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勤
[摘 要]文章通过剖析思想政治课典型教学案例(贺州高中廖建秀老师所上的人教版思想政治第四单元第十课《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探寻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如何知课程性质、知教材、知学生、知教法、知课改理念、知时代主题、知学法指导,才能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落地生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2-0040-03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只有紧密结合社会实践,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才能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这个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学科性质和学科任务决定我们理应成为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理应成为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播种机”。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这些新理论、新论断、新任务和新举措既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打破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容量等限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下面以贺州高中廖建秀老师所执教的人教版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课《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为例,探析如何使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一、教学实录
以十九大的视频作为导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节课,我们将从三个篇章来学习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首先我们通过《厉害了,我的国》的视频片段来感受国家近五年来的历史变化。
第一篇:看变化·说成就·找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视频谈谈国家和我们身边在这五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谈了自己亲历的变化和身边发生的变化,如飞机、高铁等交通设施发展迅速,农村街道等地的卫生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教师:感谢同学们的分享,那我也想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我感受到的变化。(展示中国、贺州、钟山、本校发展变化的图片)
教师提问:大家看到的以上变化,分别是属于哪些方面的?
学生:经济、环境、科技等。
教师归纳: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那么,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结合课本知识,思考这个问题,完成表格。
教师归纳:近五年我国各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注重质量和效益;党和国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这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根本性的。
第二篇: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
教师:刚才说到的那些变化,都说明了我國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而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请大家思考一下,新时代变与不变的是什么?
学生:变的是主要矛盾,不变的是国情和基本路线。
教师: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仔细,一下就找到变与不变的地方,那么,如何去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请大家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每组选一个角度来分析说明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哪里。计时3分钟,小组长做好记录和发言准备。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结合生活实例,分析说明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哪里”。
学生分享,教师板书展示:城乡的收入差距大、不同省市人民的收入差距大、教育资源不公平、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大、基础设施不均、科技发展创新不足等。
教师:同学们展示了很多关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可以对其给予分类归纳。发展不平衡有区域、城乡、群体、行业等方面的表现,发展不充分有创新能力不足、质量效益还有待提高等方面的表现。
教师:好,问题找出来了,那要如何解决呢?
学生: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要准确把握两个“没有变”,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教师板书归纳我国主要矛盾变化对发展的新要求:①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②准备把握两个“没有变”,即基本国情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三篇:展明天·畅未来·迎辉煌
教师:读懂了主要矛盾,也就读懂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落到实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清晰勾勒出了奋斗目标的总蓝图和时间表。
教师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时间表和宏伟目标?
到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 ;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在这基础上,又再奋斗15年,到2050年,我们的目标是 。
教师:这是“两步走”,还有“两个一百年”,2021年是建党一百年,2049年是建国一百年。经过我们努力的奋斗,到2035年我国就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们的生活会变怎样呢?请同学们从经济、生态、生活等方面思考。
教师:到2050年,把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五位一体来回答。
教师:总之到那时,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我们也会遇见更好的自己。那么,请大家畅想一下未来的自己。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畅想未来,然后各抒己见:高科技产品进入普通家庭、普及12年义务教育、平常家庭可以随心所欲出国旅行……
教师:大家畅想的未来都很美好,要想实现美好的未来,现在就要努力奋斗。最后,我们对今天所学的内容做个小结,请大家以知识树的形式,勾画出我们本课的知识网络图。
学生自主完成本课知识体系的构建。
手机反馈学习效果,教师点评。
结束语:给未来的自己一句话,看看那时能否实现美好的愿望。
二、课例评析
1.知课程的性质,促进政治认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方案(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學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授课教师正是通晓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展示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成就和个人生活的变化,直面我国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分析解决主要矛盾的策略及办法,描绘“两步走”目标、“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美好蓝图,从而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培养学生以祖国为荣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情感,促进政治认同。
2.知教材,促进政治认同
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梳理教材的逻辑关系,凸显教学主线,准确把握该课的重难点。如授课教师在讲授该课时共有三个篇章,第一篇“看变化·说成就·找原因”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二篇“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引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第三篇 “展明天·畅未来·迎辉煌”描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美好的蓝图。以三个篇章为主线,使学生能整体把握本课的总体逻辑结构、知识脉络,清晰地了解我国当前经济生活的时代背景,全面、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乃至将来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重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通过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分析说明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哪里”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这一重点知识,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党十九大精神要“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从而达成三维目标,促进政治认同。
3.知学生,优化教法,促进政治认同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该课授课教师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优化了教学设计,采取了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设问—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回答—教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等环节,让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入眼、入耳、入脑,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田。该课还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如在第二篇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明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在讨论中分析、碰撞、认识、辨别,最后做出理性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4.知课改理念,促进政治认同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普通高中新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也提到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的联系,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本课教学情境的设置都体现了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用当前热播的《厉害了,我的国》的片段来让学生感受国家近五年来的历史变化,并请学生结合视频谈谈国家和自己身边在这五年里发生的变化。教师与学生一同分享了感受,展示了中国、贺州、钟山及其所在学校的发展变化的图片,把教学根植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使教学更生动、更多彩、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国家社会的进步,进而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5.知时代主题,促进政治认同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2017年11月1日)明确指出,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本课遵循时代主旋律,以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事片段为导入进入本课学习,画面鲜活、主题鲜明、内容欢欣鼓舞,激荡滋润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促进了学生的政治认同。
6.知学法指导,促进政治认同
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到,要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以知识树的形式,勾画出本课的知识网络图。教师用手机反馈学生自主完成的知识树,有针对进行点评,教学生学会用树状图对知识脉络进行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落实教学三维目标,促进政治认同。
7.该课存在三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1)没有优化教学设问,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政治认同。如教师展示中国、贺州、钟山及其所在学校的变化图片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大家看到的以上变化,分别是属于哪些方面的?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和归因,却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升华情感,没有重点强调变化的原因“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从而不能引导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形成更坚定的认同。
(2)知识逻辑混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政治认同。如教师归纳我国主要矛盾变化对发展的新要求:①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②坚持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笔者认为第②③点不是新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知识逻辑理顺,应让学生理解不论是新要求还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都是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正确战略、决策和部署。
(3)教学没有回归到学生实际,知行不能合一,明理而不能笃行。如教师讲第三篇时,请学生畅想一下未来的自己。如果在这一环节中能设置一个具体表格让学生来完成,学生会更明确每个阶段国家目标和自己的年龄和任务,并思考现在的自己应如何为实现梦想付诸行动和努力,使自己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蜻蜓点水,为教而教,学生也不会盲目地为学而学,从而达到知行合一。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只有知课程性质、知教材、知学生、知教法、知课改理念、知时代主题、知学法指导,才能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促使学生以祖国为荣,真心实意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