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2019-10-10 06:00陈丽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沟通技巧

陈丽丽

〔关键词〕亲子关系;压力应对;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5-0070-04

每到高三,总有班主任反映或者家长直接求助于我:进入高三,明显感觉孩子易怒没有耐心,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当孩子表现焦躁、郁闷或其他情况时,应该怎么应对?

的确,家有高三学生,每个人的弦都开始绷紧,总想竭尽所能为这段旅程画上完美的句号。身为家长的我们也许可以试着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关爱孩子。

一、定位角色——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进入高三,我想我们首先要处理的核心事件就是:对于现阶段的孩子来说,我们是谁?我们要在这个阶段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父母、朋友、老师、敌人?也许,我们只是孩子的重要他人。

看着走进高三的孩子,回首他呱呱坠地,你一路抱着、牵着、领着……到了上学年龄,总是竭尽所能地陪伴和引导,有时恨不得自己上阵,却只能无力地干着急。因为,他是他,你是你。慢慢地,你甚至不再是他生活里的主角。自我意识增强甚至膨胀的他,面临即将结束的高中生活和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满心期待开疆拓土。我们父母只能是一定是必须是能够给予支持的最重要的他人。因为重要,他有任何需要都会想到我们,而我们也能供给上;因为他人,他不需要承载太多,而我们也可以做一个静静的欣赏者。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分离是亲子关系最大的特点,父母努力的目标是有一天孩子有能力独自前行。做好孩子的重要他人,是我们高三父母可以给自己的一个定位。

二、明确职责——“养育”的要义

如果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填上一个词,也许“养育”当之无愧,这是为人父母的职责所在。

养育的外延广泛,我以为核心大概有四个方面:养身、养心、育知和育人。

养身,即孩子的衣食起居、茁壮成长等,这是每个家庭养育的首要任务;养心,即孩子的需求欲望、情绪情感等,这是孩子幸福成长的源动力,是家庭养育的心育;育知,即孩子的知识获取、习惯养成等,这是家庭养育的阶段性任务;育人,即孩子的为人处世、道德评判等,这是孩子有益社会的外驱力,是家庭养育的德育。

养身始自孩子出生,父母定能从容应对,对高三孩子的饮食也会格外关注;育知的重任绝大部分已由学校承担,高三父母能做的是尽可能地提供资源和信息,拓宽孩子的眼界见识,协助生涯决策;育人是持续一生的话题,高三的孩子身处弱冠之年,少了一分青涩,多了一分责任,“担当”教育的重要性凸显,这不仅在父母的言传,更多的是身教。养心是高三阶段家庭养育的重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物质,还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高三是学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高考是每一位学子的压力性生活事件。高压环境会影响情绪的稳定性,孩子变得易怒、易躁、心理弹性脆弱,而家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如何给他们以接纳和支持,陪孩子走过这一段特殊时期是心育的重中之重。

三、因应策略——“养心”的技巧

何以养心?我们得先问问自己,懂孩子的心吗?灵魂没有尊卑、先后,只有远近。你了解孩子的现状、需求、烦恼吗?

(一)现状——孩子的世界是怎样的?

孩子每天在学校,和同学老师朝夕相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集似乎随着时空的拉开而慢慢减少,甚至无话可说。“每次回家都问我这个星期过得怎么样?都是老样子啊,没什么可说的。”“除了吃睡,我们也没什么可问的,学习又不懂。”这种隔阂真是让人心疼又心寒。我们常说,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蹲下来和他对话,孩子长大了,我们要追随着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试问我们的爸爸妈妈,你们可曾走进孩子的世界,你们知道他们生活中这些常用语的意思吗?——“我不会轻易地狗带!”“金针菇”“王境泽定理”“肥皂快乐水”“家里有矿”……你知道他们眼里的这些大学吗?——“五道口男子职業技术学院”“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南七技校”……知道的父母,恭喜你们拥有十八岁的生活状态;不知道也没关系,你可以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去和孩子讨教,话题自然来了;但如果认为他们无厘头,不屑甚至否定他们那就是罪过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否定的同时也将被否定。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胡东芳老师说:如果你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可以偶尔做一下孩子的老师(不要经常做);如果做不了孩子的老师,去努力成为他的同学;如果既做不了孩子的老师,也做不了孩子的同学,请时不时地做一做孩子的学生。做到以上三点,你的孩子会很成功。(胡老师的儿子今年高三,上海市数奥省队选拔第一名,已与北大签约,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即可被录取。)

所以,如果要关心孩子,先要了解孩子这个年龄层的特点、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才不至于让自己成了井底之蛙。把自家孩子等同于一个世界来看待,也才能更全面地看懂自己家的孩子。

(二)需求——高三了,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希望

在亲子关系的路上,高三阶段的孩子会对爸爸妈妈发出怎样的呼声?课堂上,我曾让学生试着表达,他们说,容忍我们不好的脾气/能理解我,多包容/少拿我和别人比较,我会生气/我知道自己是个坏小孩,可偶尔我也会想要成为更优秀的人/11月考完让我痛快地玩一次/别太看重我的成绩/别干扰我的计划,让我独处/这个世上有很多不是孤儿的孤独人/希望家长可以多读一点书,这样子聊到有些话题才谈得来,感觉父母的视野快跟不上我了,很多东西谈不起来/多给我一点鼓励/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妈妈,不要总是因为一些小事情就不停地问问题/别对我抱那么大的期望,你们儿子大概这辈子只能碌碌无为了……

看得出,孩子的心声大概有三个朝向:需要父母的关心、理解、接纳、鼓励;反感父母对独处空间的干扰和对成绩的唠叨;彼此照顾好自己。也许,我们父母心里都明白,但你有没有静下心来慢慢听孩子亲自吐露他的心声,你有没有把他的心声装进肚子里从而替代你的“以为”,不再自作主张地焦虑?爱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走心的爸爸妈妈要清晰孩子内心的需求。

(三)烦恼——高三了,孩子的遭遇

我们都说高三的孩子容易焦虑,据我了解,他们常见的困扰表现有以下三类。

1.学业压力:选考后的风波

小A自述:老师,十一月的选考都结束了,可是我反而一点都不轻松。我感觉自己这次发挥得不好,按正常水平我这次三门选考应该有两门是可以拿A的,估计一个都没有了,这样我明年还得再考一次,这就要占用语数外的时间了。不过,同学都说,自己的感觉没用,还要看别人的感觉。如果别人考得比我还差,那我还是有希望得A的……哎,我就是被这些想法反复折腾,比考前还睡得不好,这成绩要一个月后才知道,真是折磨人啊!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三学子的首席压力。高三的大考都是选考或者必考科目,也就是以前的高考科目,从高三第一个学期的十一月份考到次年的六月份,整个过程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全力以赴备考的路上!高三也是坐班式学业生涯的一个节点,寒窗十年,总希望能收获喜悦,人生上一个台阶,看到更远的风景。这种期望是动力也是压力,需要积极应对!

2.逃避:开学前的离家出走

小B是贵州籍学生,父母都在浙江工作。暑假开学前两天他突然离家出走,直到开学五天后父母才从家附近的工厂里找到了他并送回学校。回校后,他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学习正常。自述离家原因:一想到开学要投入紧张的学习,感觉不适应,加上自己性格内向,和同学交流不多,感觉孤单,就害怕回校。

这是典型的人面对压力时产生的紧张—逃跑反应。逃避的反应形式多样,有的表现为身体不适,想走读;有的想换班级;有的甚至想去西藏写生,不参加高考,彻底否定现状。当然,他们往往不是否定学习,只是面对压力的逃避心理作怪,如果他们发现逃避不成,就有可能会选择努力面对。所以,我们一般不建议孩子待在家里,而是努力帮助他们应对压力,更好地投入学习。

3.人际关系:同学间的和而不同

小C自述:我是班级的心理委员,人缘还不错。我有一个一起吃饭学习的同桌,她比较内向、敏感,在班里没有什么朋友。其实我们也不太合拍,很多看法都不太一样,她有时说话也很伤人,自己要处处照顾她的感受,心累。现在高三了,我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她相处,可是分开又担心她不高兴。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冲突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曾对学校的来访问题进行归类统计,人际关系排到了第二位,仅次于学业压力。一方面,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高中生,闭锁心理同样在增长,他们不太愿意主动地去开放自己;另一方面,他们的交往主体已经从父母过渡到同龄人,友情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满意度。如何引导孩子在人际风波中和平过渡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学业成绩的稳定上升。只有生活得开心的孩子才有可能学得更高效!

(四)技巧——父母可以试着努力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夫妻关系先行于亲子关系

不管是《虎妈猫爸》里的毕胜男,还是《少年派》里的王胜男,都经典地再现了中国式老母亲望子成龙、奋不顾身式的为母则刚。的确,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最终学有所成,考进名牌大学。

美国脑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教授经常会接受一些父母的咨询:如何才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有一次他在美国西雅图举办讲座的时候,有位父亲就急切地问道:“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长大以后考上哈佛大学?”结果,约翰·梅迪纳有些愤怒地回答:“回家好好疼你的老婆!”

约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研究成果显示:在美国,对孩子学业成就的最佳预测指标,就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而家庭的稳定性大部分又可被孩子的父母关系所预测。如果父母真的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第一要务就是疼爱你的另一半,因为夫妻关系决定了家庭的主要气氛。如果孩子是在一个温馨、安全的氛围中成长,孩子的智力才会快速进步,身心也才会健康发展。反观现实,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孩子因缺乏管束或者缺失爱和责任的教育,而不务正业、沉迷游戏,甚至做出攻击性行为的例子不在少数。

因此,夫妻之间应当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也可以表现出拥抱、接吻等亲密行为,而不宜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或者相互贬低,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安全的成长环境。如果发生争吵,就要有合理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孩子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取得优秀的成绩。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是如何做的,那些从小在家里看到的、听到的,都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的人生。在关系里亦如此,夫妻关系顺了,亲子关系自然和谐跟进。

2.多一些肯定、欣赏、共情

都说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高三的孩子更是需要夸!

三年的长跑即将到终点,时间有限、成绩突破越发困难,我们能做的是陪他跑一段,帮助他看到他的坚持与汗水,一起感动生命,而不是拿着自以为是的要求一遍遍反证他不行。谁都害怕被否定,拼命向阳生长是生物的本能,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闪亮的!

我们要尽量感同身受孩子的感受——共情。想他不够惜时,夹缝里玩游戏,那就坐下来和他一起刷题,感受憋气后喘息的强烈需求;生气他每次考完因为结果不满意而嚎啕大哭却不知早该笨鸟先飞,就回忆一下自己工作勤奋却不被领导认可的心情;感叹孩子身上全无自己半点优良基因、对自己的人生无思考不作为的时候,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同时享受着被依赖的存在感。

当孩子被发现、被认同、被欣赏、被同感的时候,他就在这个关系里找到了生存的土壤。父母能够给与的爱应该是有能量的!

3.提供滋养事件

瑞典籍心理学家亚斯伯教授(Marie Asberg)曾提出一个“耗竭漏斗”的理论:情绪持续走下坡的人,通常也是那些最认真负责的工作者,他们会过滤生活中看似可有可无、滋养身心的活动,就像一个往下漂流的漏斗,不断流失可以储备能量的休闲娱乐,让生活圈变得愈来愈小。但更多的负担与压力导致心力耗损的情况更严重,当漏斗愈来愈狭窄,一个人就愈有可能崩溃或耗竭。校园生活里,学生不愿就学或者抑郁的个案越来越多,与能量的耗竭不无关系。

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常让高三学子因专注于目标而忘了修整,然而在生命的轮回里,劳逸结合的定律亘古不变。我们家长要鼓励孩子去回看自己一天的生活,哪些事情是带给他滋养的?哪些事情是消耗他能量的?要允许甚至带着孩子适时做一些滋养事件,比如打游戏、玩抖音、上知网、做手工、K歌、玩动漫等,让生活中的一些小快乐滋养自己,从而更有能量前行。

4.积极沟通

高三的孩子,敏感又自尊,父母说话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捅了马蜂窝。沟通之道是亲子相处的硬核。影响亲子沟通的因素非常多,有兩个方面是我们可以重点努力的。一个是在家里营造积极沟通的长效机制,比如家庭会议:家里一周或一月开一次例会,可以夸夸家庭成员做得好的、谈谈需要改进的地方,民主讨论某个家庭议题。形成一种桌面谈事的氛围,更理性更客观,有情绪孩子可以合理宣泄,有需求可以正常表达,可以避免很多即兴情绪带来的冲突。另外一个就是非暴力沟通,这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著作《非暴力沟通》中提出的一种沟通方式,即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诚实地表达自己。a.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要点: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b.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c.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d.具体的请求。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我们这一代比任何时代的人们都努力学习怎么做一个好家长。希望我们从和孩子的平和沟通做起,平等地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成为最真实的自己,也让我们成长为真实的大人,学会“非暴力沟通”,和孩子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金华,321015)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沟通技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运用新媒体串联《沟通技巧》教学的课堂实践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研究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谈教师与高中学生沟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