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修辞视野下中国新闻奖漫画作品分析

2019-10-11 02:51包鹏程程粮君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意指隐喻符号

包鹏程 程粮君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技术的进步带来传播载体的变化,在传统的语言文本时代,语言符号是传播的重要载体,而随着非语言符号的增多,图片、视频等成为传播的新介质。海德格尔认为,视觉符号取代传统语言符号标志着图像时代的来临[1]。使用图像形式来进行议题建构可以有效地建立不同于传统文字形式的公共空间,可以通过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生动性的描述来传达信息。为了达到传递特定的信息的目的,一些图像会采用戏谑式、夸张式等特定的手法。与此同时,图像是诉诸于人的感觉器官,人们是通过直觉的感知来把握图像的。

视觉时代,图像成为时代的“主因”,但不同个体都可以对图像进行不同的解读,所以,图像成为人们进行话语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进行话语抗争的重要载体[2]。漫画作为图像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采用不同的图像符号以讽刺、幽默方式直击人的内心,令人发笑、也给人带来深思。纵观历史,新闻漫画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弱者争夺话语权的一种表达方式,不同时代的新闻漫画也是所处时代不同阶层的关系反映。所以新闻漫画中的视觉符号是对社会议题的建构,也是漫画创作者对底层社会的关注。而利用视觉符号进行图像的修辞传播也是新时代视觉修辞的使命与目标。笔者选取第23届到第28届总共六届获得中国新闻漫画奖的作品,从修辞对象、修辞方法和修辞目标进行视觉修辞分析。

一、新闻漫画的修辞对象

新闻漫画的文本是由一系列视觉符号组成的。分析漫画文本就是在分析其视觉符号的传播作用。在视觉传播中,符号组成一个个文本进行意义传播,在这个层面上讲,符号可以在单个层面和整体层面来发挥作用,例如漫画中的文字就是书面语言中常用的符号,文字本身也是一种符号,可以从漫画中的文字寻找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图文搭配是进行视觉符号传播的重要方式,比如宣传画、海报、墙画等,这些图像基本上都是一句话或几句话配上一副图,是传统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结合典范。但视觉修辞却能够系统地分析文字和图像如何相互作用,通过视觉元素提高情感诉求,从而增强说服性信息的影响[3]。视觉修辞也是一种分析方法,可用于识别和解释它们提供有说服力的内容(即论证)的方式。在图像时代,视觉修辞的作用承载着传统修辞学的任务——劝服,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定义就是一门劝服的技艺。在新闻漫画的视觉修辞中,将社会议题化作一个个视觉符号,将原本抽象意义的社会议题转化为具象的故事,运用视觉符号来构建出一个个小场景,既能达到新闻漫画的讽刺效果,又能使受众易于接受。如图1漫画《今非昔比》,“某长宅”变为“某长家”,一个字的变化却意义无穷。从语言文字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背后的社会现实。

获得第27届新闻漫画奖二等奖的作品《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图2),虽然内容为一群老年人拿着锄头在田里耕地,但视觉符号背后的引申义是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普遍,本该在田里耕地的年轻人已经缺位。作为视觉符号,重要的功能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表达劝服功能,类似的视觉符号可以在不同的语境范围内表达出不同意思[4]。在视觉符号的组合关系中,相同的符号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聚合轴,从而发挥出视觉修辞的效果。空巢老人的现象由来已久,《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两排耕地的老人形成聚合的视觉符号关系,给受众产生一种冲击感,从而让社会更加关注这种现象。

在梳理第23届到第28届总共六届中国新闻漫画奖的获奖作品时发现,用语言符号来表达观点的作品占据比例较多,如《大活人“自证活着”是何方规矩》作品,直接在漫画内容标上“高龄补贴证明”,讽刺有些部门用无厘头的证明给群众办事带来麻烦,这种直接的语言符号往往能一语中的,起到立竿见影的讽刺效果。还有一些漫画使用非语言符号来表达符号能指后面的所指,如《手机时代我们的面孔》,画中描绘的是每个人都是一幅幅二维码面孔,手里都拿着一个手机,这幅漫画使用二维码这种非语言符号表达了手机时代人与人交流所面临的困境。

二、新闻漫画的修辞手法

1. 隐喻模式的运用

隐喻的作用主要是将潜在的意思通过具象的物体表达出来,新闻漫画中的隐喻主要是通过漫画语言这种表达形式来传递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例如在新闻漫画中,如果不在漫画中标注文字或者不了解漫画的创造背景,可能无法发挥漫画这一视觉符号所产生的意义效果,漫画所描绘的形象是一个明喻,但背后的隐喻则需要挖掘。在符号修辞中,明喻的数量比隐喻要多,但是符号明喻与符号隐喻之间,并没有语言修辞那样清晰而绝对的分界[5]。如图3第27届中国新闻漫画奖三等奖作品《团聚过了》,画中并没有提供明喻式的“直接强迫性连接”,符号隐喻和明喻之间并没有体现在漫画文本中,而是在受众的理解方式上。在图像的隐喻模式中,任何图像都是一系列微观组分在平面空间上的“链接”,不同组分之间是一种拼接关系,从而形成一张完整的“拼图”[6]。不同的符号形成不同的组分,组分之间的拼接实质上是视觉符号的拼接,不同的符号之间会形成图像隐喻的互动模式,英国著名修辞学家理查兹依据互动的标准对隐喻进行了互动的定义,理查兹看来,隐喻中本体和喻体互动存在于所有的语言隐喻中,反映的是语言使用的一般性规律以及思维的共性,而得出这种规律的前提则需要以隐喻使用的普遍性为支撑[7]。新闻漫画文本中,本体的文字内容与喻体的画面内容形成隐喻的互动模式,这幅漫画《团聚过了》,一个老人与墙上的照片进行合影,上面写着全家福三个字,团聚是漫画的本体,而合影则是漫画的喻体,本来团聚是和真正的家人合影,反而成为了和照片合影,从而得出空巢老人这一深刻的隐喻。“合影”这一共同点成为连接本体与喻体的中介。

图1 《今非昔比》 李天跃

图2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邸天行

图3 《团聚过了》 姚月法

2. 反讽手法的运用

反讽是另一种超越修辞格式的修辞方式,它是一种符号对象的排斥冲突,取对方相反,两个完全不相容的意义被放在一个表达方式中,反讽表达的不是直接指义,而是相反的意思,两者彼此对立,一个是显现义,另一个是归结义。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在各种文本都能得到体现,如电影、戏剧、小说、漫画等[8]。美国著名修辞学家兼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在《反讽修辞》中将反讽分为两类,即“稳定反讽”和“非稳定反讽”。在布斯看来,“稳定的反讽”有着四个标志:“意图性”“隐蔽性”“固定性”“地域性”。布斯认为如果一个解读者读不出其反讽义,这一反讽就成为“非稳定的反讽”[9]。在图4漫画《飞来“疯”》中,一座山上矗立着人民币的符号,反讽一些风景区胡乱涨价的乱象,这种反讽依据布斯的描述就属于“稳定的反讽”,将山比喻成风景区,将人民币的符号比喻成票价。这种情景式的反讽还体现在漫画《粉饰》中,本应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站变成了化妆盒,键盘变成了各类化妆品,面前的工作人员不断地拿起化妆品对着屏幕搔首弄姿,讽刺了某些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不切实际的夸大,所谓的功绩都是经过修饰包装的,具有极大的反讽意味。

图4 《飞来“疯”》 郑辛遥

图5 《投桃报李》 孙宝欣以上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漫画网

3. 用典手法的运用

用典也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它能够增加新闻的文化气息与艺术性。新闻漫画使用典故可以做到古为今用,起到强烈的反差效果。在中国新闻漫画奖中,也有一些使用传统的人物、成语故事来表达当下社会现象的作品。如《孔夫子讲学》,使用孔夫子这一儒家形象和台下玩手机的学生形成对比,表现当下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教育弊病。《愚公:智叟,这座“山”看来只有您来移了!》,借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来反映大量共享单车堆积的城市文明问题,类似的漫画还有《投桃报李》《“读”以稀为贵》等。

三、新闻漫画的修辞目标

罗兰·巴特在《形象的修辞》中提出二级意指系统,即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在分析含蓄意指时,巴特认为负责它们的元语言不会被特殊化,作为含蓄意指的语义素,“充足”确实不能覆盖直接意指意义上的“充足”[10]。而直接意指的词语不能指涉本质,并且倾向于语言的实际转换性,要想表达含蓄意指的语义素,需要一种特殊的元语言。这种特殊的元语言用来增强话语劝服的效果,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说服由三个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点或信息的逻辑或内部一致性;消息来源的精神或信誉;以及传递信息的悲惨或情感影响。在这些部分中,对可信度的吸引力是基本的:观众必须相信说话者的逻辑或情感才能产生影响。一旦受众信任来源,他们就愿意听到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逻辑)。然而,情绪可以塑造观众对逻辑的反应,包括诱使他们完全忽略它[11]。在新闻漫画中,可以利用漫画的视觉语言来表达含蓄意指的意义,这种视觉语言可以通过感官刺激调动受众的情绪,引起情绪共振。而作为中国新闻漫画奖的作品,在来源的公信力方面更具有说服力。从这个方面来讲,受众对于画面的视觉修辞格外敏感,有学者在关注受众对于视觉修辞的敏感度时认为,修辞数据对于受众主要有两种影响:阐述和乐趣,他们将阐述描述为“认知的数量,复杂性或范围刺激引发的活动”,而快乐“来自于成功地解决了不协调,以及不协调的程度,和解决可能性的程度”[12]。在获得第25届新闻漫画奖二等奖的《夜半思妻儿》中,漫画内容为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拿着放大镜在世界地图上东瞅西望,身边环境十分简陋,直接意指所表达的是裸官的生存困境,而背后所反映的含蓄意指则是反腐的政治意义。这些视觉内容对于受众会有很大程度的敏感度,在一幅漫画的空间中,视觉符号的数量会增强受众的视觉修辞敏感度。再如获得第27届新闻漫画奖一等奖的作品《投桃报李》(图5),漫画内容是一个人在投票箱里投票,背后有一人在给其塞钱,直接意指贿选,含蓄意指是政府公信力的损失。这种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的视觉共征,构成视觉语言的意指系统,清晰地传递了视觉符号背后的象征意义。

四、结语

新闻漫画从诞生之初就承载着刻画现实、反映现实的功能,作为一种媒介形式,新闻漫画通过一系列的视觉符号,将社会问题和新闻所表达的价值观传递出来,新闻漫画带有的评议性功能使它从本质上就与其它艺术性漫画相区分,笔者所选取的六届获得新闻漫画奖作品都是通过视觉修辞的手法表现创作者的态度,运用图像符号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新闻漫画作为图像时代的代表性媒介,通过对新闻漫画文本的视觉修辞手法和视觉修辞技巧进行分析,有利于探究漫画文本背后的话语隐喻。新闻漫画一般是描述社会底层现象,这些现象是通过视觉符号来进行戏谑化的抗争,是对社会乱象的一种无声抗争,这也是新闻漫画存在的意义。通过对某种符号意象的征用来赋予图像文本既定的意义体系有助于在特定的文化维度中来进行图像文本的想象与探究。而每年的中国新闻奖都会设立新闻漫画奖,恰恰能够说明这种艺术性的视觉描述手法往往比传统的文字表达更能直抒胸臆。

猜你喜欢
意指隐喻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符号的由来
在可读与不可读之间
影视符号中的草原文化输出
绝妙的数字灯谜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