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通, 姬艳涛, 王 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体战训学院,北京 100038)
警察体育是警察科学与体育学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警察战斗力和警察队伍发展建设的重要构成,警察体育学科发展引起了广大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警学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虽然已有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对警察体育进行了综述研究,但是对警察体育30年来的全景式阐述、分析以及总结、展望还鲜有涉足。对此,本研究拟对中国知网数据库1986年以来收录的警察体育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使用可视化信息技术以及科学计量学为基础的知识图谱软件Bibexcel,绘制警察体育研究领域的共现网络和知识图谱,挖掘、提炼文献数据背后的内涵与规律,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结构、发展脉络与热点领域,并对警察体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能为我国警察体育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英国情报学家艾伦·普里查德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文献计量学”取代“统计目录学”,标志着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文献计量学的诞生。文献计量学目前是公认的图书情报领域最热门的分支学科。
知识图谱是指运用可视化技术来发现、分析、展示文献与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1]知识图谱融合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某一研究领域或者研究问题的现状、热点领域以及发展过程等知识框架,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参考来源。
伴随着软件科学、计算机及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的文献计量工具有着强大的功能和更为全面的呈现方式,例如Cite Space II、VOSviewer、Pajek、Histcite 、Bibexcel等被研究者们广泛应用。其中Bibexcel是瑞典学者皮尔逊开发的一款分析软件,功能强大、内在消耗低,一般作为英文文献计量分析的主要工具,现可分析中文文献。
在中国知网平台,选择期刊库进行主题检索:“警察”and“体育”,or“警体”,限定中文文献,得到检索结果共1016篇,导出文献题录,运用NoteExpress软件对文献进行梳理,查重后得到文章994篇,手动删除不相关的文献(新闻报道、期刊介绍等),最终选择865篇作为样本,年份跨度为1986—2018年,检索日期为2018年11月20日。
研究样本的865篇文章中,发文作者共计701人,期刊种类274个,其中95篇发表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中,发文机构224个(如表1,机构更名未统计)
表1 发文概况
受期刊更名的影响,经过重新统计计算,期刊发文排名第一应为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曾用名: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发文量为52篇;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的公安教育,发文量为42篇;排名第三的是当代体育科技,发文量为29篇(如表2)。
表2 期刊发文量
表3 发文机构分布图
运行Bibexcel将收集的原始数据导入,提取发文作者所属机构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出发文数量前19的机构,如表3所示,如对更名机构进行重新统计,排名第一的应为江苏警官学院(曾用名: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发文量是76篇,约占发文总量的8.8%;排名第二的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发文量是49篇,约占发文总量的5.7%;排名第三的是湖南警察学院,发文量是43篇,约占发文总量的5.0%。此外,除江西警察学院(曾用名:江西公安专科学校)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合作发文4篇,机构之间的合作发文较少。
某一研究领域中文献年代分布,特别是论文发表时间与数量的变量关系对比分析,能够直观、形象揭示出该研究领域的历史脉络、发展速度以及演变规律,并预测其未来进一步的发展趋势。纵观国内警察体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警察体育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第一阶段:1986—1994年,年平均发文量约为1.8篇,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警察体育”的概念、特点和功能。最早发表的 1 篇文章是1986年学者高椿发表在公安大学学报上的《试论警察体育》,该文章首次在宏观理论层面上探讨和界定了警察体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任务。[2]1989年底,时任公安大学校长徐迈发文系统阐述了警察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设置警体专业的过程和警体专业未来的建设与发展。[3]在这一阶段,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是1986年,公安大学与全国前卫体协联合举办全国公安院校首届警体科学研讨会,公安大学在会上提出开办警体专业的设想;第二是1988-1989年,国家教委和公安部分别审定、批准设立警察体育专业;第三是1990年,国际警察体育联合会在法国巴黎正式成立。
第二阶段:1995—2003年,年平均发文量约为24.9篇,研究处于发展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学者们开始重点关注公安院校警体课程和教学训练改革。学者们在探讨警察体育的重要意义、警体教学目标后,着重提出和探究警体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警体教材等方面的改革,在此基础上,通过与警察实战研究相结合,试图综合、系统的增强公安院校学生和民警的身体素质与警体技能。
第三阶段:2004—2011年,年平均发文量约为45.6篇,研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公安院校警体教学改革和警察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警体专业经过15年的发展,从培养规模到课程的系统性、专业性均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扩大和提升。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总结警察体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之间的关系,提出警察体育未来发展的相应对策。[4]
第四阶段:2012至今,年平均发文量约为40.2篇,研究趋于平稳发展阶段。随着社会转型下警务执法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公安执法实践对警察基本警体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一时期,学者们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要求下,对警察体育目标和内容进行了拓展、优化和创新,并逐渐形成了以警务战术、警务体能、警务技能(防卫控制、警务射击、警械使用)等为核心的警察体育训练体系。同时,随着警察软实力、体育文化、风险管理、体育行为等理论模型的引入,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渐显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上述文献统计分析表明,我国警察体育研究的发展轨迹主要受国家政策导向和公安执法实践对理论研究需求的影响。论文发表剧增阶段大都与警察体育专业改革以及《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等规章制度的出台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同时也与“三基工程”建设、警务实战化推进等的不同时期改革实践需求相契合。一方面显示我国警察体育研究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和问题意识特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警学界回应公安实践需求的学术敏感性和科研责任担当意识。
表4 警察体育研究高产作者
表4说明,在警察体育研究领域前24名、发文量在6篇以上(包括6篇)的高产作者中,湖南警察学院7位,江苏警官学院4位,浙江警察学院3位,但高产作者合作度有限、关联度不高,大部分学者仍处在单打独斗的研究状态。
广东警官学院警察体育研究团队,2014年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我国警察体育研究”,并产生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和著作。
警察体育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各公安院校、研究机构、研究团队间的合作共研较少,不同区域、学科之间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严重缺失,尚未形成合作共享、交叉互补的学术氛围。当前,警察科学研究领域中,交流合作、协同共享的团队式研究已成为警学界研究的主流趋势。因而,在我国警察体育研究已有30余年基础上,如何将碎片性、原子化研究转变为机制常态化的合作格局,有效提升警察体育研究的集群效应,增强研究成果的系统化和共识性,是我国警察体育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运用Bibexcel软件对警察体育研究作者合作关系网络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得到节点29个,69条连线。其中,主要的几个合作作者群如图2所示。
合作作者群一:曹超、李平、刘勇、吴娜,发文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研究内容涵盖了警察身体素质、警察体能训练、警察心理健康、警察擒拿格斗、警体课程建设等,研究重点为警察身体素质、警察体能训练。
图2 警察体育研究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合作作者群二:陈永辉、刘一兵、王珍、尹双双,发文时间跨度为2005—2018年。研究范围包括警察体育文化建设、公安软实力、警察体能训练及警体教学训练改革,研究重点为警察体育文化建设和公安软实力的提升。
合作作者群三:管庆丽、王海源,发文时间跨度为1991—2012。主要研究内容是警察体育概念辨析、警察体育专业发展、警察健康、警察健身锻炼现状。
合作作者群四:马敏跃、倪峰、赵军、邹国建,发文时间跨度为1993—2013。研究主要集中在警察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警察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警察体育评价标准。
合作作者群五:樊道明、李宁、刘俊峰,发文时间跨度为1997—2011。研究内容包括警务实战技能教学与评价,其中,警察防卫与控制为研究重点。
从关键词共现网络(图3)可见,我国警察体育研究热点和研究成果明显集中于训练和教学类,且重复性、低层次研究较多,大多是对警察体育发展现状和具体对策的分析,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框架。警察体育作为应用学科,其研究应着眼并服务于公安实战应用。因而,警察体育的研究应摆脱对体育学、训练学、军事学等传统学科的过分理论依赖,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突破中形成自身独有的专业特色。同时,坚持问题为导向、实战为牵引,通过宏观理论审视、中观机制建构和微观实践应用的研究,丰富热点主题、剖析重点难点、拓展研究领域,在基础理论框架体系的发展完善中突破“高原现象”的现实瓶颈。
纵观警察体育研究方法,经历了从文献到田野,从规范到实证,从起步阶段的学习借鉴到逐步科学规范的发展过程。在警察体育研究的早期,基本以定性研究为主,学者们通过规范分析和文献研究,界定了警察体育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了警察体育的价值目标和结构功能,初步构建起了警察体育的基本内容体系。[6]定性研究为警察体育学科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定量分析研究的缺乏使得其愈发无法适应现代数理统计分析、理论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筑的现代研究趋势。对此,今后的警察体育研究不仅应重视传统的文献分析、田野调查、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同时还应逐步引入数理统计及定量研究模式,即通过假定模型以及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知识图谱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基础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和分析,从而促进研究结果从传统经验式总结向科学性提炼的转变与提升。
警察体育研究最早多从社会体育和警察体育学科的维度进行研究,虽然后来逐步融入了训练学、军事学、战术学等学科的相关元素,但与其他学科建设研究相比,警察体育研究的视角仍显单一,缺乏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分析模型的融入与整合。这不仅导致了警察体育研究结构和热点分布的不平衡性,而且还使得警察体育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警察体育指标体系构建等领域的发展滞后。对于警察体育这个动态、复杂的学科而言,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至关重要,因而未来研究中应在跨学科、多元化视角下,吸收借鉴相关成熟学科的理论模型、分析范式和研究方法,从多方面寻求揭示警察体育学科基本内涵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创新。
近年来,随着警务实战化的全面推进和公安执法实践的现实需求,警察体育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重视,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然而,与其他成熟学科相比,警察体育相关的学术性文章数量仍然偏低,文章发表刊物的层次性整体不高。据统计,以“警察体育”为主题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约占总样本数量的11%;而刊物主要集中于《公安教育》《警察实战训练研究》、各地公安警校学报等,另有少部分发表在军事、教育、体育等领域的期刊杂志。因而,在未来的探索研究中,应加强警察体育社会人文科学理论建设,提高研究质量和整体层次,推动警察体育研究的内涵式性发展,为警察体育学科的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