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集团下的医药卫生类中高职衔接的探索和实践*

2019-10-09 11:29兰作平代晓颖
重庆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医药卫生职校中职

兰作平,潘 伦,王 丽,熊 娟,代晓颖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1331)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文件精神,发挥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实施中职校与高职院校对接合作,搭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在中高职衔接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目前,医药卫生类中高职衔接模式有对口升学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和直通制模式3种[4-5],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无法对接、课程体系缺乏沟通、与行业企业互动性较差、缺乏合作交流平台等问题[6-8]。为了加快医药卫生类中高职衔接,本校作为医药卫生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在2012年组建了由政、行、校、企(院)四方参与的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在职业教育集团下建立了医药卫生类中高职衔接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的经验供同类院校参考。

1 基于职业教育集团下的医药卫生类中高职衔接的研究背景

我国中高职衔接始于20 世纪80年代,衔接比较简单和粗放。直到2010年,国家确定了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共26个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目前,全国在中高职衔接模式上各有特色,其中北京市的分级制和广东省、天津市的“三二分段式”较为相似,核心是“五年一贯制”。上海市的贯通式和江苏省的贯通一体式类似,核心是“对口升学模式”。目前基于职业教育集团的医药卫生类中高职衔接仍然为空白,因此该研究非常有必要。

2 基于职业教育集团下的医药卫生类中高职衔接的实施

2.1搭建医药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调机构与交流平台 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在上级主管部门主导下,由学校牵头,整合国内医疗、制药、职业教育等优质资源,成立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合作与交流平台,有效地解决了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互动性差、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沟通交流不畅、缺乏合作交流平台等问题。见图1。

图1 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机构及职能结构示意图

2.2构建“一中枢、四联动、五平台、三机制”的政校企(院)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首创了以集团理事会为中枢,加强政、行、校、企(院)四方联动,搭建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和社会服务五大平台,构建起以人才共育的保障机制、过程共管与责任共担的约束机制和成果共享的激励机制等三大机制为主导的长效机制,并以此形成了以运行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等三大板块为主的制度体系,保障中高职衔接顺利进行。见图2。

图2 政校企院合作办学的“1453”体制机制示意图

2.3在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下加大与中职校的对接合作力度 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的精神,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在集团内,开展与集团成员——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市医药学校和重庆市医科学校的中职学校合作。借助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在现有的合作基础上,拓展合作专业,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

2.4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深化与中职校合作育人的内涵建设 (1)人才培养方案对接: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双证融通”的要求,深入集团行业内企业开展调研,在行业内企业的参与下,共同打造“3+2”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即要考虑中职学校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求,又要体现中高职业教育育的专业课程衔接与递进关系,应由浅入深,由窄变宽,避免重复,实现了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2)课程体系衔接:根据中高职不同阶段的不同岗位任职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课程衔接为核心,系统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对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提升等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其中,中职阶段的课程内容选择上要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阶段的课程则重实践,强创新。(3)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衔接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对接的核心与落脚点,从核心课程入手,根据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岗位层次及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实现课程目标的衔接,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把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技能等要求作为主要内容,对中高职业教育育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调整和优化,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中职业教育育更多侧重于学生单一专业技能的获得与熟练操作;而高职业教育育不仅要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融通性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职业能力,也仍然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加深与加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5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平台针对中职校老师开展专业能力培训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专业资源、课程资源、师资资源、实训基地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优势,建立中职老师专业能力培训基地,促进中职校、高职院校、企业、医院之间的深度合作,同时提升职业教育集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对于中高职衔接专业,有针对性对中职校的专业老师进行培训,提高中职校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2.6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构建学生岗前专业综合培训平台 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起来的医、药、护、检等模拟专业岗位实训基地,引导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综合技能训练,构建学生岗前专业综合培训平台,开展对外专业综合培训服务。

2.7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集团在线上课程的资源优势,依托高职院校建成的53门线上课程,同时借助高等教育出版社平台进行资源库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实现,对促进人才培养的贯通意义重大。

3 取得的成效

3.1对接专业和衔接院校齐增 在重点加强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衔接的基础上,拓展衔接专业种类,增加了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助产和康复治疗技术4个专业,新增重庆市三峡卫生学校,合作中职学校由3所增加到4所。

3.2增加中高职衔接深度 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双证融通”的要求,在深入到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在行业内企业的参与下,与中职学校共同研讨,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中高职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任职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课程衔接为核心,系统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核课程标准,把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技能等要求作为主要内容,对中高职业教育育的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调整和优化,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作为重庆市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专业技能护理、药剂类考试基地,以承担每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专业技能考试为契机,促进技能教学内容更接近工作岗位要求,操作更加规范。2015-2018年来自重庆市医药卫生中职学校的考生共9 396名。

图3 改革前后专业课程成绩比较

3.3改革转段考试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2”高职转段考试是检查学生中职阶段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有效保证高职生源质量,有利于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促进各中职学校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改革“3+2”高职转段考试模式,由原来固定的2门或3门基础课程改为3门不确定的课程,在考试前5个月再公布考试科目,制订考试大纲,大纲涵盖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针对“3+2”高职药学专业和护理专业考试模式改革前后(2015级和2016级)的高职阶段专业课程成绩分析,可看出改革后学生整体成绩优于改革前,转段考试改革有利于高职生源质量的提高。见图3。

3.4指导中职学校教学建设 近几年针对中职老师的培训有护理专业市级骨干老师培养对象培训、医药卫生类专业保健方向“双师型”老师(保健按摩师)培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骨干老师市级培训等,共计133人次。

4 不足与展望

基本构建了中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特别是中职与高职,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衔接,实现了职业教育两个办学层次之间的有效衔接,但依然存在部分课程和培养标准还没有很好与企业、行业对接。下一步继续做实做细“中职--高职立交桥”,以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切实从专业设置、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强衔接力度,特别是加大实验、实训内容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的衔接。

猜你喜欢
医药卫生职校中职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