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勇
摘 要:当今社会学生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渠道日益广泛,所以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地位也同样受到了挑战。那么如何让学生接受更好的学校教育,聆听老师最诚挚的教诲呢?这就需要在新形势下建立新型的互助伙伴式师生关系,促进学校和学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尊重; 信任; 沟通合作; 互助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1-040-002
有一本书中这样写到,教师的信念就是“让孩子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母子般”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建立新时代互助伙伴式师生关系呢?
尊重,未成曲调先有情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的:“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缺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首先,尊重在“慢教育”的心态里。有些棘手的问题一下解决不了,不妨把它交给时间,期待未来某天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再旧事重提,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这样一位学生,课间休息时打了另一位同学,了解情况时,不管你问什么,他不答一句话,也不跟对方道歉。笔者采用了“冷处理”的办法,让他回教室,当天也没再找他。第二天,他只用异样的眼光看老师,老师不理他。到了第三天,他熬不住了,低着头来到笔者的办公室,说:“老师,您还是批评我一顿,或打我一顿吧!你这样不言不理,我难受!”
其次,尊重在“弯下身段”的平等里。平和的心态与学生交流,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愿意亲近老师。
有一次,有位学生戴着帽子在教室上课(班级规定在教室里是不能戴的),叫他把帽子拿下来,他就是不肯。笔者“火冒三丈”地把他揪出了教室,他也不甘示弱,朝人发飙。课后才了解到他头上长了一个“疮”,戴帽子是为了遮掩。第二堂课,笔者把他领进教室,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他诚恳的道歉,他说:“老师,我不该向您发火,我错了!”
最后,尊重在“量体裁衣”的智慧里。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个体,具有自己的獨特性,教师应充分尊重这种独特性,主动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量体裁衣”,不“一刀切”,才能真正读懂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的心灵。
信任,何愁没处下金钩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会模仿老师的言行。
1.采取理解信任,给学生尽情表达的机会
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师生关系”,他告诫我们作为教师要和学生“共甘共苦”。要理解学生,必须先接近学生,深入学生,打开师生之间的那道门。
学生曹彬,性格孤僻,行为偏差,上课喜欢“睡觉”。笔者通过家访,了解到他父母离婚,母亲出走,父亲基本不管,与他沟通太少,小学里就开始厌学。笔者真心诚意地与他沟通,安排他负责班级卫生包干区的检查,并让他当了检查长,他劲头十足,每天都认真负责的做好自己的检查工作,状态逐渐好转了。
2.注重言传身教,为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言传身教是教师安身立命的金科玉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只有做出榜样,以心换心,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有和谐的关系,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必须要用文明规范的语言来要求自己,不能在教室或办公室里乱说话,以免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的穿着、打扮是很重要的。当你走进教室、踏上讲台时,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你的身上,你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这是老师树立威性和榜样的第一步。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但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所以,老师的仪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身教”远要比“言教”影响力更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面向“每一个”,尤其是最容易忽视的“那一个”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注好的,关注差的,更要关注不声不响的孩子,这个最容易忽视的群体。此外,班里还会有性格、行为等特殊的孩子,这类孩子最令老师头疼,有时候甚至是有意“忽视”他们的某些行为,但这类学生最需要关爱、最不能被放弃的。我们可以把持有心理咨询资格证的教师组成“爱心团”,每人负责一位特殊的学生,定期给予辅导和关怀。长此以往,他们真的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沟通,一树花开满庭芳
初中生往往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卡耐基曾说过:“专心听别人讲话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的最大的赞赏。”倾听所带给我们的收益是多方面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别人、从别人身上学到我们想学的东西,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为接下去更好的沟通交流奠定基础,扫清障碍。
1.竖起耳朵听孩子倾诉
常规交流过程里,中学生处于弱势,教师常常潜意识的给学生贴上了标签,同时交流常常追求“多快好省”的目的,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常常出现两个恶劣后果:一是不尊重学生,学生注意力转移,不再专心反省自我,使问题的解决时间延长;二是教师一心二用,没有抓住事情的关键,做出错误判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积极聆听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技巧。聆听在师生沟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可以使教师更客观的掌握孩子的真实想法,分析原因,才能寻找解决的策略。因此当学生倾诉时,教师要做好听筒,不做话筒和传声筒。放下手头上的工作,保持沉默,表示正在注意听,非必要不打断学生的话,使学生体验到老师那种安详、容忍、关怀的接纳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同时适时地使用非语言交流,如身体语言中的点头、微笑等。
接到*班数学的教学通知后,不少任课教师提醒:“班里有个‘刺头小杭,学习不好不说,个人的品行比较恶劣,很多家长和班上的同学都对他避让不及。”每天早早来到教室,查看小杭的点滴表现。当发现他爱玩溜溜球时,笔者就主动接近他,和他一起玩,一起探讨玩法,渐渐拉近了距离。但我们两人闲聊时,他变得坐卧不安。小杭最不喜欢与大人谈话,每次没等他开口,家长、老师就“你给我听好”,然后叽叽呱呱说上一通。每次要解释,家长和老师又都是“你怎么想的我还会不知道”搪塞回去。于是,他没有了倾诉的需求,开始闭口不言。笔者认为:交流,不仅是教师一人滔滔不绝的讲话,而是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思想的碰撞。笔者告诉他只要有话想说,随时找我,写信、QQ、面聊都可以,而且保证只做听筒,不做话筒和传声筒。笔者对他写信、Q聊、面聊总是细心专注,适时通过眼神、手势、姿势以及适当的口语给予反应,鼓励他知无不言,言无止境。
2.积极有效的互相沟通
沟通从心开始,平时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聊天,运动。要注意孩子的喜怒衰乐,哪怕是一丝的变化,对孩子来讲可能是有重要的事发生。
(1)直接沟通,消除隔阂
直接沟通是指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当事者双方直接进行的信息交换和意见沟通。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传递,善于真实的了解情况,表达意见或建议,不会出现误会和错误。
学生叫郑宗波(化名),平时课堂上发言积极,学习认真,但有一段时间上课无精打采,流露出走神的样子。看到这种变化,笔者就主动找他聊天,在聊天中掌握内因:快要过年了,别人家的父母亲都回家了,而他的母亲没有回来,他很想母亲了。笔者与他一起分析母亲还没回来的原因,还帮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父母亲在外辛苦的工作,自己更应该努力学习。后来他学习更刻苦了。而后,笔者开展一个以“父母不在家”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课,通过班队课的活动,激励学生更加刻苦的学习。
(2)间接沟通,消除尴尬
很多情况下,两个当事人直接沟通比较困难或尴尬,可以采取利用第三方间接去沟通的方法。
比如: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误会,或产生了隔阂,而老师直接去找学生沟通,他会认为你在讽刺他,故意做戏给他看。此时你可以在办公室趁有学生在的时候故意和其他老师或同学聊天,提到“这位”同学,并认可他,表扬他。这样另外在场的同学会回到班级里对“他”说,老师在办公室表扬你哪方面好等等。这样既避免了尴尬,又起到了教育的效果。
合作,能探风雅无穷意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最为重要的两个场所,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在校时的良好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合作。因为学生成绩的提升、良好品德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交流、合作。
一、蹲下身子与学生合作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常常把自己定位为“师傅”、“医生”和“法官”,学生要什么?应该怎样?做得对不对?哪里存在问题?都是教师一言堂,教师俨然的真理化,学生只能成为朝拜者和馴服者。也正是因为老师教给孩子的东西不是学生自己的,所以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变成徒弟、厨师和律师,这样才能自如地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做好学生的合作者。
1.协助学生确定目标,每天改变一点点
自己确定目标,树立自己的主人意识。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同时把学生定的目标转化为老师的期待。这种期待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导向、一种激励和一种支持。也是对行为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班里有个学生,经过多次沟通,笔者了解到他非常渴望优秀,渴望进步,也渴望和同学们成为朋友,于是帮他制订了一份每天改变一点点的计划。
(1)每天笑一笑,而且要让别人看到你的笑容。
(2)每天找一个同学说说话,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要让别人主动自愿回答你。
(3)每天大声地向一位老师问好。
(4)每节课自信举手一次,想回答问题的时候把手高高地举起。
(5)每天做让自己骄傲的、自豪的作业,做完之后主动交给老师批。
一段时间以后,同学和老师都发现:他声音大起来了,话多起来了,笑容甜起来了,作业也好起来了。
2.引导学生评价自己
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正视自己,学会评价自己。对于好的方面实行自我鼓励,对于做得不够的地方进行自我反思,并不断修正。
“这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变了,多了好几个朋友,我很开心!上课我认真听了,会举手了,做小动作少了,作业也认真了很多,不会的我也会想了。接下来不会的我要多动脑筋,我还想参加比赛,给班级争光!”
是的,小林的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基础差,计算能力欠缺,加之态度不端正,所以数学成绩一直在年级倒数,就连最简单的计算题他都只能得20多分。“你给自己的评价非常的全面、到位!看来你对自己的进步了解的很清楚,对自己的问题也很明白。像你这样了解自己的人不多呢!”他不好意思的笑笑,“你说想参加比赛,正巧有个计算比赛,那就派你参加比赛!”“可是我很慢的。”看来自己的情况还是知道的,于是我说:“老师既然派你去了,我相信你肯定能给我们班争光的。”“那我每天去练。”他居然给自己定目标了。几周后我给他测试了一下,无论从速度还是正确率上进步都很大,于是我连竖大拇指,故意请教他方法,他得意坏了。后来他妈妈证实,以前最讨厌的口算,现在总是第一个做,而且前几次慢了,一定要重新再做一次,爸爸妈妈问他,他还很自豪的说:“我要参加比赛去,我要给班级争光。”每次口算都要做到自己满意才肯停下来。
二、多元途径地与家长合作
书面和口头交流均是家校联系中至关重要的交流形式。为实现有效的亲师交流,家长需要了解学校所使用的语言,同时学校的老师也要懂得学生的家庭语言,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如果没有共同的语言,彼此的交流合作便会受到限制。家庭与学校、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等关系融洽了,教育才能起到效果。
1.家访
笔者觉得家访绝不是过时的家校联系的方式,通过家访能清楚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学生在家的表现等等,是老师制定出合理措施的基础,是老师、家长、学生亲近的重要一环。
2.“私人订制”式的家长会
诸职此类也是解决问题,加强家校合作,增进家庭与学校及师生关系的有效形式。针对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采用“点对点”的私人定制直达问题本质,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节约了老师和家长的宝贵时间。
3.“互动式”的家长会
让家长教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故事,并寻找家长可以在教室中分享他们文化的其他方式,能够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了解,增加默契。家长可以借鉴别人教育中好的经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如何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同时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配合学校、老师,发挥家庭的作用,如何为学生成长营造更好的平台,都能在“互动式”的家长会中寻找到答案。这必将成为一份看不见、摸不着,但作用很大的珍贵教育资源。
总之,建立互助伙伴式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学校要创造好的环境,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中探索学习方法,不断的自我成长,从而树立终生的学习观念,达到可持续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良好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莫素君.教育的情怀,教育科技出版,2006
[2]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国城市出版,2010
[3]《人民教育》,2018年第9期(总第786期)半月刊