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多层次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

2019-10-09 06:53王佳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政策建议乡村振兴战略

王佳钰

[摘要]在积极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增加了金融机构对农村资源的配置,有效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难题,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步伐。在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信用风险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构建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灰色多层次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对具体贷款的风险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判断信用风险水平,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地抵押贷款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和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地经营权抵押;信用风险;灰色综合评价;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进程中,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激活农户内生发展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马国建和邢健)。然而,傳统的小额农信贷款易被村镇企业获得(谢世清和陈方诺),难以满足普通农户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惠献波),客观上推动贷款业务创新发展。Besley早在1995年提出以农地作为抵押激活农村的土地资源,德国、美国、越南等国家利用农地抵押融资成功解决部分贷款难题,对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具有显著成效。

随着国内金融机构对农地保值性、产权价值的认可(史明灿),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支持新型农业主体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作为率先开展试点工作的四川成都,截止2018年6月末,仅温江区累计投放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75笔共12.31亿元,在全省10个试点区(县)中名列首位,对固化收益范围(四川省农业厅)、提高扶贫贷款精准度(傅德汉和杨东晓)、加快农地流转速度(孙宪忠)有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在于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陈美球等),但由于信用风险的存在使得农地抵押贷款在全国范围内难以推行。因此准确评估贷款的信用风险水平,制定有效治理方案缓解金融机构“慎贷”、“惜贷”心理才能促进贷款效用最大化,最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地、钱”挂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1 文献综述

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已接近尾声,符合不同地区特色的贷款经营模式日渐成熟,学者对于识别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已入木三分。然而在现实的贷款过程中,由于抵押物、农户融资以及农业生产这三者的特殊性,使该业务拥有不同于其他贷款的特殊风险(赵一哲和王青)。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的角度,普遍产生 “惜贷”、“慎贷”的心理(占治民等),更偏向于对大农户及高品质的存量客户进行贷款,小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黄惠春)。为化解小规模农村土地产生的贷款约束,宁夏同心利用“群体信用”的功能成立土地协会(王文锋),农民入股协会进行土地经营权抵押并获得担保,从而向银行进行贷款,实现抵押与贷款相分离(郭忠兴等),有效提高了银行的放贷概率,形成了以农户+土地合作社+金融机构的市场主导模式。

市场为主导的贷款模式主要面临民生风险、抵押物处置风险、评估风险、操作风险、信用违约风险以及由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金融风险等(于丽红;陈丹等)。其中信用风险问题突出(巩萍),陈菁泉和付宗平指出需要重点关注抵押人的违约风险,祁静静等利用因子风险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得出了相同结论。从金融机构角度看,由于农户收入的波动导致可能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情况是银行面临的第一还款来源风险(潘文轩),违约率的居高不下也成为了金融机构压低贷款金额的主要因素(姜岩等)。

农户违约带来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契约精神的缺失,严重限制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现代化发展,且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培养具有持久性和渐进性(赵翠萍等)。为更好的控制违约风险,降低风险发生之后的损失程度,成都温江等地引导和介入相关政府部门,形成了以“政府+金融机构+农户”的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成都模式,并根据温江的实际情况,运用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苗木花卉,形成“农地经营权+地上附着物”为标的的抵押形式(杨奇才等),推动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施。

目前,国内文献多集中于对贷款的风险识别以及不同模式运行差异的比较,理论分析居多,经济分析运用较少,且对单一风险关注不够。但由于贷款中信用风险的存在导致经营权抵押贷款这项业务并未发挥完全的作用,因此对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最大程度降低贷款违约概率是各个相关部门负责人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的话题。当前已有学者利用Z评分模型划定优质借款人的信用评分范围(姜岩等),吕德宏等构建CreditRisk+模型度量贷款中的信用风险。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对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金融机构是否应该对借款人贷款,并为2019年全国范围内实行农地经营权抵押款工作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扶贫工作引入金融“活水”。

2 确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个人的信用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要遵循多元化、动态化、可操作化的原则(聂新伟),还要结合农户自身以及经营产品的特点。通过借鉴专家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实地调研数据,从农户个人品格、还款能力、抵押物情况三个方面构建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本文中的农户个人品格主要包括贷款用途、信用记录等信息,用来衡量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还款意愿越强,借款人越能按期履行合约,发生违约的概率越小。农户客观的还款能力是其能否按时还款的物质基础,抵押物情况决定农户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的稳定程度,进一步影响农户违约的概率。综上本文将15项指标用AHP的方法建立递阶模型(见表1)。

注:供养比=(家庭总人数-劳动力数)/家庭总人数,数值越大,表示家庭负担越重;兼业程度:一般用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划分。

3 构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

3.1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不同指标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因此它们对测量信用风险的重要程度不同,所占权重也不同。AHP分析法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把不同指标分为相关联的有序层次来确定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3.1.1 建立判断矩阵。将A设为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集合:),i为一级指标的个数,,其中,m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包含的二级指标个数。凭借专家对指标影响风险程度的大小进行打分,构造判断矩阵 。

3.1.2 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利用Matlab得出判断矩阵Q对应的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ω。求解方程:

,即为指标的权重分配。

3.1.3 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判断分配的权重是否科学,公式如下:

CR=CI/RI                               (1)

CI=(γmax - n)/(n-1)       (2)

公式(1)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一致性指标(如表2)。

若CR<0.1时,判断矩阵Q通过一致性检验,γmax对应的特征向量ω就为一级评价矩阵的权重向量,设B=(b1,b2,…bi),,bi表示评价指标Ai在A中的权重;同理设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为,,且bim表示指标Am在Ai中的比重。

3.2 专家打分确定评价矩阵

3.2.1 构建信用风险评价等级。假定R={r1,r2,r3,r4,r5}={1,2,3,4,5}={低风险,偏低风险,中度风险,偏高风险,高风险},确定得分范围划分风险等级(如表3)。

3.2.2 依据打分构建评价矩阵D。L个专家参照信用风险评分等级分别给Aim打分,假设专家的顺序为k(k=1,2,…,r),则评价矩阵为

dimr 为第 r个专家对第i 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打分。

3.3 建立评价灰类及计算

3.3.1 确定评价灰类。设灰类e=5,4,3,2,1 ,分别代表信用风险等级为“风险高”、“风险偏高”、“风险一般”、“风险偏低”、“风险低”。每一灰数对应的白化函数如下:

第一灰类(e=1),灰数 ,白化权函数f1为:

第二灰类(e=2),灰数,白化权函数f2为:

第三灰类(e=3),灰数 ,白化权函数f3为:

第四灰类(e=4),灰数 ,白化权函数f4为:

第五灰类(e=5),灰数,白化权函数f5为:

3.3.2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Aim属于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系数记为ximr,其中。Aim属于各个评价灰类的总系数设为xim,其中 。

3.3.3 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将全部专家针对Aim认为的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设为。由于总体的评价灰类有5个,故Aim对于各灰类的权向量为。可以得出灰色评价权矩阵Yi:

3.3.4 对A和Ai进行综合评价。令Zi为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对Ai的评价。,Zi6表示专家对Ai建议属于第e个灰类的灰色评价权。

综上构造出灰色评价权矩阵

对A作综合评价的结果为

3.3.5 计算多层次综合评价值。将各评价灰类等级值向量化得到C=(1,2,3,4,5),得到信用风险的综合评价值W=S·CT。

根据最后求出的W值判断具体事物的风险状况,最终计算结果也可将W带入白化权函数中进行实证判断。

4 具体案例分析

本文采用一笔来自2018年8~9月对成都市温江区进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了真实准确衡量该笔贷款潜在的违约率,运用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判断信用风险的大小,以此决定银行是否同意向该农户贷款。

4.1 确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表1信用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公式(1)~(2)确定指标的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特征向量,求得所占比重,如表4。

同理可得各二级指标所对应的权重向量为

4.2 专家打分进行风险评價

邀请长期从事涉农贷款业务的资深信贷员对该笔贷款进行打分,评价矩阵D如下所示:

4.3 确定评价灰类和灰色评价系数

将灰类评价分为“风险高”、“风险偏高”、“风险一般”、“风险偏低”、“风险低”五个等级,对应e=5,4,3,2,1。关于二级指标A11,x116 代表第e个评价系数,计算如下:

x11为总灰类评价系数,同理可得x12,…x33的系数。

4.4 计算权向量和权矩阵

关于二级指标A11,y116表示专家对第e个灰类的评价权:

;同理可得y112,…y115。

则二级指标A11对应的评价权向量为y11=(0.039,0.325,0.270,0.202,0.161);同理可得y12,…y33的值,则可得出二级指标相对应的一级指标权矩阵Yi。

对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

则该笔贷款的总灰色评价权矩阵Z为

因此信用风险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S=B·Z=(0.279,0.270,0.192,0.126,0.115)。

4.5 计算灰色综合评价值

C=(1,2,3,4,5),则综合评价值W=S·CT=2.474,说明该笔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整体信用风险水平一般。

将综合评价值W带入白化权函数中进行检验f1(Z)= 0,f2(Z)=0.763,f3(Z)=0.825,f4(Z)=0.619,f5(Z)= 0.495。其中f3(Z)最大,证实信用风险水平一般,说明银行可以对该农户进行贷款,但需密切关注借款人的经营收入变化、抵质押物情况以及是否有重大意外事故发生,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5 政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有序转变为资产、资本、资金,以此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农作物市场价格波动大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不可避免的信用风险,因此通过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评估,帮助金融机构判断一笔贷款信用风险水平,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对最大幅度降低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目前贷款的运行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相关部门的领导带头作用不突出,地方村委会有推卸责任之嫌;二是监督方式与地方贷款运作特点不匹配,效率低下且政策性风险补偿基金不足;三是贷款手续繁琐周期长,影响农户的相關贷款意愿;四是针对农地抵押的金融产品不足,难以调动融资主体的积极性,且部分贷款并未真正落实到需求农户手中,增收效果不显著。综上为全面推动农地抵押贷款在全国范围的实行,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明确行政部门在风险控制中的主体地位,细化村级机构的责任范围,做到“奖罚到位,责任到人”。为实现将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新型融资方式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行,以县级政府作为风险防范主体具有天然的优势(陈丹和高锐),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农村对贷款的需求情况,因地制宜的对村委会等机构进行责任划分与工作考核,督促村委会做好贷款银行、保险公司、借款农户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积极采取奖励处罚措施,最大程度发挥相关部门的主观能动性。

加大监督和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行贷前审查、贷后调查的严格监管不仅可以减少贷款违约发生的概率,也对价值不足的抵押物具有很好的替代作用(曾庆芬),降低贷款门槛使得该项业务把惠农扶农落到实处。政府作为金融改革的主导者对发放贷款的银行以政策性补偿基金的方式予以支持。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相关政府规定一旦贷款出现违约,清偿抵押物剩余的损失由风险基金承担80%,贷款银行需自行弥补20%的损失。虽然有政府补偿基金进行兜底,但相较于银行每年发放出去的贷款总额比基金力度远远不够,这也成为众多银行“慎贷惜贷”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门可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更多银行加入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相关业务中来。

对成功贷款且无违约农户进行画像,简化贷款流程手续,提高贷款效率。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因贷款周期长、手续繁琐等原因使得农户往往放弃向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反而转向私人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这不仅会影响金融机构惠农贷款的实施效果,一旦发生违约还可能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相关机构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优质农户进行画像,总结其个人特点以及收入经营情况,当出现与优质农户具有相同特点的借款人时可以简化贷款手续,最大限度降低审核时间,提高放贷效率。

明确评估费用,核实贷款用途。相关监管部门应按期核查评估公司是否按照约定价格收取费用,避免出现抬高价格导致贷款利率过高的情况发生。以调研地温江区为例,第三方评估费用原则上不超过被评估资产价值的0.5%,目前成都农商行的贷款利率为5.75%。其次应确保贷款真正用于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扩大再生产的可用资金。

完善农业补贴补偿机制体系,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三权分置”使得农村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导致政府相关农业补贴一般归承包人所有,影响土地经营权主体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徐建中和于泽卉),因此完善农业补贴机制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同时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减轻农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任雪莹等),使得土地“流”得动、“转”得出,推动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马国建,邢健.农业弱质性视角下金融精准扶贫路径研究——以戴庄村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2):69-73.

[2] 谢世清,陈方诺.农村小额贷款模式探究——以格莱珉银行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2017(01):148-155.

[3] 惠献波.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广困境与创新路径设计[J].西南金融,2015(5):47-49.

[4] Besley,T.The Property Rights and Investment Incentives: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Ghana[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5):903-937.

[5] Feder G.Land Policy and Farm Productivity in Thailand[M]. Baltimore,Md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8:49-56.

[6] 罗剑朝,庸晖,庞玺成.农地抵押融资运行模式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5(3):84-96.

[7] 尹涛.德国农村土地抵押贷款运行机制及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4(8):20-23.

[8] 史明灿.农地抵押贷款:现状、国际经验及中国机制设计——以中国河南省为例[J].世界农业,2016(06):57-52.

[9] 傅德汉,杨东晓.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扶贫模式[J].农村金融,2015(23):55-56.

[10] 孙宪忠.推进农地三权分置经营模式的立法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6(7): 145-163.

[11] 陈美球,廖彩荣,刘桃菊.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组织与土地使用制度创新—基于江西黄溪村的实践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27-34.

[12] 赵一哲,王青.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24):12-14.

[13] 占治民,罗剑朝,闫玉涵.差序政策信任:农地金融扶贫贷款“冷遇”经验解释[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8-122.

[14] 黄惠春.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分析——基于江苏试点地区的经验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4(3):48-57.

[15] 王文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运行机制探索—基于山东寿光市与宁夏同心县的考察[J].世界农业,2015(9):102-106.

[16] 郭忠兴,汪险生,曲福田.产权管制下的农地抵押贷款机制设计研究——基于制度环境与治理结构的二层次分析[J].管理世界,2014(9):48-57.

[17] 于丽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信贷风险评价——基于AHP法分析[J].农村经济,2014(11):79-82.

[18] 陈丹,高锐.农地抵押金融风险:政府规制的逻辑及政策取向[J].南方金融,2016(7):72-77.

[19] 巩萍.新型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探析[J].Value Engineering,2017(26):28-29.

[20] 陈菁泉,付宗平.农村土地經营权抵押融资风险形成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6(10):143-154.

[21] 祁静静,李世平,李玉玲.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评估[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310-314.

[22] 潘文轩.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的风险问题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5,15(5):104-113.

[23]姜岩,黄惠春,陶雯岩.农地抵押贷款信用评价体系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7,17(2):24-32.

[24] 赵翠萍,侯鹏,程传兴.产权细分背景下农地抵押贷款的基本经验与完善方向——基于福建明溪与宁夏同心两地试点的对比[J].农业经济问题,2015(12):50-57.

[25] 杨奇才,谢璐,韩文龙.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现与风险:实践与案例评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5(10):4-10。

[26] 吕德宏,张无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其衡量研究——基于CreditRisk+模型的估计[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8(4):137-147.

[27] 聂新伟.政府信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信用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J].财政研究,2016(03):15-26.

[28] 曾庆芬.农地抵押融资模式与区域经验[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1):41-49.

[29] 徐建中,于泽卉.“三权分置”视野下农地市场运行障碍与破解[J].经济学研究,2018(07):102-107.

[30] 任雪莹,安海燕.农村养老保险与农地抵押贷款意愿关系实证分析[J].武汉金融,2018(02):73-78.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政策建议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