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智倍
摘要: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人们将现实的生活经历与生活感悟有效融合于自己的情感,音乐创作者与音乐欣赏者将通过音乐构建交流和沟通的渠道。音乐作品的创造与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感悟和个人情感存在直接关联,创作理念、音乐风格、声乐基调等都会对作品的表现力产生直接影响,不同的欣赏者能够从相同的音乐作品中获得不同的感悟,这也与欣赏者的自身情况存在直接关联。音乐鉴赏是艺术鉴赏的有机构成,鉴赏者的关照意识和审美范式将会对鉴赏结果产生显著影响,这对鉴赏者的鉴赏能力发展与审美意识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围绕音乐鉴赏的关照意识和审美范式展开分析与研究。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文化现象,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意义在于,音乐教学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达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还能使人们平衡协调各种因素的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实现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应是音乐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培养;感悟音乐
音乐是唤醒学生美好情感的良方,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欣赏课是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领悟音乐思想,把握音乐脉搏的主要方式。传统音乐欣赏课局限性强,加之手法未能符合大学生的能力需求,导致欣赏课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感悟”,“感”就是“感受”“情感”,“悟”就是“领会”“醒悟”。“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是音乐的特点,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的魅力所在。感悟既是手段、过程,也是目的、结果,通过感悟,学生发现音乐的美,体验丰富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因此,感悟应伴随着整个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生命。基于上述问题,合理融入智慧课堂理念,科学使用电教设备,塑造对比欣赏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感受不一样的音乐情绪,有助于他们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一)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能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一个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提高对音乐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音乐是人类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学习,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培养综合素质。
(二)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音乐教育中,突出的特点是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将听觉、视觉以及触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不仅可以拓展大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精神体验,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育即能给受教育者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还能使得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得到深入地开展,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最根本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尽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强,人格健全。但是在此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突发事件在高校也时有发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当前高等教育的质疑。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生活节奏快、成本高、就业难等压力带来的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成了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让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还可以从音乐中吸收到积极的生活因素,情感得到释放,心理状态也得到调节。这样,音乐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音乐源于生活,是人类最真挚、最自然的表达情感。从本质上讲,它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精华的继承。可见音乐教育也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大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能有效地拓展思维,激发生活热情,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欢快优美的旋律和健康深刻的思想表达的影响下,通过欣赏高尚的音乐,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身边的人和事。能够受到优秀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人文情怀的启发和影响,从而产生积极的健康、进步和活力感,对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高校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
(一)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悟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参与音乐欣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训练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以下几种做法行之有效。
1.用感性的示范,激活学生的音乐敏感音乐的敏感性是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良好反应,是陶醉于音乐的必要前提。众所周知,学生对熟悉作品的感受能力要比陌生作品强,因此教师要多示范表演,多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恰当地引导学生参与欣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帮助他们感受音乐,于潜移默化中激活学生的音乐敏感性。《故乡的亲人》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美国民歌,旋律中充满了远离故乡的人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我把乐曲《思乡曲》作为辅助教材,让他们欣赏体会,再结合讲述一些海外华人思乡爱国的故事。于是,学生音乐感觉的窗户打开了,动人的歌声中流露出淡淡的忧愁和对家乡的无限依恋。
2.创设情景,丰富學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是欣赏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伴随在整个欣赏过程,创设情境也是欣赏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画面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境”中生情,情境合一。欣赏《梦驼铃》时,我用多媒体显示大沙漠的风光,帮助学生想象沙漠的一望无际,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让学生在生动、协调的情境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遨游,在遨游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想象。
3.结合肢体语言,享受音乐的乐趣欣赏音乐,既可以是身静心动,也可以促身动心动。恰当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而且为音乐欣赏活动增添无穷的乐趣。欣赏管弦乐曲《卡门》时,同学们随着音乐声模仿斗牛士稳健有力的脚步声,把斗牛士步入斗牛场时的情景表现得栩栩如生。
(二)在探究音乐的过程中感悟音乐
探究音乐的过程是感悟音乐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表现音乐,张扬个性,开发潜能,增强自信心,养成探究音乐的良好习惯。
1.在个性化的音乐尝试活动中唤醒音乐的潜能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有一定的区别,探究音乐的过程体验也不会完全相同。他们设计歌曲的处理方案,总有好几种,有些虽然不是很恰当,但过程的参与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要保护学生这种在探究过程中感悟音乐的积极性,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个体的情感充分地表露出来,自由自在地探究音乐,在探究音乐的过程中进一步唤醒自己的音乐潜能。
2.在集体探究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和谐美美的音乐是和谐的。教学中分小组集体探究音乐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民主、开放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思维在进发,音乐语言在交流,音乐情感在碰撞。每个人都专注地聆听,仔细地体验,选择自认为合适的音乐表现方式。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时,我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同学们的情绪特别饱满。全班学生分成4组,每一组都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表现这首歌曲:歌舞组、节奏组、朗读组、综合组。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充满热情地设计表演形式,用丰富的想象力淋漓尽致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充分地感受到集体探索音乐的乐趣和成功。
(三)在创造的过程中感悟音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音乐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要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发现音乐,丰富情感,创造生活。
1.在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发现音乐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不仅要体验音乐,还要发现音乐。发现音乐并不是作曲,而是在原有音乐语言、情感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体验方式。例如,尝试改编教材上的速度、力度标记;用新的方式演唱;改编一些歌词的内容;为歌曲加入特定的节奏,使这些歌曲更具有韵律感……在这样的音乐活动中,学生的音乐感悟力会迅速得到提高,自信心也会不断加强。
2.在创造性的综合活动中涌流情感 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它们在审美意蕴、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贝厄特·雷默教授提出了“综合审美教育”这一概念,用其他的艺术(如美术、诗歌、书法等)来涌流自己对于音乐的情感。学生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时,除了在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意会歌曲的抒情优美外,他们还用美术来表达自己对草原风光的赞美之情。他们通过音乐感悟生活,再用艺术化了的生活来创造音乐,让流淌的情感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
欣赏音乐、探究音乐、创造音乐并不是完全独立的音乐活动,在教学中。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影响着学生的音乐情感。感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让我们在充满“感”动的音乐活动中“悟”出生命的意义,“悟”出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劉美琳,张东东.探析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智库时代,2019(30):210+232.
[2]陈璐.如何从音乐作品中感悟音乐形象——以《黄鹤的故事》为例[J].艺术评鉴,2019(7):46-47.
[3]李桂梅.音乐鉴赏中的观照意识和审美范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