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利, 武东海
(1.合肥工业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09;2.中山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7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实现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发展资源的全面整合与最优化利用,进而达成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1]。高校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由于受封闭式发展理念的影响,高校体育不仅游离于社会体育发展体系之外,并且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存在明显的缺失,因而导致了各高校之间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失衡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的严重后果[2]。这对于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的适应性发展以及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展现,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鉴于此,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引导下,构建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以期实现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共建共治共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全新理念,是促进社会治理科学化,推动我国社会实现“均衡、平稳、开放”式发展的重要纲领。“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内涵在于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进一步优化我国社会发展的环境,进而为提高民生质量、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提供保障[3]。高校体育教学是我国社会发展体系中的基本构成单元,而在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每一所高校的体育教学在资源配置、文化底蕴以及传统特色等方面均存有一定的差异性,并由此呈现出各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特征。但是,从资源层面来审视,这种差异的存在,是造成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配置失衡、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4]。鉴于此,本文所涉及的“共建共治共享”,其核心含义在于通过共建来达成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共治来促进对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及最优化利用,通过共享来实现各高校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进而为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供基础保障。
所谓协同发展是指两个或超过两个组织、部门或群体之间,基于一致性目标的引导而开展的相互协作活动,以期获取相互间均衡、全面发展的效果。协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正是对协同发展理论内涵最具代表性的解读[5]。协同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以及相互扶持原则支撑下而实现的,确保合作方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对自身所存在的缺失或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进而达成整体性的全面创新及均衡发展。就本研究而言,促进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全面整合、优化及利用是实现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进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高校(两所或多所)为了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彼此教学资源开发及整合的基础上而建立起的具有平等性、互惠性以及均衡性特征的体育教学关系[6]。其中,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联盟组建的重要基础,具体包括场馆设施资源、教师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等多元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进而构建起既能够满足区域内各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需求,又能够实现相互间优势互补的资源体系,进而为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提供资源保障[7]。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结构示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决条件在于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提升,当前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全民健身运动以及全面推广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均是以提升民族健康素质为核心要旨,用以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基”、助力的目的,由此彰显出体育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及社会价值[8]。高校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占据着顶层地位,与社会体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但是,由于长期受限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体育处在一个封闭的发展环境当中,导致了高校体育的教学资源闲置与浪费的现象尤为突出。因此,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势,满足全民健身及健康中国的发展需要,构建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实现区域内体育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优化及配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首先,有助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构建,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修正了“各自为战”的封闭式发展弊端,形成了校际间的良性互动,不仅促进了校园内部、校际间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对整个区域的体育活动氛围也彰显出重要的烘托作用。
其次,促进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重组。由于各高校在体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造成了有些高校因某种资源匮乏而无法开设相关的体育课程;有的高校又因为该资源配置过多,而出现了资源闲置的现象。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建立,有助于盘活闲置的教学资源,形成开放式的发展格局,为校际间体育教学资源的“互通有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形成了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全新的配置体系[9]。进而为推进区域高校体育教学的均衡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为实现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的共赢式发展,取得“1+1>2”的效果提供保障。
第三,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建立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有效提升了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的综合实力,进而在区域内形成了体育活动的活跃点,在促进校园及校际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同时,影响与带动了区域内大众体育活动的发展,成为推动区域内社会体育发展的强劲动力。另外,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构建,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为广大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实现了对高校学生体育发展需求的满足,有效促进了高校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使之在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对其周边人群产生积极的触动与引导。
机制所反映的是某一工作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协同发展机制则是指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中各所高校开展具有协同性、均衡性、共赢性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所采用的形式。因此,为确保“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良性运作及协同发展,对其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路径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是由两所或两所以上高校组成,各所高校因其发展历史、传统优势、文化底蕴以及发展观念的不同,使其体育教学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点。例如,有的高校具有足球项目的传统优势,因而足球教学资源的配置会得到高度的重视;有的高校具有篮球项目的传统优势,篮球教学在该高校的开展势必会呈现出强势的发展态势;有的高校注重武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等等。这种传统优势的存在,会导致该课程享有优先的教学资源配置,但是,却势必会造成其他项目教学资源配置弱化。因此,在构建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时,首先应注重对各联盟成员体育教学优势的彰显与保持,在向其他成员提供足球教学资源的同时,吸收其他课程资源,实现对自身教学资源体系的充实与完善,这对于推进自身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在优势资源输出及弱势资源吸纳的过程中,形成了校际间体育教学活动的良性互动,促进了校际间体育教学联盟的共建与发展,为实现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协同发展,创造与提供有利的条件。
图2 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资源平台的操作示意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闲置现象严重以及利用效率低下是影响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场馆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便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其功能的发挥仅局限在满足体育教学需求这一狭隘的层面[10]。因此,从教学资源的层面来看,构建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实质是打造一个具有互鉴性与共享性的资源平台,提高其实用性,进而为促进区域高校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而实用型资源平台的建设,需要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及共同维护。资源平台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对内需与外需的共同满足,因此,资源平台的治理也应围绕内需与外需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在内需方面,就是通过对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全面开发、整合与优化,满足本校课堂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需求,形成体育教学的“课内外”协同发展;其次,在外需方面,通过构建实用型的体育教学资源平台,推动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营造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构建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目的在于实现彼此间的资源共享,促进校际间体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因此,追求最优化的实施效果,就成为构建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协同发展机制的核心取向。这就要求,首先,应制定与完善联盟协同发展的相关规划,联合出台彰显适应性、实效性及指导性的发展政策,用以规范与引导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建设与发展;其次,应组建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管理组织,对联盟实施常态化的监督与管理,确保联盟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三,各联盟成员应加强自身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及建设,为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协同发展提供必要的助推;第四,各联盟成员要积极主动地接触及参与区域内的社会体育活动,形成相互间的良性互动与交流,进而为全面提高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社会实用价值,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五,联盟的各成员应对自身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不断的开发、创新及优化,用以为促进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协同发展,提供资源的保障。综上所述,通过自身挖潜、外部汲取,以及实施必要的科学化管理,是获取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最优化实施效果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协同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联盟成员实现共同建设,共同治理以及共同受益的必要条件。
4.1 共建——以促进资源整合为手段,保障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相互间的协调合作,进而达成相互和谐的同步发展。相对于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而言,实现协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于“共建”,这就要求各联盟成员在整合自身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与区域内各高校共同开发与选定体育课程项目,确定教学发展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编制相关教材,培训相关师资。实现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资源体系建设的全面参与,进而为确保体育教学联盟的协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求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体育教学发展的具体要求,在同一区域内选定具有共同发展需求、易于形成资源互补的联盟成员,用以避免在组建体育教学联盟时盲目、随意以及不切合实际等现象的出现,这对于提高资源整合效果,实现协同共建,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高校体育教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义务愈加重要,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确保其终身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责任,同时,还应自觉地履行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培养与输送具有一定素质能力的大众体育人才的社会义务。实现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协同发展,一方面适应和当下社会发展主流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为确保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协同发展,要求各成员应共同参与对联盟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各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吸纳,形成发展合力,进而达成推动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协同发展的目的。
目前,我国高校的数量已接近3000所,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我国不同的区域。由于高校数量众多,分布范围过广,因此,其体育教学的发展态势差异明显,整体性的均衡发展难以实现。但是,在同一区域内的高校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地域特征具有相同性,具备了组建体育教学联盟,实现协同发展的基本条件。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组建是提高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效率,促进区域高校体育教学适应性发展,确保其社会实用价值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组建过程中,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为实现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协同发展提供保障。这就要求各联盟成员要以提高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共同目标,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彼此平等、共享互利的合作关系,不仅要在体育教学资源上实现互通有无,而且在教学联盟的建设上也要实现彼此间的共享与共荣,以达成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发展。
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是推动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实现适应性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资源层面的现存问题主要体现为:配置不合理、闲置现象严重、利用效率不高以及实用价值低下等。造成此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封闭式发展观念的束缚,因此,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引导下,构建起以特定区域范围内的高校为成员的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制定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履行义务责任为宗旨,以遵循平等互利为原则”的协同发展机制,不仅有助于实现对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区域高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这对于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形势,满足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