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一次炫技的成功,故事的失败?

2019-10-12 12:21郭镕玙
艺术大观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

摘要:电影《双子杀手》是李安导演对于技术的执着再一次将他拉入了争议的漩涡。本文将从影片的故事主题以及人物塑造两个方面来浅析影片,找到其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炫酷的技术可能一时会赢得观众们的肯定,但是永远能让观众鼓掌叫好的可能还是打动人心的故事。

关键词:《双子杀手》;故事失败;人物塑造;炫技的成功

电影是以技术的发展为支撑的综合性艺术。对于电影技术的革新来说李安导演无疑是功臣。可是《双子杀手》的故事却不能说是成功的。李安导演在创作过程中过于追求电影的技术化从而忽略了故事本身,这也可能是其最大的问题所在。

一、故事主题缺乏新颖 叙事过于类型化

电影《双子杀手》的故事讲述的是即将退休的特工亨利在准备退休之际意外遭遇了一名神秘杀手的追杀。随着剧情的发展,亨利发现这名追杀者是被以前的同事反派人物克雷所创造出来的克隆人,年轻的自己——小亨利。随着真相的浮出,“我”与“我”的对决也正式展开。从电影的主题上来讲,整部片子延续了导演以往电影中对于父与子的紧张关系的探讨。

在电影《双子杀手》中虽然看到了一些导演的新想法和技术的革新但是从其本质来讲这部影片的主题还是没用脱离他以前影片所探讨的父与子关系的核心问题。李安导演的影片往往都能看到父亲对于孩子的不体谅,不理解等。而同时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地位也是逐渐崩塌的。例如在“父亲三部曲”中我们常常看到了父亲与子女之间彼此之间相互找寻如何相处的方式;子女拼命努力地想要获得父亲的肯定,可是却难掩彼此之间的距离等问题。而在《双子杀手》这部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到具有杀手男主亨利的基因继承的克隆人“小亨利”和一个对其具有养育之恩和却又是他制造者的反派人物克雷。在不知道真相的时候“小亨利”努力训练,努力完成任务希望得到一个父亲的肯定与关爱;但是克雷却仅仅是因为羡慕亨利的能力,克隆他的基因将小亨利带到身边,给予他作为一个父亲的“爱”。他的“爱”是隐藏着极其自私的欲望与目的的。小亨利可怜的被当作克雷实现自己的欲望的工具而已。所以最后当知道真相的小亨利会毫不犹豫地对克雷出手。对于小亨利来说父亲这一形象是被解构和放下的。在片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他对于父权的抵抗。而片中的另外一位“父亲”——亨利,他在面对“小亨利”时更像是在面对自己,他肯定“小亨利”的存在,也就肯定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所以他希望“小亨利”能有选择的权利、让他努力挣脱父权的控制。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与自由。

整部影片过于追求技术的革新和过于好莱坞式的叙事风格让整部影片失去了其个性化的风格,从而削弱了他个性化主题的展现,也失去了导演其个体的风格。这是电影技术再创新都没办法弥补的缺陷。

二、人物的塑造的本质

对于《双子杀手》的人物塑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我们先从技术层面来说,李安导演采用了CG还原技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克隆的“小亨利”,他与老亨利几乎一模一样。这也成了本片最大的亮点。这不仅给亨利和“小亨利”营造了一层表层的“父子”关系,而从更深层来说是却是本我与自我的反思。同时导演还实现了人物动作捕捉和动作表现。例如:摩托车追车和随后的近身搏斗的那几段戏。成功地实现了李安导演的表达意图。但是CG还原的“小亨利”的面部表情所传达出的感情略显尴尬。例如:“小亨利”与“亨利”之间的人物关系与情感的发展过程中,人物关系变化应该随着情感状态的变化。但是“小亨利”的情感变化过于单一了。另外“小亨利”与养父克雷的人物关系同样也是导演在情节的线索和情感的铺垫沟通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小亨利”情感变化的過于生硬,这么复杂的父与子的关系在这里却被削弱了。这难以引起观众朋友们感情上的共鸣。

其次抛开技术层面,本片人物塑造的本该是自我的建构。对“本我,自我,超我”的探寻。亨利是本我,一直在不断反思与自我救赎;“小亨利”是“自我”一直探寻着我是谁。而由技术所创造出来的更年轻的“小小亨利”只是作为“超我”的存在。他是冰冷的,无个人意识的。本片的重点是放在“小亨利”与“亨利”身上。也就是“自我”与“本我”的相互认识与碰撞。再加上拉康的镜像理论中对于主体的认同。使得亨利这一人物形象更为立体与复杂。就如他在影片中说“他不喜欢镜子”,但是导演就给他找了一面“镜子”。这个“镜子”更加年轻,更加强大,并且想要取代他。不得不说在人物塑造上李安导演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三、结语

从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故事》到如今《双子杀手》,我们可以看到李安导演正逐渐走向一条完全不同于他以前电影风格的电影之路。可是《双子杀手》的故事却不能说是成功的。李安导演在创作过程中过于追求电影的技术化从而忽略了故事本身,这也可能是其最大的问题所在。也成了自此观众们对其最大的质疑。

参考文献:

[1]刘文.拉康的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J].学术交流,2006(07):24-27.

[2]朱梦舒.《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中的欲望主体[D].中国矿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郭镕玙(199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剧影视编剧专业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戏剧影视编剧。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
现实百态,人物众生
论戏剧表演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浅谈话剧《油漆未干》中哈医生的人物塑造
忠义之魂的绽放
论反面人物塑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