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
摘 要:建立在生本理念上的信息反馈教学因为互联网的引入使得信息获得范围更为广阔,和当前教师们正致力研究的大数据教学贴合。促进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信息反馈教学真正走向实施需教师强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从理论基础的发掘出发,摸索出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反馈;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30-001
一、引言
从心理学相关理论来看,学习是一个不断反馈的结果,其影响机制较为复杂。教育主体、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家庭环境等均会对学习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如果想要提升学生最终学习效果,则必须对所有会对学习最终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围绕学习主体的进度,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个性化的启发、引导与管理,才能最终确保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互联网+”信息反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以笔者所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为例,自2018年3月起,数学教学课题组开始尝试在初中部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施信息反馈教学(教材版本为苏科版),经过近一年的实践,通过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系统化学习链、反馈链、认知链构建相结合,降低传统课堂教学反馈不够即时,教学管控不够系统,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等不足,有效提升初中部12-16岁学生数学学科兴趣与学科综合认知水平,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更为密切,教学实效得到较为显著提高。
(一)系统化学习链的构建
根据学校所用教材,从内容入手,对七年级到九年级三年学科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通过对各重点内容体系进行梳理,将包括方程、几何、函数在内的主题进行模块化分解,建立重点内容在学期与学期之间的有效递进结构,使各重点内容之间能够通过各个不同的子系统,完成学期与学期衔接的同时,实现内容系统关联性。与此同时,在对不同系统内容重、难点的梳理以及模块化处理的基础上,教师视整体教学进度将课堂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要求做到抽象内容具象化、理论内容生活化,模块内不同子系统的处理方式包括动画、视听材料、游戏等线上线下均可使用的形式,内容突出趣味性、参与性、讨论性、实用性。
(二)系统化反馈链的形成
系统化反馈链的形成主要从精准度、及时度、激励度三方面切入。首先,精准度方面。传统教学过程,学科教师接收学生学习反馈信息时间基本以课堂教学的45分钟为主,教师在通过课堂这一系统传递信息时,还要注意反馈信息的润滑,对反馈信息进行掌控。实际上大部分学生的当堂反馈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其学习实际情况。针对这一情况,课题组教师利用易加互动平台进行课前微课观看,概念题辨析,确保除了线下反馈外,每个学生在课前将预习情况通过线上互动平台准确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设计。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云痕系统采集试卷信息,对学生实施“精准教”。
第二,及时度方面。及时度不仅是反馈的及时,更指接收到学生反馈信息后教师迅速介入并进行控制的及时。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线上互动平台被分为视听区、游戏区、我有问题/我有答案(答疑区)等不同区域,学生每上线发布一个问题/答案,或是与教师、与同学之间开展互动,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经验值。而教师则可以在后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全方面追蹤并及时针对学生情况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并对互动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为例,在计算(-3)2与-32的时候,教师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学生掌握程度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分析,从而决定教学设计中更多实施“指数底数的辨认”还是实施“有理数的简单混合运算”,易加互动平台的在线课堂与Around U点通均可以及时高效的将信息反馈到云端。
第三,激励度方面。激励不仅是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线下激励,在线上社区/平台,激励更是一种可以量化、可以管理的数字化手段。教师可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课堂回答次数进行统计积分,还可以进行小组评比,家长亦可及时得到学生在校课堂的表现反馈。学生在线上平台的任何一个举动,包括登陆、发问(反馈问题)、提供答案(帮助他人)等等,均可以计入经验值进行累积,从而在师生、生生、家校之间形成一种开放式正向互动反馈系统。即当学生在线上社区/平台上进行学习活动时,其会始终处于一种正向刺激的互动状态中。当然这一过程需要注意将线下激励与线上激励相统一,避免出现线下负向激励抵消线上正向刺激的效果。
(三)系统化认知链的发展
认知链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才能发展起来的系统,系统化认知链的发展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与教学阶段而异。在本课题研究中,主要指运用各类数字化、信息化认知手段满足不同学习主体个性化需求,从而搭建起适合不同学习主体的个性化认知模式。根据认知理论相关研究,同样的内容,认知主体对纯文字、图像配文字(黑白)、图像配文字(彩色)、声像配文字(彩色)的记忆度依次从低到高,而具有情节的声像配文字(彩色)又比毫无意义的影像文字记忆度要高。因此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时,通过引入丰富多元、情节生动有趣的三维动画、纪录片、微课(短视频),结合线上不同教学模块中的互动小游戏,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线下课堂学习与线上反馈互动的同时,从浅入深建立起自己的学习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最终在线上线下营造出的探索式、反馈式、即时互动式的激励性学习氛围中,完成个性化、系统化认知链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语
从以上实践可以看出,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对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反馈,并在整合传统教学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全面综合性设计,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习主体进度,并为不同的学习主体找到最“适当”的“学习模式”,从而提高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实效。
参考文献:
[1]蓝丽萍.利用课前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广西教育,2018(33):95-96+98
[2]梁必文.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信息反馈教学策略的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2018(18):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