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敦煌舞以其美轮美奂的场景,舞蹈演员曼妙的腰肢,以及多样化的舞姿深受观众喜爱,这也让其在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高等院校开展敦煌舞的教学情况也不断予以改善。
关键词:敦煌舞;发展现状;教学体系
一、敦煌舞的教学现状
(一)敦煌舞在培训机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一部舞剧《丝路花雨》风靡全国,改变了广大观众的审美观,开启了我国民族艺术大门,属于我国舞蹈艺术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作品。
当前,我国多地开展敦煌舞蹈培训与教育工作,从表面来看,各项工作开展的热火朝天,实际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不同的培训队伍中,师资存在很大差距,部分教师并不是专门从事敦煌舞教学研究,并不具备扎实的功底,只是根据视频资料学习了其中某一部分,就开展敦煌舞教学工作。
(二)敦煌舞在高等院校的教材、师资
在许多人看来,只要设置有舞蹈专业的学校,就应当开展敦煌舞教学工作,其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高的普及率。然而该观点并不正确,只有极少数的设有敦煌舞教研室或者专门从事其教学工作的学校与演出团体。只有少量关于敦煌舞研究方面的论文,专业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从内容方面来说,在构成敦煌舞特色的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就是其能够对人体重心进行打破。在开展敦煌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教师的示范,以及对有关背景知识内容的讲解,只有确保示范到位并确保有关背景知识内容讲解的准确性,才能使学生对动作要领进行更好的学习。
二、敦煌舞教、学的意义
敦煌舞有很广的文化背景,其敦煌学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敦煌壁画又是千年文化的体现。敦煌舞是艺术家们将敦煌壁画经过加工、编创呈现在舞台之上的舞蹈。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将它的教学体系做得更规范、知识体系做得更充实,知识框架做得更加全面,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学习真正的敦煌舞。
三、自己的总结与思考
(一)对特色进行明确
敦煌舞自成体系,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古代敦煌壁画舞姿体系是其主要来源;
第二,在历经一些创造性活动之后,其舞蹈语汇与规律,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与以戏曲、武术舞蹈为基础的中国古典舞存在明显差别;
第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比较深远、厚重。
(二)树立高标准
伴随着民族艺术的发展与进步,2009年,有关部门对敦煌舞进行了重新定位,其跻身于中国古典舞流派之中。敦煌舞作为我国古典舞的新生流派,其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因此,在开展敦煌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从基础的普及开始,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注重对表演型、研究型人才进行培养。
(三)对《敦煌舞教学法》的空缺进行弥补
对于所有舞蹈专业与专业必修课配套的理论课程而言,教学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只存在实践课程,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撑作用,那么教学工作都不够健全。
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文字性教材的指导作用,很难对该课程进行系统学习,也会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开设造成影响;对于教师来说,倘若缺失标准的统一教材,很难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合理性。所以,应当对《敦煌舞教学法》教材进行编撰,并且使其规范性与科学性得到充分保障。
(四)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1.对于舞蹈艺术而言,情感的表达是通过肢体这一载体来完成。由于敦煌舞自身具备独特的风格特征,加之,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基础内容抓起,这就对教师专业能力及示范准确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2.在开展敦煌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敦煌壁画的发展历史、壁画彩塑特征,以及与舞蹈形象有关的政治、宗教等方面知识内容进行掌握,进而使学生能够对敦煌舞根源进行了解。
3.在开展敦煌舞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现状的变化情况,强化开展创造性舞蹈教学。
(五)重视课程设计
由于敦煌舞蹈,不仅具备突出的风格性,并且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倘若只是对肢体训练进行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对敦煌舞蹈课程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在对舞蹈身体实践进行关注的同时,应当高度重视理论知识内容的掌握。总而言之,在开展敦煌舞课程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技术理论与艺术理论、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集体授课与个性培养结合起来,进而确保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史敏.敦煌舞蹈教程[M].北京嘉实印刷有限公司,2012.
[2]贺燕云.敦煌舞蹈训练与表演教程[M].上海书刊印刷有限公司,2009.
[3]高金荣.敦煌舞蹈[M].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
作者简介:刘文静(1996.2-),女,汉族,甘肃省酒泉市人,硕士学位,新疆艺术学院研究生院,舞蹈、中国民间舞蹈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