世纪80 年代初,为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决定引进国外先进火电设备制造技术和电站设计技术,首台“双引进”的30 万千瓦机组定点在石横电厂建设。山东电力积极学习、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迅速提升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山东电建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引进的第一个大型核电建设工程。1988 年,山东电力中标建设该核电站常规岛项目,第一次成功进入国际电建市场,兑现了“干好核电站,为山东电力争光,为山东人民争光,为中国人民争光”的光荣承诺。
深入开展“彩虹工程”。资料图
上世纪90 年代,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中,山东电力以事业统一思想,以工作统一行动,自我加压、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坚持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管理,创造了“九五”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电力企业创新发展之路,成为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九五”期间,山东新增大中型发电装机506 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的1/4 还多,解决了全省多年缺电问题。到2000 年,山东省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824 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914.7 亿千瓦时。“九五”是山东省新增装机规模最大的历史时期,山东也是该时期全国新增装机最多的省份。
由于历史、地域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全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94 年底,全省仍有 11 个地市 64 个县(市)的 62 万农户没有用上电。山东电力领导班子把解决农民用电问题作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项政治任务,发出“户户通电”总动员令,1996 年2 月18 日,随着临沂市费县方城镇西红峪自然村8 家农户合闸送电,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户户通电。1998年起,国家启动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山东是全国工程量最大的省份,山东电力上下发扬“户户通电”精神,精心组织,统筹推进,有效提升了农村供电质量。
“彩虹工程”是继“户户通电”之后,山东电力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又一项生动实践。2000 年1 月,山东电力向社会郑重宣布实施“彩虹工程”,拿出1000 万元人民币,设立行风建设举报奖励基金,花钱买批评、买意见、买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与客户之间架起了理解、沟通、信任的“彩虹”。“彩虹工程”极大地转变了电力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行风建设实现根本好转,成为齐鲁大地家喻户晓的服务名牌。
进入新世纪,山东电网开始全面实施“外电入鲁”战略,2005 年3 月1 日,联接500 千伏河北辛安变电站和500 千伏山东聊城变电站的辛聊双线成功投运,标志着山东电网与华北电网正式联网,山东结束独立省网时代,融入全国电网,“外电入鲁”自此拉开序幕。2006 年3 月19 日,国家电网公司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山东电网“十一五”发展会谈纪要》,开创了政企协作、共同推动电网发展新模式。2011 年2 月28 日,±660千伏银东—山东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双极投运,山东电网接纳外电能力提升到750 万千瓦,有力保障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电力供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山东电网建设进入“特高压”时代,供电服务聚焦“获得电力”指数,企业发展开启“党建统领”新征程,广大干部员工以“扛就扛红旗、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精气神打赢了一场场改革发展的攻坚战。
2016 年6 月,山东首个特高压工程——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山东电网由此迈入特高压运行时代。经过多年的建设,今天的山东电网已初步形成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通过“两交两直”4 条特高压线路和3条超高压线路与华北、东北、西北电网相联,最大受电能力为2300 万千瓦。同时,针对配农网薄弱的问题,国网山东电力积极实施配农网改造升级,2017 年,山东机井通电数量居全国首位,惠及1401 万农民。
今年年初,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开启了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宏伟蓝图,国网山东电力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态度,高标准编制公司建设方案,主动申报专项试点,先后与济南、青岛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济南汉峪、青岛古镇口等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能源互联网“山东样板”。加快智能运检体系建设,率先建成全国首个配电物联网配电室,形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示范推进样本。
在多年实施“彩虹工程”的基础上,2015 年,山东电力突出“你用电,我用心”服务理念,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大服务”机制建设,电子化服务范围、线上业务受理率、“多表合一”用户数等业务指标居全国前列,连续多年获全省九大公共服务业公众最高评价。2018 年8 月,山东电力发布《山东省简化获得电力专项行动方案》,强化与政府部门协同联动,着力打造以“一窗受理、一证办电、一网通办、一链审批、一次办结、一键评价”为特点的办电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山东省2018 年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电力”指数居各行业营商环境评价第一名。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党的十九大以来,国网山东电力坚持抓党建促发展,高质量创最好,落实“旗帜领航·三年登高”计划,加快构建“三型一化”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把公司党建优势转化为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保电、“护网2018”国家级网络攻防演习、潍坊抗洪抢险攻坚战中,分别实施“旗帜领航·电靓青岛”“旗帜领航·护网先锋”“旗帜领航·电靓灾区”行动,打赢了一场场大仗、硬仗,实现了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同向聚合、相融并进。
70 年栉风沐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网山东电力干部员工将不忘来时路,整装再出发,继承发扬老一辈电业人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新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奋勇争先!
1984年12 月, 全国第一个中央和地方集资建设的电厂———龙口电厂建成投产。资料图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供电人员在奥帆中心开展保电演练。(王者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